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让中国去购买美国国债等金融资产,还不如让美国到中国来发行人民币债券,这将会极大推动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
作者:钟华/文
或许是一种讽刺,或许是为寻求“良药”。 正当金融海啸疯狂肆虐全球之际,瑞典斯德哥尔摩皇家科学院于10月13日宣布,将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尽管克鲁格曼是以贸易理论和经济区域的卓越研究而获此殊荣,但其《萧条经济学的回归》对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深刻而准确预见名动天下,似乎也更合时宜。 如今,危机再次袭来,摧毁了无数人的财富、梦想和家园,却成就了这位“伟大的批判家”。 重返美元 金融危机愈演愈烈。10月3日,美国众议院通过了最高8500亿美元的《紧急经济稳定法案》,却也不能抑制危机的恐慌性蔓延,道指、纳指剧烈下跌。 此后,在美国倡议之下,全球11个国家和地区于10月8日联合大降息,以挽救市场。但次日全球股市、商品市场(黄金除外)仍继续大跌。10月13日,在各国央行的再度联手刺激下,欧美股市出现暂时性大幅反弹。 为何全球央行史无前例的联合大干预会失效?这需要从这场危机本身说起。本次危机尽管肇始于次贷市场一隅,由信用缺失导致泡沫破灭,但超高金融杠杆却被认为是罪魁祸首,也就是在泡沫产生时,使其成倍扩大,在危机发生后,市值成倍萎缩。 这一杠杆表现于两方面:一个是交易杠杆,贝尔斯登、美林、雷曼和“两房”皆因此而倒掉,其中,雷曼、“两房”的杠杆曾分别达到39倍、65倍;另一个则是债务杠杆,主要是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超消费”,提前透支了未来收入,还通过借入中国、日本等贸易盈余国家资本来实现经济平衡。目前,从公开渠道可以发现中国持有美国国债5187亿美元、持有机构债3760亿美元、持有公司债18亿美元。 交易杠杆的不可持续使得金融巨头逐一沦陷,债务杠杆难以为继使得美国可能陷入“崩溃式的调整”之中。其他经济体也受到牵连,冰岛与巴基斯坦出现技术性财政破产,俄罗斯、比利时、泰国等国都因资本市场剧烈动荡,宣布暂时休市。 一条清晰的逻辑呈现出来——英国经济规模较小,经济环境也十分糟糕,英镑时代一去不复还;欧洲经济前景堪忧,欧元疲弱不容置疑;中国经济增长还堪称亮点,但人民币还不成气候,美元的全球储备货币地位依然坚固。于是,全球投资者纷纷买入美元,导致美元兑其他货币汇率大涨。 此外,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总需求大减,同时各国央行注入的流动性由于交易去杠杆化使得商品市场泡沫短期内也难以为继,商品价格也出现迅速下跌。 即在全球市场一片跌势,各国都处于“裸泳”之中,美元独占鳌头,各国央行为了稳定本国汇率纷纷采取干预措施,全球金融秩序似乎又重返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时代。 华尔街新贵 危机也让华尔街重新洗牌,新巨头踩在旧贵的废墟上站立起来。华尔街三大独立投行相继倒闭或被商业银行收购,从而结束了华尔街独立投行的历史。 其中,摩根大通最终以每股10美元收购贝尔斯登、美林证券出售给美国银行,雷曼兄弟被巴克莱银行和野村证券瓜分。这些收购将大大增强收购方既有实力和业务能力,从而将在危机之后迅速崛起。 摩根大通先后收购了贝尔斯登及华盛顿互惠银行(部分资产),前者核心业务是为对冲基金提供大宗经纪业务,而对冲基金是全球金融市场日益崛起的新兴力量;华盛顿互惠银行则是美国第一大储蓄银行。由此,摩根大通的资产规模将超过2万亿美元。原来资产位列第二位的美国银行收购美林集团,后者管理财富规模达到1.7万亿美元,美国银行从而超越花旗集团;富国银行收购了资产规模达8000多亿美元的美联银行后,位列第4位。此外,新注册为银行控股公司的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分别以1.08万亿美元和9888亿美元资产规模列于第5和第6位。 谁的苦难最大 危机摧毁的不仅仅是华尔街金融巨头,不仅仅是雷曼兄弟公司,不仅仅是让雷曼CEO福尔德无法继续过8年来4.848亿美元总收入的奢化生活。 危机却让更多人丢了饭碗,无家可归。据统计,危机爆发以来,2007年底美国金融业已裁员14.6万人,是2006年的3倍。