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创就是原来的德固赛。2011年,赢创全球的销售额达到145亿欧元,营业利润28亿欧元。赢创工业集团执行董事会成员俞大海博士将赢创特种化工业务持续实现高盈利的驱动因素归纳为三点:正确的市场选择、创新以及良好的客户关系管理,其核心是基于客户需求的创新。
看趋势定业务
据俞大海介绍,赢创工业集团对全球化工产业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观察,总结出三大趋势:营养与健康、能源效率、全球科技化。在这三大趋势指引下,赢创集团将公司业务分为六大部门:功能聚合物、涂料与添加剂、健康与营养、消费特种化学品、无机材料和高级中间体。
目前,公司80%的产品位居全球同类产品的前三位。如果某种产品无法做到行业内“数一数二”,公司就会将其卖掉。“快速成长”和“高盈利”是赢创市场选择的两大标准。
中长期与短期研发项目资金的平衡
据统计,赢创化工业务的销售额约有20%来自于5年内开发的产品、工艺和应用。这也应证了俞大海所说的创新能力是赢创持续盈利的最主要驱动因素。
2011年,赢创全球每年用于研发的费用超过3亿欧元。在这笔巨额研发资金中,80%被用来研发短期项目,15%~20%用于研发中长期或者高冒险的项目。这种资金分配比例,使赢创在短期研发和中长期研发间能保持一种平衡。而这种能力来自于公司从制度到文化各个层面的着力培养。
项目屋制度
“项目屋”是指将研发、生产、销售、市场调研等不同部门的人员组织到一起,共同开发新产品,缩短产品开发周期。2012年2月15日,“照明与电子”高级项目屋在台湾新竹建成,这是赢创集团在德国以外建立的第一座项目屋。这个项目屋将主要为太阳能光电、显示器、LED和照明行业提供新产品技术,并积极寻求与台湾本地的机构以及电子公司之间的合作和共同开发。
台湾是亚洲乃至全球电子产品的重要市场,是笔记本电脑、扫描仪、显示屏以及LCD显示器等产品领域内的全球领先者。赢创将“照明与电子”高级项目屋设于台湾,正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客户的创新过程和价值链,通过共同发展增强赢创在电子产品市场中的发展机会。目前,赢创已与台湾本地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分别生产用于TFT液晶显示器的丙烯酸聚合物和新一代LED的玻璃镜头。
这一项目屋是赢创的第九座项目屋。赢创的目标是将其打造成公司在亚洲(以中、韩市场为重点)的另一个技术研发中心,其运营时间为三年,将有15~30名员工在与合作伙伴和大学的共同努力下开发新产品和技术。根据赢创的惯例,新项目屋将由一个业务部负责市场推广或成立内部组织负责运转。
从客户需求出发
赢创位于全球各地的公司多年来一直保持着一个习惯:每年会召集客户的生产、采购、研发团队,听取他们面临的各种困难和需求,以此作为公司创新的触发点。而赢创的销售和研发团队也长期与客户工作在一起,将客户的需求及时反馈回公司。俞大海认为,特种化工行业的特点就是要与客户紧密联系在一起,了解客户和市场的需求。
多重形式培养员工
在人才培养方面,俞大海本人就是最好的例证。自1990年在德国拿到化学博士学位,并在法国读完博士后,俞大海进入赢创(当时名为德固赛)工业集团工作,至今二十多年,他依次担任的角色包括:研发部门实验室经理、精细化学品产品经理、项目总监、技术转让经理、企业发展与战略总监、高级财务副总裁、农用化学品及中间体部副总裁兼总经理、大中华区总裁和目前的全球执行董事会成员。几乎每隔两三年,俞大海都会被公司派到新的岗位或者领域锻炼。
在他看来,这是德国企业重视员工培养和人性化管理的体现,也是他多年来一直效力这家企业的重要原因之一。“任何一个表现优异的员工都可以得到这样的培养机会。”俞大海说。赢创每年会结合公司和员工个人的需要,给员工制定一个包括技术和管理的两大类培训计划,或者由内部培训部门组织,或者将员工送往外部专业机构,比如在中国,赢创与中欧工商管理学院建立了战略合作,定期将管理团队送去学习。
立足本土创新
“德国制造业很大的空间在于让德国的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更好利用。”俞大海说。今后,赢创将进一步加强本地研发实力,为大中华地区和亚洲的客户开发产品,提供服务。不过,2011年开始,赢创希望自己不仅是特种化工产品提供者,更是解决方案提供者。
2012年,赢创计划投资2300万欧元,扩建位于上海莘庄基地的研发中心。与此同时,赢创位于全球各地的公司都与当地的科学界保持着良性互动。如“赢创与科学”活动从2004年至今已经成功地举办了五届。此外,赢创在中国还建立了科研领域领军人物的网络,以促进赢创与中国顶尖化学专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