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收支失衡 探析收入性不平衡在中国国际收支失衡上的失效



   一、引言


  自1982年我国开始国际收支统计以来,国际收支顺差就开始出现,自1994开始开始出现了双顺差现象,即经常帐户、资本和金融帐户都存在顺差。顺差固然增加了外汇储备,加强了对外支付能力,但也带来不利影响:加剧国际摩擦:加重通货膨胀;本币的升值压力;国内可使用的资源减少等。这时寻求我国国际收支失衡原因,找到合理可行的政策调整措施,已经刻不容缓了。

 国际收支失衡 探析收入性不平衡在中国国际收支失衡上的失效


  导致一国国际收支不平衡原因有很多,一般有周期性不平衡、结构性不平衡、货币性不平衡、收入性不平衡、资本外逃及投机等。前人的这些研究给我们指明了探究国际收支失衡原因的方向。依据上述理论进行对我国国际收支进行失衡分析,但发现收入性不平衡原因不能解释我国收支不平衡。


  根据收入性不平衡理论,一国国民收入减少,消费需求下降,带来的是顺差;反之,国民收入增加引起的是逆差。而我国的国际收支情况,并不符合上述分析:中国国民收入是长期增长,但国际收支是长期顺差,甚至是双顺差,并非收入性不平衡理论分析的长期逆差。本文将探析收入性不平衡失效的原因,从中发现中国国际收支失衡深层次的原因,预测未来中国国际收支发展趋势。


  二、收入性不平衡失效的原因分析


  一国国民收入的变化,可能由于经济周期阶段的更替,也可能是由于经济增长率变化所致。收入性不平衡是指一国国民收入相对快速增长而导致进口需求的增长超过出口增长,非贸易支出超过收入而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


  国际收支的失衡来自于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帐户,经常项目是国际收支最基本最重要的帐户,我国经常项目顺差主要来自于进出口贸易。故选取了我国经常项目中的进出口贸易资料,来探析收入性不平衡的失效问题。2002到2011年的国民收入和进出口情况(见表1),我国国民收入持续增长,2002较低也达到了9.1%,2007年高达14.2%;同期的进口需求表现出持续增长。但并未出现收入性不平衡所分析的:进口需求超过出口,贸易收支呈现逆差态势,进而影响到整个国际收支,出现国际收支逆差,反而表现为贸易顺差。从表上看,收入性失衡失效不是因为进口没有增长,而是出口增长率(除个别年份)都高于进口增长率,而且由于多年的出口鼓励政策,出口的基数大大高于进口的基数。


  这时用收入性不平衡来分析中国国际收支失衡显得相当无力,这种失效背后的深层次的原因有哪些呢?


  表1  2002—2011年中国进出口情况及国民收入(GDP)情况表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统计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整理


  1.首先是收入分配的结构问题造成的低消费率、高储蓄率


  在我国在工业化进程中,进口的商品以能源、原料、半成品为主,消费性商品较少。消费需求需要可支配收入的坚实支撑,可支配收入是国民收入减去税收。当国民收入持续增长,我国可支配收入比例没有相应提升,目前国民收入分配失衡是中国国内外经济失衡的原因。


  国民收入分配中政府和企业所得份额增长高于居民所得,财政对社会事业与社会保障投入不足,低收入人群收入增长不快,储蓄率、投资率过高,消费率过低,企业不得不在国际市场上找出路,造成过大的贸易顺差;内需的不足迫使政府不断加大公共投资刺激经济,使得经济对外贸的依赖增强,需要更多的贸易顺差来带动经济的增长;对外贸和政府投资的依赖加强,又加剧了经济结构失衡与居民收入受抑,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中国的高储蓄率为什么不能转化为消费来拉动经济发展呢?其一是消费为GDP做的贡献比率不高。经济拉动依靠三架马车:消费、出口、政府支出。而有资料表明2009年中国消费占GDP仅为25%,2008年好一点,有35%,其他为固定资产投资。他们大部分是高速公路、铁路等。而多年来,美国的居民消费与GDP之比为70%左右,欧洲和日本则在50%以上。消费率高低不同差别在于,今年人民需要消费,明年还要,所以消费率高的国家消费是可持续的,对经济的贡献就也是可持续的。而中国的低消费率当然也是可以持续,甚至可以适当的增长,但高比率的固定资产投资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基础建设建设完成之后怎么办?只靠低比率的消费肯定是无法支撑一国经济的发展。


