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万亿救市谁提出的 救市策略及华尔街新主角



作者:张尚斌/文

  

  8500亿元救市计划之中,用于“购买、管理、出售与处置相关房贷资产”的7000亿美元资金,多半是购买公司股权,一个原则是以最低代价让企业获得自我融资能力。

  终于,8500亿美元的庞大救市计划获得了美国参议院和众议院的通过,随后布什总统火速签署了这一计划。

  实际上,债券之王、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首席投资官比尔·格罗斯一直都在呼吁美国政府应早日介入挽救金融危机,并提出了5000亿美元的财政救市方案(参见本刊今年27期“海外”栏目“美政府解危需一万亿美元”)。

  美国救市策略

  格罗斯认为,7000亿美元不会用去救助无药可救的公司,它们投资并非就一无所得,正好相反,财政部可以借投资获得股权或固定收益。比如AIG给债权人的利息率至少在10到11个百分点左右,这是一个很高的收益。而且这一收益率资产是大约六五折去购买的。

  当前的问题是在这个特殊时期,市场机制运行并不好,原因在于杠杆率太高,明显缩水的资产比例太高。由此看来,这种情况改变还需要时间。所以政府提供资金之时,可以采取反向拍卖措施,使得这些资金流向该去的地方,让市场帮助政府定价,政府购买这些债券后,安心收取10%12%的收益率,等市场稳定后再卖出,收益一定不错。

  白宫金融服务委员会主席巴尼·弗兰克表示,7000亿美元的救市计划已经开始着手实施,并且多半是购买公司股权。政府之前的态度实际上没有太多改变,这表现在对房利美和房地美的接管、对AIG、对美林等公司上。不难发现这背后都有一个原则,即政府以最低代价让企业获得自我融资能力。因此,7000亿美元带来的冲击远远没有想象的大。

  格林斯潘核心幕僚彼得·费舍尔说,“现在市场情况虽然很糟糕,但不至于无法收拾”。他认为,从现在起到明年上半年,是美国经济最惨之时。美国经济要复苏,关键是房市必先回稳。房市回稳的参考指标,是美国房贷利率下滑,在此之前,大家需要耐心等待。

  大多数金融机构在市场操作时都动用了高杠杆,所以被迫出售一些优质资产来补足保证金,这也是除房屋按揭之外,导致金融企业陷入困境的另一大因素。

  即使新版救市方案对银行贷款也远远不够,还需要不断注资,即使联储降息,市场利率也不会降低,因为贷款机构资金已经不足,何况有些机构还存在巨大资金窟窿。这些机构要忙于处理自己的损失,没有太多精力和资金用于借贷。

  美国经济复苏,整个房市必须先稳定,房地产稳定的特征是连续几个月房价不再继续下跌。如果房价止跌,可是房贷利率降得不够低的话,也不能说房市回稳。

  有些大新兴经济体抗击美国冲击能力较强,比如中国,许多投资者都把希望寄托在中国身上,可中国实力毕竟有限。因为全球经济放缓让不少资金都奔往中国等新兴市场,带来它们近几年经济高增长,可也伴随着高通胀。现在资金有回流趋势,此时美国国债也许是最安全投资品种,中国外管局增持就是一个例子。

  华尔街新主角

  21世纪开启之初,银行还在盈利,华尔街流行这么一句话:向高盛学习。众多银行头头都羡慕它的高利润以及风险承受能力。如今,一切都变了,恐怕所有银行都会求神拜佛——“不做高盛”。

  当年叱咤华尔街的五大独立投行只剩下了高盛和摩根士丹利两家。雷曼兄弟倒下之后,大多数投行都到了生死关头,信用违约互换则成了它们赖以转危为安的唯一指望。

  比较而言,全能型银行在这场危机中占据了相当优势。大树底下好乘凉,贝尔斯登和美林分别就投入了JP摩根和美国银行的怀抱。英国全能型银行巴克莱收购雷曼核心业务,而美国花旗集团这个危机中最大受损者,因为具有全能型银行那种稳定性和融资优势,其股票还得到突然的追捧。

  由此,监管者对混业经营模式恐惧消除不少。自1933年格拉斯-斯蒂尔格法案之后,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开始分业经营。直到1999年,美国才开启混业经营之路,但还是备受质疑。此次危机,反倒是彻底扭转这种过时监管思维的一个契机。

  今日,美联储开始放宽了投资银行向商业银行的贷款融资限制,而无论是贝尔斯登还是美林,尽管在它们被收购之后,名义上还需要独立融资,也就是母公司不能直接提供资金,但由于母公司信用级别较高,使得它们的市场融资成本更低。当然,一旦它们陷入困境,母公司资产负债表也会有所表现。所以商业银行与投行这种结合,似乎也是对格拉斯-斯蒂尔格法案的无声抗议。

  这么看来,全能型银行是金融业走出困境的最终出路了吗?

