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操纵收视率 谁在操纵油价



这一轮油价暴涨是多种合力的作用,任何单一的论断都显得单薄,不够充分

    今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一路狂飙,从年初每桶不足85美元直线上扬,突破140美元/桶。为什么油价犹如脱了缰的野马一路狂奔?因为供求关系?因为美元贬值?因为中东地区局势动荡?因为金融炒家投机……各种原因,众说纷纭。

  金融炒家催生油价泡沫争议大

  这一轮油价上涨将国际投资机构推到了风口浪尖。包括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在内的许多机构及个人,都将矛头直指投机行为,认为国际市场上疯狂的金融炒家,是油价持续攀升的罪魁祸首。石油输出国官员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目前国际石油供应充足,油价高涨与供求关系无关。不断攀升的油价,很大程度上并非供需关系的真实反映,而是国际投机资本直接催生的泡沫。

  独立经济学家、前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学家谢国忠也持这一观点。他认为:石油价格已经进入泡沫阶段,这不是一个基本的供求关系问题,而是一个金融问题。因为世界经济总体不景气,房地产在下跌,股市是熊市,债市也不好,衍生品市场也委靡,钱转来转去,转到石油这儿来了。

  谢国忠说:“在石油期货交易中,只有5%与石油供求有关,95%与金融市场交易有关。”按照他的说法,在20宗合同里面,只有一个是真正用油的。所以,看油价要看金融市场的走向。

  早在两年前,美国高盛公司就预测油价会达到三位数;今年5月,高盛又作出预测,油价在两年内会达到200美元/桶。此外,摩根士丹利在6月初预测原油价格在7月初会达到150美元/桶。

  谢国忠说,无论是谁预测,都是泡沫当中的一个现象。“当大家都在关注一件事情时,总会有人愿意出来说一些惊人的话,从而引起大家的注意,这种语言对市场多少会产生一些影响。”谢国忠认为,油价上200美元/桶不是没有可能,“但有一点要记住,泡沫吹得太大,就会垮掉。”他认为有一个重要因素将阻止泡沫继续吹大,那就是美国已进入大选期。石油价格成为左右大选结果的重要砝码,所以,美国政府、议会不断爆出言论来限制机构投机,压低石油价格。美国正在对高盛等投行的相关行为进行调查。

  有人认为,按照目前的供求状况,原油价格应该在80~100美元/桶之间。谢国忠却不愿对原油价格做预判,“这个谁都不知道。”他说,“理论上都是用是否短缺来衡量油价是否合理。但世界上短缺的东西多了,金子、古董、各种稀缺资源,短缺并不代表无价。价格是多少合适?很难说。我想强调的只有一点,油价一定比过去高。二三十年都没有勘探到大油田了。近日,巴西发现了一个大油田,但从投资到生产需要很长时间。石油行业滞后期很长,所以,油价处于相对高的区间,将是个漫长的过程。”

  美元贬值导致油价上涨,毫无争议

  美元贬值导致油价上涨是公认的一个原因,这也很好理解。国际石油销售大部分以美元结算,美元持续贬值导致原油价格跟着上涨。这是其一。按照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的分析,还有另一层理解。

  美元贬值后,人们希望找到一种可以替代美元保值的资源或者货币。但到目前为止,这种货币还没找到。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长期拿欧元也不放心。所以,人们就找到了资源之王——石油,认为拥有石油比拥有美元更保值,石油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消费品,而成为财富保值工具。这是一种财富替换,假如某一天美元重新升值,而且很稳健,每天升一点,石油价格还会回落。但现在人们不要美元要石油,不要美元的人越多,美元贬值得就越厉害,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美国“卸债论”是胡扯吗

 6月底,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撰文《油价飙升是美国核心利益的现实选择》。文章认为:弱美元、高油价是美国当前核心利益的现实选择,市场的力量至少与美国政府的意图形成了某种共识。从根本上讲,油价上升是美国解决其庞大的国家负债的重要选择。

  刘煜辉认为:如果说当今这个世界上哪个国家最能扛得住油价的冲击,那就是美国。经过二十多年全球产业重新布局,美国已经完全变成了消费型经济体,80%三产,15%制造业,该转移的都已经外移了,能源敏感度小,因此,美国经济对抗能源价格冲击力很强。

