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经济的弹性较大,进入衰退的速度会很快,但复原的速度也同样很快;而欧洲则可能长时间地处于衰退。
作者:樊婷/文
美国金融危机经横跨大西洋蔓延到了欧洲。 在雷曼兄弟倒下的当周,莱斯银行(Lloyds TSB)收购了英国最大的抵押贷款银行HBOS,两者的结合创造了一个占英国零售和贷款市场1/3份额的庞然大物。英国政府不惜修改竞争法条款,批准了该桩交易,让私人部门先行一步替政府分忧。 当美国国会为政府一揽子救市计划忙得不可开交时,欧洲各国的政要却翻出旧账,指责美国对市场的自由放任政策,但危机蔓延的速度并没有留给这些政客们太多置身事外的悠闲时间。 骨牌效应之冰岛 一周后,英国、德国、法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和冰岛等国的金融机构纷纷爆出问题,一片摇摇欲坠之势。三天内,上述七国政府向5家金融机构伸出援手。 比利时、卢森堡和荷兰联手注资大型保险公司富通;英国将Bradford & Bingley收归国有;比利时、法国和卢森堡保住了德克夏银行;冰岛则援救了Glitnir银行;德国对Hypo Real Estate的救助逐步升级。 如果面对雷曼兄弟的倒下、华尔街历史的终结,大西洋彼岸的欧洲还可以隔岸观火;当数家欧洲金融机构将火烧到自家门口时,政府还可以谨慎地一边个别救助一边静观其变;然而,当传出冰岛即将破产时,欧洲人才意识到:自己才是这场危机的重灾区。 数天前,冰岛还是一个人均GDP排行全球第四位的富足小国。转瞬间,却成为全球第一个因信贷危机濒临破产的国家,银行体系轰然崩溃。10月8日,冰岛政府暂停了股市交易,并接管了三大银行中的最后一家。冰岛总理哈尔德(Geir Haarde)通过电视讲话警告民众,“最糟的情况下,冰岛的国民经济将和银行一同卷进漩涡,结果会是国家的破产。” 冰岛银行业在信贷危机的冲击下,将这个人口32万的国家推到了悬崖边上。近年来,冰岛银行业迅速扩张,向海外大量放贷廉价资金。其结果是,危机爆发时,冰岛的净外部负债超过了GDP的2.2倍,政府接管的三大银行的资产规模为GDP的近10倍! 当冰岛政府出手救市时,市场选择了用脚投票——评级机构纷纷下调其主权评级,市场大量抛售冰岛货币,冰岛克朗大幅贬值。由于冰岛严重依赖进口,国内通胀一触即发,通胀率迅速飙升到两位数。 冰岛显然也不是最后一块骨牌,其银行业务遍布欧洲。在冰岛政府宣布对本国存款担保后,立即引发了他国的不满。英国共有近30万人在冰岛有存款账户,还有20多个地方政府机构在冰岛拥有超过1亿英镑的存款。随后暴露债务风险敞口的还有荷兰、意大利、奥地利等国。 相对于危机中的美国银行业,欧洲银行业可能更脆弱。据报道,华尔街以外的美国银行的存贷比为1:0.96,而欧洲银行存贷比则为1:1.40。陷入冻结的拆借市场没有给这些银行留下太多的生存空间。 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欧洲许多大型金融机构的杠杆率与破产前的雷曼兄弟相当。而过度杠杆化正是华尔街投行的痼疾。“一些大型的欧洲银行的杠杆率超过30,有的甚至接近50,在目前市场情况下,这些银行就像随时可能爆发的炸弹。”欧洲政策研究中心的Daniel Gros和Stefano Micossi表示。 值得担忧的远不止这些。AIG被接管,拥有结构性信贷产品的欧洲保险商风险也逐渐显现。AIG曾为欧洲和美国银行所持有的资产提供超过3000亿美金的保险。这些单一险种的债券承保人制造麻烦的能力不容小觑,甚至现在就有很多人担心,有巨额的亏损尚待公布。 但与华尔街投行不同,欧洲银行拥有大量的存款,有一定的风险抵御能力,另一方面政府也不会冒牺牲民众存款的危险放手不救。此外,在全球经济放缓、股市大跌、短期信贷市场几近瘫痪的情况下,更多银行倒闭对信心的摧毁难以估量。而恐慌的加剧则极有可能将全球经济拖向大萧条。 经济艰难前行 冰岛之于欧洲,更像是一块揭开的伤疤,这个庞大的一体化经济体面临的不仅是金融危机,其萎靡不振的实体经济更是硬伤。 摩根大通中国区董事总经理龚方雄在欧洲危机爆发前就指出,欧洲和日本比美国更危险。因为美国第二季度经济向下修正还保持在2%以上的增长,而欧洲和日本的经济则均已进入衰退。 近期公布的一系列经济指标,进一步印证了对欧洲进入衰退的判断。 欧元区9月份制造业活动连续第四个月出现萎缩,其中德国、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萎缩的速度均超出预期。据透露,9月份欧元区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由8月份的47.6降至45.0,低于市场预期的45.3。 欧元区服务业9月份则出现近5年来最大幅度的萎缩,因融资环境紧缩对商业活动构成压力。9月份服务业采购经理人指数跌至48.4,也低于市场预期。 既然衰退已成定局,问题是有多严重?会持续多久?问题的答案主要取决于欧洲两大经济体:德国和法国。 在其他国家依靠扩大信贷、推高房价、吹大泡沫维持经济增长时,德国只能靠低工资增长率来保持竞争力;而在整个欧元区房地产泡沫越吹越大时,德国又难逃其负面影响。 