  纽约大学经济学教授罗比尼认为,连摩根士丹利或高盛这种巨头,都难以维持独立券商的地位,这在以前看起来都荒诞可笑,不过现在却非常现实。即使第三季度两家公司都宣称自己流动性如何好,即它们财报多么漂亮以及对手倒下后自己经纪业务有增无减,但它们仍然面临巨大的危机。摩根士丹利之前甚至已经与中国中信集团等方面洽谈过注资事宜。

  其实,《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1999年已经获得通过,允许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合并。这部法律是在桑迪威尔旅行者公司和花旗公司合并成为花旗集团而诞生的。而现在,被允许注册成为银行控股公司会让摩根士丹利和高盛集团更容易获得短期资金,并能帮助它们吸引更多存款,尽管要受到美联储更严格监管。

  不过,仍有一些银行家觉得《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及其他解除监管措施,为当前危机创造了条件。罪魁祸首就是花旗这类公司,它们将抵押贷款打包成证券并出售给全球投资者,赚取了巨额利润,才酿成今日之祸。

  还有一些专家认为,贝尔斯登和雷曼兄弟这两大巨头的倒塌,很大程度上是流动资金不足引起的,而它们经纪业务做得有声有色。假设贝尔斯登和雷曼兄弟有大量存款渠道,就能提供稳定的低成本资金,就有能力足够抵御危机冲力。这正是美林同意将自己出售给美国最大零售银行美国银行,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决定注册为银行控股公司的原因所在。

  独立投行的缺憾在于短期债券清偿风险,它们拥有比商业银行更高的杠杆性投资,它们没有巴塞尔协议等商业银行模式的监管底线,没有零售银行那种接纳个人存款的职能,所以它们只能去很少犯错才能在危机中生存。高盛风险管理非常出色,摩根士丹利稍微逊色一点,但今天让人们去信任或者投资于它们两家任何一家都不大可能。

 4万亿救市谁提出的 救市策略及华尔街新主角
  有人曾经提到过用长短期债券互换办法来收回短期债券,可要知道投行是非常依赖于短期债券的,况且长期债券融资对投行的成本压力显而可见。这样来看,全能型银行优势在动荡中非常明显,尽管很多商业银行优势都是假象(它们暗中购买的有毒资产并没有被披露)。不过,这足以让人们对投行未来的模式有了清晰的构思。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36592.html

更多阅读

理性思考“4万亿”救市政策 4万亿救市时间

4万亿使得过去两年中国经济饱受通胀之苦,直到最近官方CPI才跌至5%之下。通货膨胀,本质就是政府掠夺私人财产一种合法手段,隐秘而恶劣。在当前负利率以及投资渠道匮乏的格局之下,更是一种财富的逆向再分配:不少家庭财产以及民间财富因此缩

中国4万亿救市 4万亿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2008年11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措施。此次会议明确提出了10条具体措施,计划到2010年总共投入4万亿进行投资,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会议确定了当前

74万亿 “4万亿”之外的机会

  作者:王艳华4万亿的刺激计划到底会让谁受益?这个问题的答案恐怕暂时难以参透。不过,为巨额信贷增量做出巨大贡献的几大国有控股商业银行肯定会得到不菲的利息回报。例如,工商银行今年计划新增贷款量达到了5300亿元。虽然目前为止

四万亿是谁提出的 牵动人心的四万亿

  在政协的首场新闻发布会上大会发言人回答俄罗斯记者提问时谈到:在“内容比较集中”的“几个主题”中,排在首位的是“中央提出在两年内投入4万亿人民币以刺激经济”。“他们”,亦即委员们的意见是“这4万亿的使用要特别精确合理,要

4万亿救市 舆论救市不如行动救市

   监管者舆论救市的手段,已经用到极致。喊话喊到市场到这个程度,适足以说明市场的疲软。     察其言而观其言,祖训不可忘。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需要明确的舆论预期,但更需要切实的行动。我国资本市场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也面临

声明:《4万亿救市谁提出的 救市策略及华尔街新主角》为网友蓝涩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