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的三大救市政策的威力巨大,市场出现了几乎不可思议的涨停,但市场化和交易机制类的措施才是最终解决问题的办法。权衡各种因素,融资融券确实是当前一个可行的制度性变革,对融资融券推出的传闻可信度也非常高。
渤海证券 房振明 徐莉莉 事件: 近日,融资融券推出传闻再起,中国证券报、路透社、东方早报等媒体先后发布新闻声称融资融券即将推出。我们认为这一传闻与此前我们的研究结论相吻合,融资融券或成为能够救市的真正长远性机制和举措,对中国股市发展具有长期利好。 评述: 中国股市太需要双边交易机制 可以并不夸张的说,如果在2006年~2007年间中国股市存在双边交易机制,A股市场在多空均可盈利的博弈下不可能缺乏理性的一直飙升至6400点,也将不会出现今日A股市场惶惶不可终日的巨幅下跌。 如果中国股市希望能够真正成为中国宏观经济的晴雨表,希望能够真正实现高效的资源配置,希望能够真正优胜劣汰,那么目前的中国股市就太需要双边的交易机制,太需要有效的价格发现,太需要多空双方的平等博弈。建立双边的交易机制是改变中国股市的盈利模式和发展模式的根本性制度变革。 融资融券准备不如股指期货充分 对于中国股市而言,能够承担双边交易机制的工具主要包括两种: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监管层前阶段一直倾心的金融创新是股指期货,并且对其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无论是仿真交易、投资者教育还是风险管理制度。但是,伴随着美国次贷危机进一步深化,将美国推到了金融危机的边缘,股指期货这一金融产品创新的负面作用凸显,加快推出股指期货的步伐很有可能就此放缓。 在准备已经过于充分的股指期货无法推出的情况下,梳妆打扮尚未完毕的融资融券将不得不承担此项制度创新的重任。目前,国内融资融券业务准备工作并不充分,这表现在了监管层、交易所业务层面和券商层。 监管层对融资融券的监管理念和法规尚未出台,交易所和清算所层面的业务模式和流程尚未真正完善,而需要全程参与的券商准备更是并不充分,据悉可以试点的券商仅为中信、海通和建银投资,而全力以赴准备的券商也并不多见,国泰君安是一个典型。 融资融券传闻可信度颇高,值得券商深思 政府的三大救市政策的威力巨大,初始市场出现了几乎不可思议的涨停,但股市毕竟是市场,并不能完全由政府左右,因而这三大措施只能是应急之需,并非长久之态。市场化和交易机制类的措施才是最终解决问题的办法,其实当前的美国金融问题亦是如此。权衡各种因素,融资融券确实是当前一个可行的制度性变革,对融资融券推出的传闻可信度也非常高。 如果这一传闻为真,券商不得不未雨绸缪,对不同类型券商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小券商是否与具有资质大券商合作,稳定自己的经纪业务,中等类型券商必须抉择自己是否需要开展融资融券业务以及如何应对其他融资融券业务的挑战,大券商如何确定新的客户战略、申请流程,风险管理流程、业务模式等等。 涉及融资融券相关法规 《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2008年4月23日国务院第6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08年6月1日起施行。该条例第四章第五节专门对证券公司开展融资融券业务进行了明确规定,是目前券商开展融资融券业务的准绳。 《证券公司业务范围审批暂行规定(草案)》,2008年9月10日开始征求意见,该草案是券商开展融资融券业务报批流程明确。 《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管理办法》,自2006年8月1日起施行,但由于没有具体业务,该办法并未发挥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