  与美国的对外负债问题相比,油价导致的通胀问题只是一个小问题。美国的政策都是在围绕负债问题做文章,只要有利于负债问题的解决,意味着美元获得支撑,通胀问题自然就消失了。油价上涨的直接结果,是不断消耗新兴市场国家多年积累的储蓄,而这储蓄的硬币的另一面,就是庞大的美国的对外负债。

  对于上述说法,谢国忠的直觉回答是“胡扯”。他说:有些人就喜欢阴谋论。在高油价下,美国受害人数肯定比中国多。原因是:美国一天进口1200万吨石油,中国进口400万吨,只有他们的1/3。此外,石油价格上涨对美国百姓生活影响非常大。美国很多穷人要开很长时间的车去上班,单程距离大约在40~50英里,需要耗费两个加仑汽油,8美元,一天来回需要16美元,一个月消费近500美元,而他们一个月才赚2000多美元。

  发展中国家,影响几何

  在国际油价动荡格局中,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国家的石油消费预期,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包括经济学教授钟永生在内的一批经济学人士一致认为,正是对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预期,从而预测中国用油增长,市场上的“做多派”才在推高期货市场油价的游戏中反复得手,兴风作浪。中国的石油需求已经被国际金融投资集团大加利用,并成为市场炒作的重要题材。

  2008年6月19日,国家发改委宣布:自6月20日起将汽油、柴油价格每吨提高1000元,航空煤油价格每吨提高1500元。消息甫出,国际原油期货价格应声下跌。国际市场预测,中国用油需求将受到抑制。第二个交易日,国际期货市场油价每桶下跌4美元。

  不可否认,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对石油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这是石油价格上涨的核心因素之一。中国加印度一共20多亿人,都想过上像美国人一样的生活,而美国的生活方式就是一种高能耗的生活方式。中国和印度的工业化和现代化急剧膨胀,可是世界石油已经用得见底了,价格上涨也就顺理成章了。

  而价格上涨对这类新兴国家市场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就表示:如果说上个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是由美国等发达国家以经济大幅回落付出代价的话,那么,这一次石油危机的冲击,很可能主要是由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来付出代价。

 谁在操纵收视率 谁在操纵油价
  无论是中国还是印度,充当的是“世界工厂”的角色。西方国家,特别是在美国,工业资本家认为工人工资太高,而在发展中国家有大量廉价勤劳的劳动力,他们可以比美国工人工作的时间多两倍,收入却少得多。于是,精明的老板们将制造工厂搬到了中国,这看起来是一个十分划算的买卖。但从能源消耗来看,却得不偿失。大量的原材料运出来,加工成商品后再运到美国,消耗了更多的能源。

  供求是硬道理

  石油价格上涨到底是不是投机所致?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丁斗的观点是:140多美元的价格更多源于一种“超调”,是价格变化对市场做出的一种过度反应,不属于投机。所谓“超调”,就是预期可能涨到120美元,但市场反应过度一下就涨到140美元了,然后慢慢会回复到120美元左右。“如果是投机炒作的话,这样的价格肯定不能维持很久,不久就会降下去。”

尽管对于短期内油价暴涨的原因众说不一,但毫无疑义的是,从长期来看,石油价格上涨是一种必然。

  全球能源紧缺是我们无法忽略的大背景。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总有一天,世界各地的油井会因开采而枯竭。或许,这让人觉得有点危言耸听,但我们却不得不承认这一悲观论的可能性。

  20世纪50年代,美国著名地质学家哈伯特认为,当任何油田的总蕴藏量被开采出一半时,它的产量会达到顶峰,然后就开始逐年下降。这一结论已经在美国得到了证实。根据哈伯特模型推断,世界石油产量会在2004~2015年间达到顶峰。国际能源署在其发表的2007年度世界能源展望中提出,世界石油产量已经达到极限。

  近年来,供给增速明显低于需求增长,1965~2007年石油需求增长了172%,同期的供给增速为156%,石油供应国产能扩张落后于需求。石油短缺以及达到峰值之前的预期变化,是近些年来油价一直上涨的一个重要原因。

  石油战争,一触即发

  石油将越来越少,对于现代文明而言,没有石油的支撑是不可想象的。不论是欧美,还是阿拉伯世界、俄罗斯、中国、印度,等等;只要是现代工业国家,石油都是至关紧要的一颗战略棋子,否则耗费了巨大资源建立的工厂都可能变成废铁。在这一点上,美国的先知先觉自是无人能及。即便其他国家有所意识,也没有美国的能力和魄力。而这,也许才是盛产石油的中东地区近年来局势动荡的根本原因。

