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胜涛:商业思维与人文理想



    张哲诚

  “举重,举重,暮鼓,晨钟

  ——沉静年代的热烈生命

  把孤独的理想举过头顶

  沉默中蕴藏温暖希冀

  怀柔是最终的救赎

  当春雷响过大地

  神力驱散荒芜”

  或许是对力量有种天然的崇拜,郑胜涛很小就当了一名举重运动员。在社会物质生活条件还相当匮乏的年代,人们对体育的热情却都非常高涨。“举重是所有运动中的运动之母,我就喜欢这个运动。”

  但如今回想起来,郑胜涛仍不免觉得遗憾。因为当时他已¾¬获得了温州举重冠军,正感觉自己在快速成长的时候,文革来临了,½¬青说这是野蛮运动,于是便被国家撤销。

  虽然“举重生涯”从此被断送,但是对郑自身耐力和毅力的养成,却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举重运动看上去很简单很枯燥,总是反复重复一样的动作,但是教练给我们制定了一套非常细的训练计划,从全年到半年、每月、每周,甚至每天的上午和下午,做哪些动作,分多少组,一组几次,多少重量。此外还有登山、田径、打篮球等各种辅助训练,非常复杂。”

  显然,企业管理和运营同样非常枯燥,也需要企业家有极大的耐心和毅力去坚持,而这段幼时的运动经¬历令他终身受益。

  商业嗅觉和战略眼光

  与中国无数草根企业家一样,郑胜涛也是白手起家。

  上世纪70年代起,郑胜涛先后在一些早期的集体企业当工人、供销员、科长和代理厂长,积累了一定的信息资源。由于受文革影响很大,改革开放后,温州经济发展依然很慢,但社会正值百废待兴,加上温州人多地少,基于生存问题,逼迫大家去想办法,于是各种城镇个体户、私人承包户便如雨后春笋般滋生出来,直至1984年的73文件出台,这些才都变得合法化了。郑胜涛正是此时意识到文革后最好的历史机遇到了,于是便租下别人的场地和设备,凑了3000元钱创办了一家印刷机械厂,开始只能算是小作坊。之所以从包装机械起家,是因为郑在之前的集体企业中已经¬熟悉了这一行。

  经¬过十年的资本积累,1994年正式成立了神力集团,这时郑胜涛的战略眼光便开始显现。他认识到,企业要获得长久制造优势,必须不断提升科技含量,于是提出“科技兴业”,同时打出“神力”品牌,全面实施品牌战略,以巩固主业的发展。仅这一点,就比众多制造业民企提早了将近十年。目前在机械制造领域,“神力”已经¬拥有印刷、包装、轻工、医药、环保、建材等九大系列148个品种的大型成套设备和机械产品。在技术研发上,公司很早就与许多大学和科技院所合作,获得了不少发明专利,也填补了众多国内技术空白。

  在神力集团以技术力和品牌力奠定了企业发展根基之后,于1998年作出重大战略调整,确定了“一业为主,拓展两翼”的战略方针。“一业”即机械制造主业。“两翼”之一,是大规模进军房地产领域,除了积极参与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外,同时向各地发展并参与西部大开发;二是积极发展高科技产业,如环保产业、新型住宅建材产业等。

  金融危机爆发之后,香港地产界可谓是哀鸿遍野,拖累内地市场也持续低迷,商家们唯恐避之不及,郑胜涛偏偏选择此时杀入地产业,则需非一般的胆识和眼光。他的依据是:当时人均住房面积还很小,未来整体社会需求一定很大;选择在低潮的时候进入门槛自然也低,高峰期进入成本高竞争也激烈。郑坦言自己不喜欢“凑热闹”,并且也借鉴了李嘉诚的做法,“他也是在低迷时期大举进入的。”

  至于说专业化和多元化哪个更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问题,郑回答得很直白,“中国企业90%走向了多元化,不是好与不好的问题,而是看你如何把握,有的企业从专业化做到多元化之后又把副业卖掉,它只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路径而已,最终目的是令企业整体提升。对于很多中小企业而言,其实是没有能力多元化。”

  目前神力集团的产业已¾¬延伸到有色金属矿的开发领域,并且成长性很快,但对公司的整体收益贡献最大的是地产,机械制造的成长已相对放缓。

  慈善是基于最朴素的想法

  郑胜涛除了有着令人钦佩的战略眼光,更是温州企业公益慈善的带头人。神力集团开始从事慈善的时候,企业规模不大,还是处于创业阶段。郑胜涛最初的想法非常简单朴素——别人有困难我们有能力就应该给予帮助。伴随企业发展,郑对慈善的投入也日益加大,逐步对慈善事业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他很认同“做企业有两个基本历史使命”的说法,一个是创造财富一个是分配财富,分配财富即是去帮助更多的人群。

