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行是什么意思 流量缓行,产品先行](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0525936557311.jpeg)
作为产品人员,产生的并非是流量,而是其产品本身,只有产品做得好,用户才会保留下来,才会天天想着看你的网站,喜欢尝试使用你所推出的新功能。 百度产品经理东宝曾经写过一篇博客,问产品人员的产出是什么,他类比了其他的团队成员的产出,比如设计师的产出是页面设计图,工程师的产出是一行行代码,他最后的结论是产品的产出应该是决策。且不论产出的成果是不是决策,我知道很多公司产品人员的贡献(或者评价标准),是流量。 “流量”在英文的字意是页面阅览(PageView,简写为PV),就是说无论是一个用户还是几个用户,最后看了多少个页面。这是最初衡量网站的一个通用标准,业内流传广泛的Alexa、CNNIC等等都是以此为核心来评价网站好坏的。 和PV有联系的另一个决定意义的公式是流量=接触量(PageView=Impression),如果页面有广告展示,那么会有和PV一样多的用户“看”了这个广告(尽管只有一小部分点击),就相当于一则户外广告的效果要计算投放地点的日平均客流量一样,至少能够给广告主一种说法,我们这个网站起码还有多少多少个用户打开过。 作为产品人员,产生的并非是流量,而是其产品本身,只有产品做得好,用户才会保留下来(流失率低,有效点击率高),才会天天想着看你的网站,喜欢尝试使用你所推出的新功能。掌中微视产品主管郭启睿认为,要想发掘一个对自己真正有价值的产品其实很简单:把它前面那堆没有用的标题和公司名、产品名全部干掉之后看看它是不是“狗屁不是”。 如果想从用户那儿挣到钱,首先这个产品要给用户以价值,给用户价值的前提是发现用户真正需要什么。我们以前经常听到,产品的方向没其他的,就是吸引用户眼球,这就是用户的需求所在,结果大多数是“很黄很暴力”;我们也能看到一个新技术横空出世,然后被包装成为“产品”,在一段时间内众人趋之若鹜,再过一段时间用者寥寥,到最后网站关闭。随着行业不断成熟、竞争加剧,以及经历了自己产品失败以后的互联网公司更加认识到认清用户需求的重要性。 用户体验专家白鸦在《跟着用户走到沟里》一文中,引用了“Macintosh”之父JafRaskin的一段话,“好的设计不会让使用者养成对今后工作不利的习惯,但设计人员却经常有意无意地给用户设下坏习惯的陷阱。 实际上,产品人员在职责完善的互联网公司是最难招上来的职位之一,优秀的产品人员在团队的作用十分关键。他们通过调研用户需求来确定发展方向,并维护着这个方向不被走样。产品人员在技术、推广在合作团队的制约关系中要取得主导地位,一方面,产品人员希望打造最好的产品,有可能技术做不出来,产品人员要说服技术尽可能满足产品的需求,至少是部分满足;另一方面,推广人员希望上一个推广方式,如果被认定破坏用户体验,则要被坚决的“砍掉”。这个过程中如果需要仲裁,应该由一个更高的管理者站在产品价值的角度来权衡和决策。用户体验专家白鸦在《跟着用户走到沟里》一文中,引用了“Macintosh”之父JafRaskin的一段话,“好的设计不会让使用者养成对今后工作不利的习惯,但设计人员却经常有意无意地给用户设下坏习惯的陷阱。事实上,良好的设计应该在给用户带来帮助的同时,把对其未来可能出现的限制性障碍降到最低,保持使用者自由的可扩展性。”这说的是交互设计,放在产品上亦然。 实际上,产品人员在职责完善的互联网公司是最难招上来的职位之一,优秀的产品人员在互联网公司的作用十分关键。他们通过调研用户需求来确定发展方向,并维护着这个方向不被走样。产品人员在技术、推广在合作团队的制约关系中要取得主导地位,一方面,产品人员希望打造最好的产品,有可能技术做不出来,产品人员要说服技术尽可能满足产品的需求,至少是部分满足;另一方面,推广人员希望上一个推广方式,如果被认定破坏用户体验,则要被坚决的“砍掉”。这个过程中如果需要仲裁,应该由一个更高的管理者站在产品价值的角度来权衡和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