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通知是培训工作中的“微环节”,但也可能成为培训工作者施展专业性和创造力的大舞台。利用“先行组织者”“激发好奇心”等方式,培训工作者可以从培训通知这件小事入手,让培训管理工作充满创意。 “培训通知”只是“通知”吗? 相比“通知”,“培训通知”更应该说是培训的一部分,它能帮助企业实现培训特性,提升培训效果。二者最大的差别在于:“通知”是告知事项,而“培训通知”作为培训的一部分,需从逻辑上具备现场培训组织所需要的先决条件,比如,如何获取/回忆培训所需的先决知识,如何激发学员的学习动力等。 一般,“培训通知”具备“通知”的基本要素:标题、培训的目标与意义、培训组织时间、地点、参训对象、通知发布方等内容。那么应该如何让培训通知推动知识的吸收或转化? 如何引人入胜

首先,引进“先行组织者”概念。所谓“先行组织者”是指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比学习任务本身具有更高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并且能清晰地与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 不可否认,学员在接受培训时或多或少已经了解到一些知识,但他们可能并没有意识到这些知识与要学内容之间的关联性。其结果就是“以机械的方式完成学习资料”,死记硬背,必然会让培训效果大打折扣。 为此,培训管理者需借助“先行组织者”,使培训通知能将学员已有的知识与要学习的新知识建立联结,增加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培训通知的“先行组织者”应该包括具有新意的课程综述或课程大纲,具体实例见副栏。 好奇心帮大忙 当我们将注意力转向被通知方时,会发现即使我们将培训大纲和综述放在培训通知中,也不一定能吸引他人的注意。 笔者曾经做过一个小测试,问下属培训专员是否还记得最近一次培训通知的内容是什么?很少有人记得。除了感叹自身培训工作的低效外,我们必须反思,怎样才能让学员记住培训通知的内容? 引进“学习动机”非常重要,它是直接推动学员学习的内部动力。首先,培训工作者可通过新颖的培训通知抓住学员的好奇心,让参与者在无戒心、少阻碍的情况下记住通知的内容。 除了形式,培训通知还要注重区别不同的培训对象。如果是面对基层员工,撰写者可尝试极具亲和力的邀请信,并附课程讲授者生动有趣的图片;而对于高层管理者,则可提供与企业相关的案例或诙谐、发人深思的社会故事等。 因此,培训从业者要根据企业的文化特性、所需培训的知识点来设计并策划合适的培训通知。具体示例见副栏。 培训通知只是培训工作中的“微环节”,但也可能成为培训工作者施展专业性和创造力的大舞台。从“先行组织者”“激发好奇心”开始,培训工作者可以不断探索企业文化、知识特点、员工现状、培训组织之间无穷组合的规律性,让培训管理工作充满创意,让培训工作快乐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