  神力集团很早便开始针对一些贫困山区进行扶贫救助,目前在温州地区设有四个扶贫点,主要是由当地政府牵头,找到合适的具体扶贫项目,然后企业给予财力和人力支援。

  扶助国家举重事业,也是目前神力集团一个很重要的捐助方向。2000年,“神力”出资150万元设立光彩神力报国奖,奖励在悉尼奥运会上勇夺5块金牌的中国举重健儿;2004年又继续赞助雅典奥运会中国举重健儿200万元。郑胜涛指出,奥运金牌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士气,也能大大激发民众的爱国热情,而从具体项目看,举重又一向是优质项目——金牌大户。

  或许也因为自身的因缘,郑总很喜欢这项运动,虽然多年不练,但仍有挥之不去的举重情结:“在以前,这个项目的群众基础其实很好,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哑铃等各类举重工具,非常普及,我们在运输队时把车轮也拿来练,现在却大不一样了,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已¾¬非常差了。”

  的确,由于观赏性很差,看得人少,所以没有人愿意赞助,很多运动员营养跟不上,曾¾¬有运动员退役之后甚至以卖奖牌为生。郑胜涛对此感到非常心痛,最近他已¾¬有了明确思路:公司将成立专门的基金会,并联合一些企业,一方面鼓励和支持现役运动员的训练,另一方面也帮助安排退役运动员的生存就业问题,国家能够做的自己不做,国家帮不上的企业会尽力而为。等本届奥运会结束之后该计划将正式启动。此外为支持2008年北京奥运会,他在温州带头筹建了“温州企业家助奥联谊会”。

  另外,郑胜涛的慈善捐助还涉及到环保、教育等诸多领域。自1991年以来,他赞助光彩事业、希望工程、社会公益事业以及扶贫机构的资金已超过2000多万元。

  但是与中国很多企业家所遇到的问题一样,郑胜涛也有这种困惑:“现在的问题是政府太多头,社会信息比较乱,多头发布,哪个地方有困难都会来找你,各地方各级的慈善总会也好,扶贫办也好,都很多,经常令人感到无所适从。再有,企业捐出的完全是自己的纯利,并没有任何税收优惠,即慈善行为没有得到应有的政策鼓励,实际等于政策不到位。”

  因此,企业家如果想要从事慈善,特别是坚持长久的慈善行为,则恐怕需要唤起内心更大的慈悲心和社会责任感。如果仅仅是图名誉,则必然难以长久。

  “信仰是人生最终极归宿”

  郑胜涛如今已笃信基督教,他将“荣神益人”树立为人生宗旨,即从事有益于他人的事情以荣耀神,并将“信”和“爱”作为行事为人的基本原¬则。在他看来,很多人的人生目标虚无缥缈,想到哪里算哪里。“但是当人们有了这种信念,心理就会非常坦荡,不管事业成就如何,也不论道路多么曲折和险峻,相信前途都会一片光明,你都能获得生命最大的满足,做什么事都会有信心,因为不是为自己而做,只要你这样想,就没有什么事情做不成。信仰的归宿是人生最终极的归宿。”

  的确,如今不少成熟的企业家已经走上了精神觉醒之路,开始主动地寻找自我的精神家园,他们或从传统文化中吸取精神的营养,或从宗教信仰中寻找生命的终极关怀。但是现实的悖论在于,全球化的市场竞争越来越剧烈,很多企业家都被市场弥漫的硝烟所吞没,疲于奔命,怎么能有机会静心思考生命的问题,解答人生的难题?

  郑胜涛对此颇为感慨:“以前的人们都非常有耐心,比如从温州乘船一个星期到上海都习惯了,后来坐火车只要十几个小时,现在乘飞机只需半小时人们都恨不得5分钟一班,人们的心态随着工作节奏的加快越来越浮躁,没有时间去思考,以前的人们似乎有的是时间去游山玩水、探讨人生、思考问题。”

  不过郑坦言这是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过程,毕竟¾¬济才发展了30年左右。“但是二者并不矛盾,企业家无论多忙也应该考虑清楚一辈子做企业做人到底为了什么,想清楚之后心态会不一样。同样是在参与竞争,但就不会把竞争对手看成敌人,反而会看做是朋友、自己的老师,还可以作为自己的镜子。”

  直面企业家群体,不难发现,很多企业家是干累了退休的时候,或者生病出了大事,甚至到最后才会想到人生的根本问题,想到自己的归宿,平时平平安安、忙忙碌碌的时候往往不会想这些。本来冀望将事业和精神传承给儿孙,但是儿孙接受的信息和眼界都不一样,他们很可能有自己的想法,也不一定听话,这时企业家就可能感到一辈子的辛苦失去了意义,感觉很失落,很不放心也无所依托,也才会想到归宿。但话说回来,如果自己都没有坚定的人生信念,没有总结出生命最可贵的精神价值,又拿什么去传承给子孙呢?

