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亦波希望自己跟创业者坐在桌子的一边,而不是坐在对面。因此,邵亦波个人和基金都投资同一个公司,他在每个投资的公司里都是身兼投资者和创业者双重角色。
本刊记者 方洋
左手抱着一个小男孩,右手牵着一个小女孩,穿着仔裤T恤的邵亦波走到台上,和育婴网站宝宝树的“树友”们一起走起了台步,接着又和自己的父亲做起了游戏。在宝宝树上线一周年的庆典上,邵亦波就像一个爱玩的大男孩。 与大多数中国企业家不同,邵亦波骄傲地宣称自己“怕老婆”;在电视节目《波士堂》播出的短片里,他不像其他企业家那样摆出各种成功人士的pose,相反,里面全是他和太太鲍佳欣在恋爱中的亲密合影,以及趴在地上与孩子们玩耍的快乐片段。 但是,这远远不是邵亦波的全部。 大头神童的创业 邵亦波的履历是一个神童近似完美的成长经历,更加难得的是,他长大后并没有像伤仲永那样泯然众人矣。1973年出生在上海,在数学老师父亲独特的扑克牌教育法下,邵亦波自幼聪慧过人,被人称作大头神童,自言不喜欢功课,但成绩总是第一名。11岁时便获得华罗庚全国数学竞赛金牌,17岁时,还在读高二的邵亦波凭着一句“我的理想是在中国创办一家国际性企业”的豪言壮语,获得哈佛大学全额奖学金,相继攻下哈佛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双学士和MBA学位。 1999年,在波士顿咨询集团(www.bcg.com.cn)工作两年之后的邵亦波回国,在上海的一套两居室里创办了易趣网,这后来一度发展成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网站。2003年,美国eBay先后两次注资,以2.2亿美元的价格全资收购易趣。 放弃自己一手创办的企业固然不易,但“在新浪(www.sina.com.cn)、搜狐(www.sohu.com.cn)的股价还是几块钱的时候,2.2亿美元是一个无法拒绝的数字。”邵亦波这样解释。 在eBay时代的易趣没待上多久,随着岳父在上海辞世,而太太即将临产,以家庭为重的邵亦波决定离开易趣,迁往美国定居。邵亦波记得很清楚,2003年9月4日岳父去世,9月8日就举家迁往美国。在此后的四年多的时间里,邵亦波一家再也没有回到上海,而是在美国、法国和香港三地间搬家,为了是“让孩子有不同国家生活的经历”。远在大洋彼岸尽享多姿多彩的天伦之乐的邵亦波,也伤心地目睹了自己一手创办的易趣的市场份额从80%一下子跌到15%这一“不可思议”的事实,并从eBay易手Tom(www.tom.com.cn)。 归来 2007年,35岁的邵亦波重新杀回上海,他的头衔成了美国经纬风险创投的合伙人。这回的理由同样是为了兼顾家庭,因为“投资人不用全身心地做一个企业”。这个顾家的男人,出差的时候会把一天的日程排得满满的,就是为了晚上赶回家去陪太太。 再次回国的邵亦波的再次创业被外界描绘成两个爸爸的温情事业,三个宝宝的爸爸邵亦波与另一个爸爸—前谷歌(www.g.cn)亚太区市场总监王怀南在北京的一间小小的办公室里创建了育婴网站宝宝树。 在宝宝树,邵亦波的角色不仅仅是投资商,也是创始人。不仅他领衔的经纬创投和他个人都投资了宝宝树,他甚至发动全家都来栽培这棵“宝宝树”:他的太太在宝宝树上的博客的点击率排在前五名,他父亲也是宝宝树排名前十名的写手。 从创业者到投资者,邵亦波自言自己的心态没什么变化,还是想做创业者,不想做投资者。他说,“单单投资一点都不好玩,作为一个投资者,企业做成了,我的满足感不是很大,我觉得创业者更好玩。” 也许是易趣在被eBay收编后的衰败,让邵亦波对大公司有一种天然的排斥,他喜欢“不停地创建50人以下的新公司”,喜欢“在一个屋子里喊一嗓子,就知道拐弯处的同事在干什么”。 他把创业就比作养小孩,“不管你在中国还是美国,你经历的挑战是差不多的:小孩怎样才能吃得好?他不听你的话怎么办?他打别的小孩怎么办?你该不该打他?无论在哪个行业创业,经历的问题也是类似的。”对他来说,易趣是第一个孩子,宝宝树是第二个,抚养起来自然颇有心得。王怀南颇有感触的说,亦波作为一个陪练和教练的角色很棒,你不会觉得会遇到完全没有感觉的事情。 