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久前,电视节目“名人堂”就电视剧《士兵突击》而谈论“人生突击”话题时,我作为嘉宾对士兵“许三多”坦率地谈了看法。节目中,主持人咄咄逼人地问我,如果我面临剧中的情节,是否会像“成才”一样放下负伤的战友而冲向自己的目标,去夺取加入特种兵“老A”训练的名额。老实说,我当时表示我会冲上去,而冲上去的道理却说得不够充分。 为什么要冲上去?当然是要争取那个名额。许多应试者已经在途中被老A“击毙”,因为规定场景是实战。那么,当目标就在眼前,而负伤战友难以前行之际,“成才”和“许三多”理应一起向目标冲击,完成任务后再救助负伤战友,因为战场上“消灭敌人”是第一位的,“保存自己”是为了“消灭敌人”,这是战场规则。“成才”有他的问题,战友当时在他的心目中很淡漠,这使他后来一度不被老A接受。然而,“许三多”也有问题,他实际上也只是把事情视为仅仅是争夺名额,忘记了实战的要求。他扶持战友而一度延误占领战场目标,逼得负伤战友不得不“自我了断”而迫使他向前冲。士兵“许三多”这种实战观念淡薄的缺陷,在钢七连时就有表现,这次,以及后来在老A实际作战时,又一再表现出来,但是,人们揪住“成才”的“抛弃战友”不放,对“许三多”的弱点却没有多少注意。 不可否认,“许三多”有许多优秀品质,他执著、认真、有话直说、乐于助人……或许,这是部电视剧刻意塑造而成的一位新版的“雷锋”。然而,因为生存环境的限制,他视野狭窄、固执、缺乏想象力,分辨复杂事物的意义、应付复杂事件往往比别人慢很多。“许三多”能够成为优秀的士兵,实际上是在战友帮助下而克服其弱点的艰难过程。然而,人们往往更容易看到他身上优秀品质的闪光,给他很多掌声,对“成才”,则往往忽略了其身上的优秀品质。 人们喜欢“许三多”,因为电视剧极力表现了他作为普通人的种种酸甜苦辣,而且,现代社会日益复杂,“简单处世”反而显现出其魅力。不过,既然是“突击”,无论是士兵,还是人生,总是意味着向前,而且很少有人能够像散步那样悠闲──不管前面多么复杂多变,或充满着艰难险阻,甚至到了绝境,都能“不抛弃、不放弃”心中的目标和方向而奋力一博。 企业在商场中“突击”,对于员工无法做到像部队那样的供给条件,人际关系也复杂得多,这里的“人生突击”当然就更为复杂。在企业里“好好活”、“做有意义的事儿”,意味着要比较快地分辨出事情的意义或价值所在,在比较开阔的视野中塑造出自己“不抛弃、不放弃”的人生目标和事业抱负。那么,这里的“许三多”们,就要尽快使自己具有“成才”身上那些优秀品质。而企业的“突击”,则与员工们的“人生突击”密切相关,或者也可以说,企业“突击”的成败,取决于员工们的“人生突击”,取决于这些“突击”是否能体现出时代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