  布什政府自组建以来,相继向阿富汗和伊拉克开战。有人分析认为,若不是美国后院着火,爆发次贷危机,美国很可能已经向伊朗开火。据媒体报道,截至2008年6月,美国、以色列袭击伊朗的舆论和军事准备都基本到位,三艘航空母舰已经部署在波斯湾周围,箭在弦上,随时可以发动对伊朗的袭击。

  美国对中东地区开火的原因有很多,但怎么都跳不过“石油”二字。彻底控制中东石油就意味着垄断了世界石油的供应,因为国际石油供应的70%来自中东。这样,美国未来就可以抬高油价,向全世界的工业化国家征收“石油垄断税”,以支持美国的霸权和现有的文明方式。

  有人担心:如果美伊开战,国际石油价格将进一步暴涨,这又会极大地动摇美国摇摇欲坠的美元防线。如果美国陷入更深的困境,很有可能更加穷兵黩武,使用其超级武力,将更多的国家卷进来,大有可能在不太久远的未来,甚至十年之内会激化为第三次世界大战。

  这些言论尽管听上去有些耸人听闻,但可能性存在,而且还很大。

  三次石油危机

  第一次危机(1973年)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为打击以色列及其支持者,石油输出国组织的阿拉伯成员国当年12月宣布收回原油标价权,并将其基准原油价格从每桶3.011美元提高到10.651美元,使油价猛然上涨了2倍多,从而触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最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

  持续三年的能源危机对发达国家的经济造成了严重冲击。在这场危机中,美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14%,日本的工业生产下降了20%以上,所有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增长都明显放慢。

  这次危机后,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发达国家组成了国际能源机构,应对可能出现的石油危机。这个机构要求成员国必须保持相当于前一年90天进口原油的储备量。

  第二次危机(1978年)

  1978年底,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国伊朗的政局发生剧烈变化,伊朗亲美的温和派国王巴列维下台,引发第二次石油危机。

  此时又爆发了两伊战争,石油产量受到影响,从每天580万桶骤降到100万桶以下,打破了当时全球原油市场上供求关系的脆弱平衡。随着产量剧减,全球市场上每天都有560万桶的缺口。油价在1979年开始暴涨,从每桶13美元猛增至1980年的34美元。这种状态持续了半年多,此次危机成为上世纪70年代末西方经济全面衰退的一个主要诱因。

  第三次危机(1990年)

  1990年8月初,伊拉克攻占科威特之后,遭受国际经济制裁,使得伊拉克的原油供应中断,国际油价因而急升至42美元的高点。美国经济在1990年第三季度加速陷入衰退,拖累全球GDP增长率在1991年跌破2%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37849.html

更多阅读

2009年中国大事记 1988年大事记

2009年中国大事记  一月  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施行。  1月1日——国务院决定实施成品油税

国内十大财经媒体 新华社2014年国内财经十大新闻

  一、ipo重启,沪港通启动。  二、松绑限购,调整限贷。  三、成品油价连跌消费税连提。从7月22日起至12月1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连续十次下调成品油价格。在国内油价连续下调之际,经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批准,成品油等部分产品两次

新华社国内十大新闻 新华社2014年国内财经十大新闻

  一、ipo重启,沪港通启动。  二、松绑限购,调整限贷。  三、成品油价连跌消费税连提。从7月22日起至12月1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连续十次下调成品油价格。在国内油价连续下调之际,经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批准,成品油等部分产品两次

2016年新华社十大新闻 新华社2014年国内财经十大新闻

  一、ipo重启,沪港通启动。  二、松绑限购,调整限贷。  三、成品油价连跌消费税连提。从7月22日起至12月1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连续十次下调成品油价格。在国内油价连续下调之际,经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批准,成品油等部分产品两次

新华社2016十大新闻 新华社2014年国内财经十大新闻

  一、ipo重启,沪港通启动。  二、松绑限购,调整限贷。  三、成品油价连跌消费税连提。从7月22日起至12月1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连续十次下调成品油价格。在国内油价连续下调之际,经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批准,成品油等部分产品两次

声明:《谁在操纵收视率 谁在操纵油价》为网友小青春丶无限坑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