  当我们坐在温州一家宁静而温暖的红酒屋内畅谈的时候,一些看似“虚无缥缈”的人生话题逐渐变得具像而鲜明起来。郑认为这种没有压力的交流对企业家而言非常重要。

  将精神营养分享给员工

  一位佛学大师指出,现在跟过去最大的区别,是科技和资讯都比以前发达得多了,但是人生的快乐和幸福感却没有增加。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话题,按理来说,社会之多元、生活维度之广都远超过去,但却无法增加人生的快乐。看来快乐并不能从浮躁生活的表层得到,而只能从内心的宁静当中滋生出来。或许人们多一点反思,就能有所觉醒,但是大多数时候还是被浮躁的生活所裹挟,难以超脱出来。

  幸好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在成功之后开始反躬自省,主动补充精神营养,寻找精神家园。然而,毕竟西方有文艺复兴带来的精神启蒙,有宗教改革推动的资本主义精神的养成,虽然初期被描绘得很残忍,但文化和艺术先哲们对人文精神和人本主义的高度敏感,使得工具理性和功利主义并未淹没人文价值的存在。

  而中国传统文化在被割裂了80年之后,却开始全面引进西方工具理性的成果,使得近几代人在人文精神的养成上,存在一定的缺失。郑胜涛坦言,人们思想中的很多基础是没有具备的,尤其是人文精神,传统文化被割裂之后,传承得太少,文化革命的伤害又很大,现在有所突破,但更多提的是物质层面,精神层面的价值没能得到重拾和发扬。“十七大对文化方面的表述有点到位了,但还是有点羞羞答答。”

  如果发现有好的理念和精神营养,郑胜涛也很愿意与员工分享,因为这有助于培养员工内在的人文精神。前不久,温州颁布实施了《关于扶持“活力和谐企业”发展的若干规定》,对评为活力和谐企业的非公企业给予优惠政策,神力能首批荣膺此称号,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公司一贯高度重视员工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各种福利应有尽有。郑总如今正打算将“信”与“爱”的理念融入企业文化,借鉴苏州一家企业的做法,比如报销不用老板签字,自己花费多少报销多少,完全依靠对员工的高度信任与尊重来实现有效管理。

  企业会自己培养“深耕粉”

 郑胜涛:商业思维与人文理想

  据说中科院有位女院士,她发现黄山松能长在石头上面,感到很好奇,就去研究,发现了一种叫做“深耕粉”的东西,正是这种营养粉,促成了黄山松在石头上的生长。

  说起温州企业生命力的问题。在郑总看来,政府是有责任制造这些深耕粉,而温州的企业,就像黄山松那样有着顽强的生命力,不去指望得到辽阔的大地,辽阔的草原,也并不巴望政府提供深耕粉(因为“深耕粉”本来就很少,往往只能支持个别大型企业),企业要靠自己去努力挖掘、培养深耕粉,完成在“石头上”的生长。即使没有深耕粉,但是有石头,仍然能吸取日月精华,接受露水的润泽;即便连石头都没有,悬在空中,那空气里面也还有水分,总比什么都挨不着要好。“所谓适者生存,不能单靠社会、生态环境,而要靠自己的生存能力、生命力和免疫能力去发展自己。”

  张德江¬曾多次说起浙½¬民营企业:“给点阳光就灿烂,给点雨水就成长。”而温州民营企业更是其中的典型。作为温州市总商会会长,郑胜涛¾¬常被问及企业有没有遇到什么大的困境,对此郑颇为乐观:“凡是能够解决的都不是大问题;其次,温州企业都是在克服困难中成长起来的,克服困难就是企业的日常工作,前些年主要是投资环境问题,现在好多了。”

  郑胜涛指出:“在继第一、第二次创业之后,温州企业普遍进入了‘第三次跨越’,不仅企业有了质的提升,企业家的慈善意识、扶贫济困的能力和意识也比以前强了很多。”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37906.html

更多阅读

揭郑爽背景:父亲生意人与张翰恋爱细节曝光

郑爽被曝整容   郑爽因饰演偶像剧《一起来看流星雨》中女主角楚雨荨一炮而红。2011年,在电影《画壁》中饰演牡丹一角,一跃成为当代清纯玉女代表人物,并入围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新人女演员奖提名。郑爽  从今年3月开始,郑爽就被

温州总商会会长郑胜涛 温州总商会网

郑胜涛,中国·神力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温州市人,1952年11月出生,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高级经济师。1984年,创建温州鹿城印刷机械厂;1994年,创建温州神力集团,2000年上升为无区域企业集团。郑胜涛是全国优秀民营企业家。现任全国工商联常委、全国

声明:《郑胜涛:商业思维与人文理想》为网友心灵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