  其二中国是储蓄大国,但是只是在总量意义上(图1),是未计算人均储蓄的情况下。


  图1  2006—2010年居民人民币储蓄


  存款余额及增长趋势表


  以2011年为例,人民币年储蓄额34.8万亿,除以13亿人口,是人均储蓄不到2.7万。《时代》周报2009年10月份引述波士顿咨询公司财富报告数据指出,中国全部财富的70%被0.4%的人占有。如果将这部分人的财富扣除的话,那么人均储蓄不到8500元,这绝对称不上高储蓄率。居民在孩子学费、住房、医疗等的压力下,愿意把储蓄转化为消费的可能性是很低的,除非我国金融体制高效,金融市场发达,微观经济主体信用高,而这些要求目前是很难达到的。


  由此看来,国富但民不强,消费需求不足,连国内企业产能都无法消化,国内企业只能依靠出口在国外寻求出路,自然更不能有效传导到国外,创造旺盛的进口。面对长期以来国内经济中的低消费、高储蓄。高投资形成的过剩产能,只有在实现“让利于民”“藏富于民”,才能有利于提高消费率。同时要推进社会公平正义,改变少数人掌握多数财富的局面。早在1992年,邓小平同志就指出:“如果富的愈来愈富,穷的愈来愈穷,两极分化就会产生,而社会主义就应该而且能够避免两极分化。”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坚持公平正义,提高消费率,对扩大内需、社会稳定、扭转外部经济失衡意义重大。


  2.其次还在于金融帐户非均衡政策、外国对华出口限制政策造成的对外投资不畅、进口不足


  在我国长期的国际收支顺差中,金融帐户比重日渐提升,金融帐户中直接投资是造成这一顺差的最主要因素,2005年到2010年除2006、2008年,直接投资在资本和金融项目中的比重都超过90%(表2)。直接投资中的顺差是外国在华直接投资贡献的,投资的进入,一方面是因为,我国的廉价劳动力、引资优惠政策等吸引了大量的外商来华投资设厂;另一方面为赚取人民币升值和利差等收益,境外短期资本通过各种渠道大量进入我国。这些外资的进入在增加我国外汇储备的同时,从事的出口加工又增加了贸易顺差,外商投资在“双顺差”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与外资流入表现不同的是,我国直接投资并未同步发展,没有充分发挥其平衡国际收支作用。2005到2011年数据显示,我国在外直接投资都远小于外国在华直接投资(表2)。


  表2  2005—2011年资本和金融项目差额情况表  单位:亿美元


  外商投资的进入不仅带来直接投资大量顺差,而且其从事的加工贸易又带来大量的贸易顺差。唐建伟(2007)通过分析近十年的海关统计数据,得出外贸的迅速增长和顺差的扩大,与国际间的产业结构调整、部分加工出口产业以外商直接投资形式由其他亚洲经济体转移到我国有很大关系。大量直接投资进入中国投资设厂,资本和金融帐户顺差大量增加;同时通过这些加工企业,我国进入到全球价值链,迅速成为全球最大的代工平台,又创造出大量的贸易顺差。据我国统计局数据显示,加工贸易在出口中所占的比重逐年加大,1982年仅占0.24%,而2007年已占52.67%。2011年7月10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海关总署办公厅主任赵福地介绍说,加工贸易仍然是当前我国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上半年,我国加工贸易项下顺差1642.5亿美元,顺差规模相当于同期我国总体顺差的3.6倍。而上半年,我国总体贸易顺差比去年上半年收窄18.2%,而加工贸易顺差仍然扩大19.8%。这与我国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有关,这也反映了我国对国际贸易的依赖。


  外商直接投资带来的加工贸易出口顺差持续扩大,而我国急需的高科技产品、资源型产品却进口不畅。2005年中海油拟收购美国同业公司优尼科,最终因为美国政府的政治压力,中海油退出竞购。刘华、卢孔标研究认为欧美对华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管制,导致我国在这些产品进口上遭受贸易壁垒与歧视,也是双顺差的原因之一。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不能有效地抵消外国在华直接投资带来的金融顺差。对外投资不畅的根源在于我国对金融帐户的非均衡管制。长期以来,为了利用有限的资金发展经济,中国对资本流出实行较严格的管制,因而流出渠道狭窄。即使目前我国外汇储备充足,但离金融自由化还有相当距离。李鸿飞指出我国就是在大量吸引外资的同时,对外投资渠道不畅,才导致双顺差。


