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马明哲事件
在一定条件下,奖惩制度不对称将导致金融机构高管拿股东利益来冒险:亏了大不了不拿奖金
鲁晨光/文
2006年年底,当时引人注目的报道是“华尔街五大投行狂派奖金360亿”。而一年后,华尔街充满恐惧,次贷噩耗不断传出,仅瑞银集团一家就损失370亿美元。巨额亏损紧跟着高额分红,这之间就没有联系吗? 当然,造成美国次贷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我以为,金融机构不对称的奖惩制度也是祸根之一。金融机构高管在高额年终奖金的诱惑下,有意无意地忽视了潜在风险,投资工具的杠杆比例越来越大,失去控制,以至于经不起房地产市场的回调,于是引爆了次贷危机。 事实上,瑞银自己的分析报告也承认,其薪资结构存在缺陷,例如交易员为追求高薪酬往往交易一些高杠杆、高潜在风险、高潜在回报的品种;支付给高级投资银行家,包括次级债业务部门银行家的奖金报酬非常之高。他们的奖金通常依据扣除成本后的总收益来衡量,却根本不考虑获得那些收益所承担的风险与盈利的可持续性问题。 更加突出的是,金融机构最高决策者获得的奖惩也是不对称的。2006年,摩根士丹利首席执行官JohnMack获得了价值4000万美元的股票和期权,而2007年该公司巨亏94亿美元,JohnMack在一份声明中说,他将对银行的财务损失承担全部责任并放弃2007年的年终分红。如果这也叫承担责任,那么这样交替的大赚大亏多来几次,股东资产岂不是全部装进高管腰包了?巴菲特很早就对美国的高额期权奖励提出过严厉批评和警告,但是长时间没有受到重视。安然公司破产终于让很多人认识到高额期权激励的危害性。但是美国监管机构也没有找到适当的途径来限制。而股权分散也是高管自我奖励难以约束的一个原因。 由于中国金融市场中缺乏杠杆工具,因此股市和房地产市场的调整没有引发危机。但另一方面,奖惩不对称的祸根已经种下,并且有蔓延趋势。陈久霖曾经因期权交易盈利得到奖金2300万元人民币,于是之后交易做得更大,结果方向看错,导致中航油发生了5亿多美元亏损。这是奖惩不对称造成巨大损失的一个例子。 回头来看平安保险。平保董事长2007年获得了6600万元人民币的奖励,其他三名高管获得4000万元奖励。于是,2008年冒险冲动暴露无遗,计划增发募集资金过千亿。其投资方向是私募股权投资。我们知道,风险投资(VC)和私募股权投资(PE)之间并没有明显界限,所以私募股权投资的风险也很大。以前很多信托投资公司做过这项业务,成功和失败的案例都有,有些机构因此负债累累。平安保险的管理水平是否杰出,足以保证私募股权投资的成功呢?不妨存疑吧。报表显示,平安保险2004、2005年的收益率水平一般,2006、2007年得益于大牛市,业绩上升迅猛,但这种趋势未必能够延续。 何况保险公司的投资风格应该是比较保守的,但平安保险为什么热衷于冒险投资呢?显然是奖惩不对称造成的。赚了有高额奖励,亏了大不了不拿奖金。照此发展下去,保险公司就会变成“冒险”公司,迟早要股东买单。 另外,需要提醒的是,中国还有很多穷人,高薪激励不仅会增大企业风险,还给普通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以极大打击。很多金融企业的成功是因为政策机遇、市场机遇,未必是高管的功劳。比如这两年所有银行业绩都很好,这主要是巨大存贷利差和房价上涨导致坏账率下降造成的。以此来看,银行高管数千万元的高薪奖励也不是很恰当。 奖惩要对称,高额奖励需要与个人按比例承担亏损责任相联系,这样才能让高管的经营行为更符合股东利益,抑制高管的冒险行为。因此,中国应该汲取美国的教训,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限制不对称的奖励制度,阻止金融危机的祸根在中国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