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章强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城市及出口市场一直是拉动中国家电产业成长壮大的两驾马车。在一二级城市,一些主要家电产品已呈现饱和趋势;而出口市场经历了一段较长时间的高速增长后也出现了放缓趋势。农村市场的启动对中国家电产业有着不可替代的战略意义。 中国有7亿多人生活在幅员辽阔的农村地区。近些年,随着国家对农网改造的完成以及交通条件的改善,为农村家电市场的启动提供了基础保障。同时国家减免农业税、加大对三农的投入,提高了农民的可支配收入水平(统计局数据:2006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587元,比2002年增加1111元,增长44.9%,扣除价格因素的影响,年均实际增长6.2%。),收入水平的提高及消费观念的变化使农村市场对家电的潜在需求成为现实购买力。 根据2006年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在农村地区每百户拥有量分别为89台、22.5台、42.9台、7.3台,同城市市场相比,农村家电普及水平较低。对于双鹿来说,选择农村市场,等于是抓住了进入冰箱行业的最佳切入点,实现了红海到蓝天的有效跨越。

农村市场的开拓过程中存在着诸多困难。农村市场很难做,很多地区交通不便,部分山区甚至没有像样的公路,产品运输极为困难。服务成本会随之增加,物流配套也很麻烦。而且,农民对冰箱产品价格的浮动较为敏感,对冰箱的售后服务要求也比较高,希望能买到既便宜又实用又放心的冰箱,这也是双鹿们为什么在广大的农村被称之为名牌的主要原因。 在为双鹿服务的过程中,为了到中西部某一农村深入调研,我曾体验过飞机、火车、汽车、驴车、牛车、人力车等六种交通工具,辗转12小时才到达目的地。到了目的地之后,才发现,再穷再偏的地方市场的需要一样的存在,且开始日益被释放出来。而一旦冰箱产品有什么售后问题或品质问题,一顿饭工夫,全村人就都知道了。 这就是家电包括冰箱下乡面临的现实挑战和症结。农村市场对很多企业来讲可能是块难啃的“鸡肋”,其市场需求的产品、销售渠道、营销策略都远不同于城市市场。在一、二级城市市场呼风唤雨的家电连锁巨头,深入到三级市场就感到步履维艰、颇受挫折。也有一些制造商在几年前就开始下乡,但也是收效甚微,有的企业甚至无功而返。 为了进入农村市场,联想早在四年前就推出“新农村战略”,但直到今天,联想的“六级市场圈”模式才开始真正切入农村市场;而国家商务部一直在力推的“万村千乡工程”在很多区域也只是浮在表面上,并没有真正深入农村;中国移动花巨资建设的“移动村村通”项目也只是在镇级市场上开了花。 农村市场也决不是低端产品的倾销地、也不是城市滞销产品的归属地。 运作农村市场,企业要从农村、农民需求的角度去设计开发针对性的高实惠低成本的产品,得有单独的销售售后队伍,并且要建立起快速响应体系和配送网络。更重要的是,产品从厂家到农民的手中的中间环节要足够短、成本要足够低,且各个利益体要有足够的利润空间,否则,下乡就只是奢谈,更别说成为企业新的销量或利润增长点。 (作者为联纵智达咨询集团董事副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