2008年以来,雷曼等金融机构动荡带来金融从业人员减少15万人,华尔街就有7万人失业。 美国9月份失业率已经蹿升至6.1%,未来还将达到9%。欧元区8月失业率也增至7.5%,达到1159.6万人。 根据经济学及商业研究中心CEBR最新报告指出,2008年伦敦金融业将因为金融危机裁员2.8万人,2009年还会再裁3.4万人,届时伦敦金融业就业人数将减至29万人,为1998年以来最低。 由于全球经济前景堪忧,裁员浪潮也席卷了其他行业。汽车业首当其冲,过去3年,美国底特律汽车城从业人员减少了10万人,最近沃尔沃宣布裁员达到4000人;通用汽车裁员1340人;日产汽车也裁减1680人。IT业也备受冲击,其中,惠普全球裁员2.46万人,雅虎裁员也达到1000人,思科裁员126人。还有更多的行业加入裁员大军之中,甚至包括NBA,裁减80个职位,占9%。 谁是救世主 毫无疑问,稳定全球金融市场是全球各国的首要任务。为此,各国政府及央行采取令人应不暇接的救市举措。 10月13日,全球股市均出现大幅反弹。其中,道指出现上世纪30年代以来单日最大涨幅,上涨936点,巴黎和法兰克福股市也创下11%的有史以来单日最大涨幅。 不过,全球金融危机让全球经济增长前景堪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0月10日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预计,2008年、2009年发达国家经济增速分别降至1.5%和0.5%,远低于2007年的2.6%。其中,美国2008年经济增速为1.6%,明年为0.1%。 为此,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诸多人士将世界经济增长希望寄托在中印等新兴市场身上。过去数年来,中国新增需求也是近年来全球经济增长的一大动力。 上半年中国10%的经济增速依然为全球最大亮点,但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也在迅速下滑,降幅甚至超过某些发达国家。出口冲击首当其冲,尽管中国净出口占GDP比重较小,进出口总额占GDP比重却超过60%,这对整体经济增长举足轻重。不过,中国十七届三中全会聚焦新一轮农村改革,给中国未来经济增长带来新的期待。 比较而言,中国金融业相对稳健,但也可能受到即将到来的外资战略股东解潮冲击;急速扩张的银行业也随着经济下行存在不良资产率上升隐忧,尤其是中国银行业数千亿外汇资产和2007年新增600亿美元银团贷款存在较大变数。 当然,总需求不足是当前中国和世界经济面临最大的挑战。在应对这一挑战前,美国呼吁各国携起手来共同应对危机,不要将危机挡在门外。 但克鲁格曼在《萧条经济学的回归》最后一小节指出,在10年前的金融危机中,巴西总统卡多索为了“第一流”国家的(虚)荣誉,拒绝外汇管制,使得巴西陷入危机之中。 危机中的机会 在这场百年一遇全球金融危机之中,美元主导的全球货币体系没有改变,反而还在强化。 这一格局短期内很难打破,除非欧元或人民币能够迅速崛起。因此,国际投资者短期选择会更倾向美元,从而支撑美元上涨。这对以美元作为主要外汇储备的国家来说,或许是一个短期机会。 当然,很多经济学家认为,中国政府去抄处于危机中的国际大金融机构的底并不合适。不过,民间机构商业交易似乎无可厚非。 危机蔓延如此迅速,各国政府都应接不暇,投资者更为恐慌。正因为此,审视全球金融市场结构尤其必要。总体上来说,全球最活跃的是金融衍生品市场。据国际清算银行数据显示,2008年二季度全球衍生工具交易由于金融危机减少13%,其中,利率衍生工具交易达到473万亿美元,股票衍生工具交易为67万亿美元。一般而言,信用衍生工具交易略大于股票衍生工具交易规模。 本次危机是信贷衍生工具市场危机,始于次贷市场,根源于次贷市场占比极小的不良资产违约上升。从技术层面来说,信贷衍生工具的产品设计本身问题并不大,问题出在基础资产。 也就是说,金融创新的步伐不应该因危机而自缚不前。发端于美国的本次危机说明美国经济和美元需要调整,这是中国经济和人民币奠定未来世界地位的一个重要契机。 正如金融市场造就了美国的全球地球一样,这个契机的把握需要中国有一个有效的金融市场,尤其是利率市场和利率衍生品市场。 为此,有建议认为,美国8500亿美元救市计划需要通过发债筹集资金,需要中国等其他国家认购。而与其让中国去购买美国国债等金融资产,还不如让美国到中国来发行人民币债券(熊猫债券),这将会极大推动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