  从分析中可以得出,当一国国民收入增加,在没有相应的成熟机制、政策引导下,对外投资不畅;进口国的产品、资源受到限制,进口也不足;而实行的出口导向战略,吸引大量外商直接投资,发展了加工贸易,为金融帐户和经常帐户顺差提供了制度性因素。这些因素也导致了国民收入增长不能有效传导,对外投资不能超过外资进入、进口不能超过出口,最终收入性不平衡失效。


  综上所述,收入性不平衡角度不能分析中国收支失衡的原因,是因为国民收入分配的不合理,财政保障不足,居民在生活的压力下,储蓄率高,消费率低,有效需求不足,在国际金融自由有限的情况下。即使国民收入增加,也不会必然带来国际收支的逆差,反而长期的顺差。这是中国的国民收入分配政策、出口导向战略、金融帐户非均衡政策、国外对华的出口限制等造成的。收入性不平衡的理论因为这些因素发生了扭曲,失效、反向。同时这些因素导致了中国国际收支的失衡。


  三、总结及中国收支趋势的预测


  从收入性不平衡失效原因的分析中,揭示了中国国际收支长期顺差的原因:低消费率、金融帐户的非均衡政策以及外国对华的出口限制等。收入性不平衡是否生效不重要,关键是导致其失效的原因影响了中国国际收支的失衡,导致国家经济的外部不平衡,并且最终影响到国际经济的内部平衡: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


  目前中国开始逐渐放开相关的管制,但对资本和金融帐户的监管还未完全放开,因为从国家安全考虑,金融完全自由化就不是适当之举。国际金融市场存在巨额的游资,这些资本的存在,一方面形成顺差,另一方面给我国的金融体系带来风险。如果穿上直接投资的外衣,更危险:当游资离开时,倒下的不仅有资本和金融帐户还有贸易帐户。工业化国际货币权力机构在推行金融完全自由化的过程中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个活生生的例子,此起彼伏的金融危机告诫我们,金融完全自由化会打开一个潘多拉盒子(普利翁1996年)。


  导致收入性不平衡的失效原因未来仍将长期存在,那么他们也将继续影响中国的国际收支,所以顺差将继续保持,但顺差大幅减少、波动加大,国际收支进一步趋向平衡。原因是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对中国出口增长带来不利影响;中国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和促进进口的政策措施;中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长期趋势,国际资本尤其是长期资本可能继续大量流入我国;发达国家的结构性问题短期内难以解决,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国际经济金融将持续动荡,中国可能面临跨境资本频繁进出的风险,甚至不排除出现阶段性的套利资本流出。


  [1]保罗·R·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杜敏.国际金融[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2003.


  [3]费朗索瓦· 沙奈.金融全球化[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


  [4]李秀敏,刘海波.中国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失衡与对外贸易顺差的关系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10-14.


  [5]刘华,卢孔标.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贸易根源及对策[J].广西金融研究,2006(9):47-51.


  [6]唐建伟.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分析:性质、根源和解决办法[J].世界经济,2006(3):54-58.


  [7]于博.中国国际收支现状及分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11):95-96.


  [8]张少华.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原因与化解之道[J].甘肃社会科学,2005(5):235-237.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3640.html

更多阅读

电脑中录音机不能录音怎么办?(转) 电脑上的录音机在哪

电脑中录音机不能录音怎么办?2008-07-29 20:45很多人以为是硬件问题或系统软件问题,其实大多数情况下什么问题都没有,按以下方法可以解决:内录(录电脑播放的声音):打开录音机-编辑-音频属性-录音音量-就打开了录音控制-选项-属性-点录音-勾立

美国次贷危机会不会在中国重演? 中国次贷危机

这几天研究富国银行,得出的这篇文章。算是副产品吧。拿来跟大家分享一下。因为美国次贷危机之后,不停有人在嚷嚷中国也有危机。银行股的表现倒是比危机都危机,但是实际上根本不是那么回事。为了解释这个事情,先要明白美国的次贷危机。

声明:《国际收支失衡 探析收入性不平衡在中国国际收支失衡上的失效》为网友梦幻的心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