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产业园区的发展历史看,呈现出一条由实而虚、由产品生产到技术创新、由价值制造到附加值追求的路径。
改革之初,各地政府首推的是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加工园区。这是在现代化的引领下,对传统工业的改造构成了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由此,开辟享有一定特惠政策、引进外资的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这些园区也成为各地政府产业布局的共同选择和重要举措。
之后,高新科技园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出现。这是产业升级的必要路径,期待将生产与研发相结合,以创新研发为策略,打造产业优势。
再后,创意产业园区、文化产业园区的纷纷建立。当时正值城市改造和产业转型,原来能耗大、污染大的产业被拆停并转,在城市中心留下了大量的空置厂房和库房。如何利用这些宝贵的城市空间,重新激活空间的产业价值,成为各地政府的重要任务。遍寻世界,英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实践与理论,成为当时的价值标杆。
继后,进一步推出广告产业园区。从内涵上讲,广告产业园区是创意产业园区的专业延伸,凸显了广告业的产业特性以及对相关产业的推动力。广告产业园区目前正处于布局的阶段,但是,各地对于广告产业园区的争取,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旨在赢取机会,希冀通过广告业的产业集聚,为地方的产业转型提升助力。
我国产业园区发展的不同阶段,吻合于我国产业梯度转移的基本节点,对应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产业问题。
从宏观看,产业园区的升级过程是一个从劳动力集聚走向智力集聚,从产品价值走向创新价值的过程,反映出了转型发展、创新驱动的基本思想。从微观看,产业园区的经济效应各有千秋。由于产业链的整合、生产要素的集聚、园区区位的选择、产业定位的设计,甚至包括产业间的相互依存程度的不同,造就了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和价值优势也多有不同。
纵观产业园区的发展,两个观点值得关注:
一、入驻企业的利益设计。应该指出的是不同产业园区的产业内涵不同,决定着政府在构建和规划特色专业园区时,必须因地制宜,重视企业利益的设计,不能生搬硬套,模式先行。
现在诟病较多的是很多产业园区基本沦为商业地产。地方政府以财税为指标,以空间出租为基本的经营方式,这样的产业园区既缺乏配套的企业服务网络,又缺乏产业链的支持。一旦入驻企业无利可图,那么园区的冷落是不可脱逃的。
二、发展模式的创新。应该看到创意产业园区、广告产业园区,与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园区,在产业特性、产业要素、人力资本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前者对空间的租用和产业集聚的要求并不高,这与后者有明显的不同。
对于创意产业园区和广告产业园区,政府相关方面应该在明确地方经济发展格局的基础上,富于远见地谋划发展课题,以创新项目为引领,以创新基金为动力,形成园区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让入驻企业有利可图,这是园区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