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张兴军
9月20日之前,在世界经济预期不明朗和美国新一轮金融危机爆发的双重压力之下,曾经疯狂蹿升的国际原油价格失去了支撑理由,跌破每桶100美元。专家普遍认为,此轮石油价格调整属理性回归,将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9月22日,油价创单日最高涨幅,一朝跃上120美元的短期峰值,专家一时集体失语。 经济暗流涌动油价先下行后反弹 当世界经济仍在美国次贷危机的阴影中艰难徘徊的时候,华尔街知名投行雷曼兄弟破产、美林证券被收购、美国联邦政府接管美国国际集团等事件无疑又给动荡不安的国际金融界以沉重一击。 与此同时,国际油价一路下行。9月15日,纽约商品交易所10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收盘价跌破每桶100美元,达到每桶95.71美元;16日继续下挫,跌至91.15美元。与今年7月11日创下每桶147.27美元的历史最高纪录相比,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油价跌幅高达35%。 “世界经济出现减速,石油需求下降,使得国际石油市场供需紧平衡的状况得到改善是本次大幅回落的根本原因;而美元走强,投机减少是造成此轮油价下跌的重要因素,”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专家姜鑫民说。 姜鑫民继续解释:“在供需紧张得到缓解的情况下,作为油价‘推手’的投机因素减少,投机资金迅速逃离商品市场,很多基金开始放弃抛售美元买入石油的做法。” 对此,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董秀成表示:“国际大投行是期货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和影响者,近年来国际市场石油价格的大幅上涨与他们的过度投机有很大关系,能源市场的泡沫随着投机的增加而增多,助推了原油价格的上涨。” “但是,这次的华尔街金融动荡挤破了部分泡沫,同时也给投资机构敲响了警钟。预计未来国际投行的投机会更加谨慎,这对稳定国际原油价格有积极作用。”董秀成说。 对于未来石油价格的走势,姜鑫民认为,油价的涨跌是经济形势和各种因素的综合体现。从长期来看,原油价格恢复到“生产国和消费国都能接受的水平”是必然规律,因此,国际油价从高位回落到100美元以下是必然趋势。 以上的分析与预测都是在9月20日之前发生的,话音刚落,油价即告反弹,完成了历史最高单日涨幅的跳跃,在100美元附近徘徊了几天的油价一下子接近120美元,令专家有些始料未及。 油价高低关乎通胀水平 “国际油价回落有助于政府控制通货膨胀。目前这是中国面临的最主要压力之一。”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汤敏说。但油价这一回升,显然对我国经济会产生不利影响。 今年以来,受国际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和几次严重自然灾害的影响,中国的通货膨胀率持续高位不下。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上半年衡量通货膨胀水平的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7.9%,在二月份更是达到了8.7%的12年来最高水平,远远高出中央政府年初确定的全年4.8%的目标。 汤敏表示:“中国的通货膨胀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输入型’通胀。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参与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国内经济越来越依赖国际市场,当国外商品和生产要素价格上涨时,就通过本国与国际市场的传导途径传播到国内。 “近年来国际市场能源和原材料等大宗商品,如粮食、铁矿石和石油的价格持续上涨对国内经济的冲击相当大,成为高通胀的主要推手。”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中国1至8月工业品出厂价格累计同比上涨8.2%。8月份单月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10.1%,创十年来最高涨幅。其中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上涨15.3%。 姜鑫民对国家控制通货膨胀表达了谨慎乐观,他解释说:“石油的基础能源地位处于产业链的最上游,涉及的行业广,同时直接影响普通消费者。当石油价格回落的时候,其影响通过产业链传导,促使下游企业成本降低,促进生产和生活各方面产品和消费成本的下降,进而平抑物价,抑制通货膨胀,促进经济增速加快。”然而,目前油价再次爬上120美元的高位,使得初始的预期大打折扣。 中国产品价格和世界产品价格是联动的,虽然国际油价下降传导到下游行业带动相关能源价格走低不会立竿见影,但是最终会减轻企业成本压力和通胀压力,从而有利于中国PPI和CPI的回落。而油价的回升,意味着CPI与PPI的压力有可能将继续增大。 油价或倒挂炼油压力可能增大? 纽约商业交易所(NYMEX)10月份轻质原油期货价格收盘上涨16.37美元,报每桶120.92美元,涨幅15.7%,无论从美元涨幅还是从百分比涨幅来看,这都是自1984年NYMEX开始交易原油期货合约以来的最高单日涨幅;此前该合约还一度上涨25.45美元,至每桶130美元,是自7月22日以来的最高水平。10月合约今天到期,11月合约价格收盘上涨6.62美元,报每桶109.37美元,涨幅6.4%。与7月11日上触的每桶147.27美元历史高点相比,NYMEX原油期货价格下跌了18%。 据业内人士透漏,中石化炼油业务的盈亏平衡点约为每桶95美元,中石油的炼油业务盈亏平衡点为每桶88美元左右。然而国家为了稳定国内能源市场,保护工业企业和居民利益,对国内成品油价格实行管制制度,使得国内成品油价格大幅低于国际价格,国内炼油企业因此出现严重亏损。 根据中石化公布的2008年上半年业绩显示,公司在获得334亿元财政补贴的情况下,净利润仅为93.39亿元,同比大幅下滑73.4%;炼油板块亏损460亿元。而中石油上半年实现净利润约536.2亿元,同比下降34.5%,炼油板块亏损高达590亿元。 上半年,由于国际原油价格的飙升,产品价格提高,竞争力下降,导致许多出口企业面临巨大的困难,有些中小企业甚至倒闭停产;相比之下,炼油企业遭受的损失要更加严重和直接。而现在,国际原油价格下跌势头停止,意味着新一轮的炼油压力继续增大。 董秀成表示:“石油价格的下跌对石油加工企业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情况也不尽相同。例如,中石化作为亚洲最大的炼油企业,70%的原油是进口的,那么它就会直接受益于油价下跌。而对中海油的影响也许是负面的,因为它主要从事上游的开采业务,下游的加工业务还没有投产。” 为理顺国内成品油价格,缓解炼油企业面临的经营压力,稳定国内成品油市场供应,国家有关部门先后多次调整成品油价格。最近的一次是6月20日,国家发改委将成品油价格每吨提高1000元,航空煤油价格每吨提价1500元,并对多个领域适时巨额燃油补贴。 董秀成认为,不管是提高国内成品油价格还是给炼油企业补贴,都只能暂时的缓解油价倒挂矛盾,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补贴不仅为政府造成了财政负担,而且长期看来反而加剧了石油资源的紧缺。政府补贴实际上间接的优惠了国际油商,由于我国成品油价格比国外要低很多,外国商人都设法从中国买油,结果导致国内资源的进一步紧张。 国际油价的飙升使我国成品油价格和国际接轨的阻力继续加大。在这种情况下,相应的措施就得加以推行。“希望企业能够继续加强环保意识,采用集约型发展模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这与中国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也是相一致的”。专家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