系列专题:《教你如何应对通货膨胀:反通胀战争》
德国经济学家威廉?恩道尔教授更是直言油价上涨70%的因素都是金融炒作,他说道: 油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是期货市场无法控制的炒作,也就是纽约和伦敦的原油期货市场。几年前美国曾经通过一项规定,允许原油期货交易市场不受美国的监管,从那以后,油价就从60美元直线上涨到了135美元,将近140美元。 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担心油价会进一步上涨,建议必须提高期货市场的保证金,以遏抑石油市场的投机活动。 一直以来,高盛、花旗、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是石油期货交易的四大玩家,加上对冲基金、专门的石油基金以及养老基金等的加盟,在这轮行情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正是他们在原油期货市场上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掀起了一浪又一浪的油价上涨,高盛早在几年前就看到百元油价。 这些金融机构一方面通过发布投行报告,在基本不考虑传统意义上的定价机理的基础上,人为设定原油价格走势,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师甚至“精准”地预测原油价格将在2008年7月4日美国独立日时冲上150美元;另一方面大量买入原油期货合约,进而在一种陌生且全新的“原油纸货”世界中,创设一种与炼油厂或者石油用户买入原油期货合约所产生的真实需求契合的投机者购买期货合约产生的原油需求,从而在某种程度上按照它们的意志为石油定价。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坦率地说,这一轮原油价格从2007年年初的1桶50美元上涨到145美元,很难完全套用美元贬值和高强度的投机等因素来解释。我们可以用黄金期货来做一个衡量轴,黄金一直被认为是货币崩溃时的最好替代品,可以作为资金“逃离”美元形态的风向标,但是很显然,黄金的涨幅远远低于原油,这使得“逃离美元”并非是原油上涨的最基本的动力。当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这也是个重要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石油期货的确成为了石油“期祸”。 油价“魔宫” 这半年来,我一直在强调以油价大幅度攀升而导致的全球通胀,成为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左右全球金融投资市场最为关键的因素。于是随着2008年7月15日到9月份的国际原油价格出现暴跌,短短的一个月时间内从147美元/桶的历史高位滑落至90美元/桶附近,跌幅达到近40%。 那么,现在更值得我们关心的问题是,147美元/桶的国际原油价格是否将成为油价的历史性顶部。甚至有分析人士断言,随着中国奥运会的召开,中国最终将通过大幅提高成品油价格遏制需求,国际原油价格在2009年将跌破70美元/桶。如果此预言成为现实,油价出现中期顶部也就成为现实。
![第29节:石油演义:油价的迷局(6)](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0530559775529.jpeg)
其实,自从石油价格突破80美元/桶以后,预测油价走势注定就成为了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石油价格是由供应、需求、地缘政治和资金流动性等多重因素共同决定的。供应和需求的变化,可以通过经济学上的理论分析得出趋势性的预测结论。全球的流动性资金走向,尽管变化快、动荡大,不可控性甚高,但依然可以通过对各国央行的货币政策把握来追踪国家资本的踪迹。但是地缘政治因素,不仅不确定性很大,经济分析、产业研究无用武之地,而且情报和数据的收集极为困难。 在我看来,80美元/桶以后的石油市场走势,似乎受流动性过剩和地缘政治的影响远大过供求等基本因素的作用。因此,预测油价的走势难度可想而知。而且目前石油市场还有较多的不确定因素,特别是伊朗与以色列和美国之间的冲突,这一问题由来已久且非常复杂,不可能就一次性一劳永逸地解决,未来很可能出现反复,这是原油市场上最大的不确定性。此外还有美国的大选,届时是奥巴马还是麦凯恩当选,对于油价的影响也是截然不同的。 石油盛宴何时结束? 的确,鉴于发展中国家的结构性需求增长和持续的供应紧张,从中期来看,市场仍将吃紧。华尔街的一些分析师甚至认为,没必要对现在的油价“神经过敏”,因为与未来200美元、300美元的油价相比,现在油价仅仅是个地板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