净出口占德国去年经济增长的一半以上,但今年上半年,德国制造业的海外订单下降了3.4%。随着失业率下降和工资水平提高,消费水平没有同步增长,去年归咎于政府的高增值税,今年的罪魁祸首则是石油和食品价格大涨,预期德国今年个人消费将连续第二年下滑。 但与欧洲其他国家相比,德国的房地产和商业负债率偏低;个人消费债务仅为可支配收入的101%,美国为140%,英国高达172%;德国企业的杠杆率较低,也降低了在信贷危机中的曝险程度。因此,德国经济的前景可能不尽如人意,但陷入衰退的可能性较小。 德国媒体最新报道称,德国8家主要的经济研究机构和德国政府将在未来一周大幅下调对2009年经济增长的预期,预期明年德国经济增幅为0%或略高一些。 法国则令人沮丧。美国金融危机对法国有两个直接的冲击,一是银行曝险,二是企业借贷受到影响。法国企业对信贷的依赖程度高于德国,信贷紧缩直接导致其投资下降和失业率上升。 法国9月制造业指数下滑幅度为7年最大,订单量继续缩减;近年来驱动经济增长的消费部分也在下降。由于对抵押贷款监管严格,法国的房地产市场不太可能出现美国式的危机,但房价已经开始下滑,尽管速度小于西班牙和爱尔兰。 法国财政部长Christine Lagarde发表声明表示,法国经济确实存在今年秋天出现负增长的可能性,原因包括油价上涨,欧元相对于其他货币走势较强,以及全球金融危机加剧。许多经济学家预测的结果更悲观。 与德国相比,法国在选择扩张性财政政策的余地很小。2007年政府大幅减税,导致今年的财政赤字很容易超过欧元区的规定——财政赤字不能超过GDP的3%。摩根士丹利经济学家Carlos Caceres表示,在财政政策上,法国的确手脚被缚,连西班牙的选择余地都比法国大。 在展望欧元区经济前景时,有三个问题不可忽视。第一是汇率走势;近几个月来,欧元对美元大幅贬值,但局面很快转变成弱美元的可能性也很大;第二,银行系统的危机不容忽视,尤其是那些跨境发展的大型金融机构;第三个问题是欧元区经济体中最大的一个结构性缺陷,即僵化的生产和劳动力市场。美国工会的力量相比较弱,经济的弹性较大,因此进入衰退的速度会很快,但复原的速度也同样很快;而欧洲则可能长时间地处于衰退。 “一体化”救助 美国国会仅有共和党和民主党两党议员的争议,欧盟却是多国角力。危机爆发以来,欧盟迟迟未能拿出一致的解决方案,各自对本国采取救助行动,但这种以邻为壑的做法反而进一步加剧了动荡。 爱尔兰开了自保的先河,最早对本国的存款进行担保,这遭致欧洲其他国家的指责。但为避免本国资金流向爱尔兰银行,其他国家也被迫对本国银行存款进行担保。 法国总统萨科奇最早提出成立联合救助基金,德国却率先反对。德国财政施泰因布吕克坦言:“德国不会将钱放到一个德国无法掌控的基金里,而且还无法得知德国的钱会被用到哪里。”事实上,德国纳税人能够强烈地预感到他们的钱将被用在英国和西班牙。前者是贪婪的金融家和资本主义的发源地,而后者靠廉价信贷将房地产泡沫吹到让德国人战栗的程度。 欧盟在体制结构上也存在缺陷。欧盟的一体化进程已经实现了统一的货币和欧洲中央银行,但欧洲央行却只负责欧元区的货币政策,银行的监管还是由各国自己掌控。欧盟缺少一个财政部的角色,因而难以拿出一个全面的系统的救市方案。但问题正是,像德国这样的国家不可能将纳税人的钱放到一个大池子里,财政部也就无从谈起。 欧元区以外的英国却适时迈出了大胆的一步,通过英国央行(BOE)的特别流动性计划向银行追加至少2000亿英镑的资金。此外,对银行的救助还包括:通过买进至多500亿英镑的优先股来增加银行资本;为受助银行发行的债券提供约2500亿英镑的担保。 英国政府的干预措施成为全球标杆,美国财政部最近透露将效仿英国做法向银行注入资本金,欧洲各国也纷纷步其后尘。今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说,英国拯救了全球金融系统,也起到了标杆作用。 10月13日,欧洲救市再掀高潮。英国政府宣布向苏格兰皇家银行集团(RBS)以及即将合并的HBOS与莱斯银行提供至多370亿英镑的注资;德国向银行提供4000亿欧元的担保,此外还提供1000亿欧元帮助重建银行资本结构;萨科奇表示,法国政府将拿出3200亿欧元为银行再融资提供担保,以及400亿欧元资金为银行提供所需的资本。 此外,西班牙、奥地利、意大利、荷兰等国也都纷纷表示将采取类似的措施以支持银行业,稳定金融系统。 受欧洲大规模金融救援行动的利好刺激,美国、法国和德国股市均大幅反弹,法德两国股市更是创下了有史以来的最大单日涨幅。三个月期的Libor和英镑利率都有所下降,也反映了银行间借贷信心有所恢复。 然而,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经济学家担心欧洲的豪赌面临很大风险,如果计划生效,银行状况好转,纳税人就能从政府所持股份的升值中获利;但如果银行进一步亏损,由于被迫支付保证金,政府就会面临国家负债增长和信用评级下降的局面。这又会增加政府的借款成本,阻碍私人投资,遏制经济增长。 信心就是金融体系的一切。这场金融大救援能否重启信贷市场,彻底扭转市场信心,还需要时间继续检验。但无论如何,在这场史无前例的大危机冲击下,经济衰退阴影下的欧洲人将不得不接受大家一起买单的残酷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