投资人的身份让邵亦波在融资上便利不少,“我做易趣的时候三分之一的时间花在融资上面,找投资,谈判,患得患失,文件要签好,律师要谈判,这个事情是要脱一层皮的,从谈好意向到钱进来有三四个月的时间,这段时间,会每天坐如针毡,觉得这个投资者是不是在玩我,他是不是在看别人,总之压力很大。”而在宝宝树,邵亦波和自己带领的经纬创投给了宝宝树两次融资,王怀南笑称自己花在融资上的精力只有2%。 宝宝树的第二笔融资是为了第一个线下项目—快乐成长早教中心,这与人们事先设想的邵亦波肯定会走的电子商务之路完全不一样。邵亦波说,“我并不关心这个商业模式是不是电子商务,这并不重要,能够让这个企业长久持续下去成为一个百年老店的盈利模式才是我关心的。” 由于邵亦波的特殊角色,宝宝树非常幸运地避免了投资方与管理层的矛盾。邵亦波说,“我们基本上不需要开正式的董事会,有什么问题就去解决,能有什么帮助就帮助,因为大家有充分的信任,这样对企业的早期发展是有好处的。” 坐到创业者这一边邵亦波希望自己跟创业者坐在桌子的一边,而不是坐在对面。因此,邵亦波个人和基金都投资同一个公司,他在每个投资的公司里都是身兼投资者和创业者双重角色,这意味着邵亦波的投资风格是宁缺毋滥,他目前只投了宝宝树和一家制药公司。 对于目前国内很流行的把价钱与投资者为企业设定的目标挂钩的投资方式,邵亦波认为这是保护投资者的一个很好的方法,但却很不喜欢。他说,这意味着在接下来的一年里,你坐在创业者桌子的对面,创业者做得越好,你越急,自己占的股份越少;创业者做得差,创业者会很急,投资者拿得越多,这是一个零和游戏,结果对公司的任何调整都会造成双方的不信任。 邵亦波更多的时候把自己当作一个资源。他认为,好的董事会应该帮助创业者做一些好的决定,提供自己的资源帮他做这些事情。 他谨慎的投资风格来源于他的一个梦想:“我希望经纬创投不是投了一个人之后就再见了。希望下次这个人创业或者这个公司的副总裁出去创业了,还是找我来投。” 在中国,投人更重要 互联网周刊:您为什么会倾向于个人和公司投同一家企业? 邵亦波:我个人投了,代表看好这个企业,那公司也应该投;公司决定投了,我自己也投一点,表示我对这个公司有信心。 互联网周刊:您选择投资一家企业的标准是什么? 邵亦波:不管在美国还是中国,投人都很重要。但作为宝宝树来讲,投人是更重要的。在中国机会太多了,但好的有经验的创业者实在太少了。在美国,人和事情都重要,但在中国,人相对远比事情重要。 宝宝树刚做的时候,对于一步步的商业模式并没有想得很清楚,但我和Allen(王怀南)就很有信心。我们只要把这个事业做起来了,中国有这么多机会,肯定有办法赚到钱。这跟美国不一样,美国一个萝卜一个坑,做早教早就有人做了一二十年了,不管哪个传统行业都有人做了很久了。你要投人的话,他的商业模式错了就完了,他没有别的选择;而在中国,即使最初的商业模式选错了,只要人和团队是好的,过几年又会找到新的机会来做。今天中国这些成功的企业基本上做的事情跟当初都不一样。我相信宝宝树今后赚钱的方式是我们今天想都想不到的。 互联网周刊:您一直在强调投资者与创业者之间的信任关系,那怎样才能建立这种信任? 邵亦波:做人。这跟投资并没有什么关系。说到做到,这是建立信任最好的方法。言行统一,而且是几个月一年下来,信任就会建立起来。 第二,投资者要给好的建议。如果投资者并不懂,还非常强硬的给建议,最后建议是错的,信任就没有了,以后创业者是不会听你的话的。好的做法是,首先建议不要给太多,建议不一定全是对的,但你给建议一定要很小心,而且一定要说清楚你对这个事情有多大把握。如果不是很确定,要说的婉转一些:“这是我的建议,你听一下,然后你自己决定。”建议的质量、给的方法、时间和频率,都是建立信任很重要的因素。 互联网周刊:你有一些给创业者的话吗? 邵亦波:第一,不要太急,做一个企业至少做好打四五年仗的准备,很多创业者一两年就想有很大的起色,但是很快成功的例子是很少的。 如果我看到一个才做了几个月的公司给我一份商业计划书,写着我们的目标是两年半以后上市,那我基本上是不会投的。做企业的目标不是上市,如果一个企业的目标是上市,肯定做不好。它招的人都是急功近利想捞一笔钱的人。我现在根本不会考虑宝宝树的上市,根先把东西做好了,过个两三年之后跟上市接近的时候再考虑也来得及。就像养小孩一样,小孩刚一岁的时候父母就说要18岁把他送进哈佛,这个父母脑袋肯定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