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创设的类型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品味诗词感悟诗情 ——浅谈古典诗词的教学方



     语文课程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它对于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像是深广的。古典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珍宝,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一首首古典诗词可以说即是古典文化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古代文化的精华。学习古典诗词能够让学生认识到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但是,由于古典诗词距离我们现在的时代比较久远,它的内容也与学生的生活经历有很大差距,而诗词语言凝练的特点又使得学生学起来比较吃力。如果老师在讲授时采用逐字逐句的讲解翻译,则会大大破坏诗词本身的语言美和意境美,使一首首充满灵性的古典诗词变得索然无味。《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提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所以要调动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积极性,我们教师就要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使教师教得生动,学生又能够真正品味到古典诗词的原汁原味。下面我谈一谈自己在古典诗词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尝试。

  1,激发兴趣。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教学时我通过一些与诗人诗作相关的典故、趣事、轶闻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让学生从情感上拉近和古典诗作、作者的距离。

  在讲授李清照《醉花阴》这首词时,为了让学生走近李清照,并对这首词产生兴趣,我将元代伊士珍《琅环记》中所记述的关于这首词作的典故(原文如下):“易安以重阳《醉花明》词函致赵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忌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明城诘之。答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易安作也。”绘声绘色的讲给学生听。故事讲完时,学生们都发出了会心的微笑。不禁对李清照这样一个生活在古代却有着极高才华的女词人肃然起敬,同时也自然而然地对这首词产生阅读的兴趣和期待。用这种激趣的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诗词的主动性,课堂学习的效果也增强了。

  2、创设意境

  意境,是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意境”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理解和阐释中国古典诗词的一把钥匙。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体味诗词的意境,调动学生自身的生活积累与审美经验,通过艺术的联想与想象,完成诗歌意境的再现与再造。从而把握诗词所展示的意象与内在的意蕴,引导学生加强审美体验,提高审美情趣。

  比如《鸟鸣涧》典型地体现了意境美这一特色。整首诗意境恬淡,仿佛一幅色影清幽的风景画,在这幅风景画中诗人把自身的情感渗入到了意象中——花落,月出,鸟鸣。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将全诗的意象一一找出,这些意象看上去平淡无奇,就像诗歌中那幽静的夜晚。但是,这静谧的感受又是从何而来的呢?学生通过思考得出:这些景物组成了一幅意境深幽的风景画,诗人的情感是这幅画的底色,语言与意境的美感便体现在了这幅画中。请同学们用自己优美的语言,把本诗的意境再现出来。学生纷纷沉浸在优美的意境之中,时而沉思,时而快乐的奋笔疾书,用自己的语言将本诗的意境表现出来。

  有位学生这样再现本诗的意境——那微醺的春夜寂静无声,桂花在这个时候自开自落,我独自一人信步在洒满桂花芬芳的小径上,好像可以感觉到桂花落地的声息。悠远的小径回荡着我一双悠闲地足音,可见春山空寂。皎洁的月亮从如绡的云层中缓缓露出脸来,它那温柔的光芒,再柔和也惊扰了山林中栖息的鸟雀,它们的鸣叫声不时地回荡在春夜的溪涧之中。

  在讲授温庭筠的《望江南》这首诗时,分析了诗歌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意境,学生对此诗掌握差不多的时候,在课堂结尾,我来了个“画蛇添足”:请同学们拿起自己的彩笔以“独倚望江楼”为题,画一幅山水画,请同学们要把握意境,进行合理想像,画出自己对诗歌的感受。这一下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课后他们交来很多作品:有画一座孤楼,水面上千帆过尽;有画一片夕阳,高楼上一位女子孤单的身影……在无形中学生已经将他们对这首诗歌创设的悠远孤寂的意境,已经在自己创作的图画中表现了出来。画的有多细,证明他们品味诗歌的意境有多深刻。

  通过创设意境,学生对诗词的感悟更加深刻,而且有自己的独特的理解,这为他们提高欣赏诗词的水平起到了一个很好的引导作用。

  3.感悟诗情

  抒情性的古典诗歌都有它们内在的情感经纬与情感脉络,解读、赏析古典诗歌就必须探求本源、寻找内理、把握心声。

  对于抒情性诗作,教学时,要引导深入到诗人的内心深处,体验诗人的情感,从而触摸诗人的灵魂。像李白的诗歌感情都比较强烈。在教李白的《将近酒》时,我以情感体验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深入到李白的内心深处,把握李白的情感波澜,学这首诗,把李白此时的“情”参透了,其他的问题就迎刃而解。结合时代背景以及李白的经历,启发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李白的诗歌,感受作者写作此诗的情感态度,理出本诗的情感轨迹。《将进酒》这首诗作于李白离开长安以后。从诗的主要内容看似乎写的都是及时行乐,看透人生,只愿长醉不愿醒的情感,相当消极。如“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但深入理解李白的内心深处,就会发现李白不是真正消极颓废,而是胸怀伟大的抱负却不能施展,便借酒发泄,以此来排解心中的苦闷,来表现对权贵和世俗的蔑视。如“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但与此同时作者也流露出人生易老及时行乐的消极情绪。全诗气势奔放,语言豪迈,句法明快多变,充分反映了李白放纵不羁的性格与文风。通过深入诗人内心感悟诗情,我们感受到李白那颗跳动的心灵,理出李白那喜怒哀乐、抑扬浮潜的情感轨迹。经过这样的体验,学生对这首诗以及李白本人才会有深刻的理解。

 情境创设的类型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品味诗词感悟诗情 ——浅谈古典诗词的教学方
  总之,我们在中国古典诗词的教学上既可以继承好的传统教学方法,也可以将灵活,多样的课堂讲授方法引入,争取在结合学生实际和课文特点的同时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生机,也让古典诗词焕发出新的活力。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3570.html

更多阅读

浅谈作文教学的困惑和感受 浅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

作文,长久以来都是困挠师生的一个难题。学生苦于无话可写,写不好作文;老师苦于教不好作文或不知道该如何教作文。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在从事了两年多语文教师这个职业后,对于作文教学,脑海里一直存在着许多困惑,学生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形成性评价的运用 浅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

内容摘要:“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证,英语课程评价应根据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实施对教学过程和结果的有效监控”这是新课标中“评价建议”部分的核心内容,英语课程标准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提出了新的评价理念和要求,强调“

浅谈小学阶段的竖笛教学 浅谈小学英语阅读教学

浅谈小学阶段的竖笛教学竖笛又称牧童笛。因其竖笛价格便宜、携带方便、音色优美、简易实用,因此,深受少年儿童的喜爱。器乐教学是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艺术实践,是小学音乐教学的内容之一。竖笛作为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一种学具,它不仅能陶

声明:《情境创设的类型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品味诗词感悟诗情 ——浅谈古典诗词的教学方》为网友嗯分手么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