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能否通过并购发展成为全球性大银行,关键在于是否拥有较强的整合及管理跨国机构的能力
□本刊记者 黄杨/文
继建设银行、工商银行等之后,招商银行也开始了其海外扩张之旅。 6月2日晚,招商银行公告称,招商银行收购了一家具有75年历史、传世三代的家族式香港本土银行——永隆银行。 “香港市场是招行海外业务的桥头堡,收购永隆银行有助于招行拓展香港市场,深入推进国际化战略。”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如此评价此次收购。而让招商银行觅得这样一个收购机会的正是美国的次贷危机。 招行迈向国际化 进入6月,深圳的天气非常闷热,但当地的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却给人们带来了振奋的清凉。 2008年一季度,永隆银行债务抵押证券和结构性投资工具分别损失1.92亿和2.84亿港币,导致一季度净亏损0.83亿港元,与去年同期净利润3.76亿元形成鲜明反差。投资的失利,使它成为被收购的对象。 因全球性和区域性金融危机造成银行投资失利,从而形成银行并购机会的实例,在历史上屡见不鲜。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欧美银行一举并购了韩美银行、韩国第一银行和韩国外换银行。日本经济衰退中,也出现了大规模并购狂潮,不少金融机构陷入了流动性困境。 “实现华丽转身”——是不少投行对这桩并购案的评价。 招行行长马蔚华说:“永隆银行业务经营多元化,2007年末非利息收入占比超过36.3%,接近国际先进银行水平。其零售业务尤其是按揭业务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占有香港按揭市场3%的份额。并购永隆对招行经营战略调整及保持零售银行业务优势具有积极作用。同时,永隆银行旗下包括证券、信托、期货、财务、保险等多家全资子公司。并购永隆能够一举获得多个金融业务牌照,有助于招行在香港市场实现混业经营目标。” 永隆银行在香港的港岛、九龙和新界共拥有35家分行,设有41台自动取款机;在国内的深圳有2家分行、上海1家分行、广州1个代表处,海外拥有两个分行。这些都是招行迫切想要得到的。 海通证券(爱股,行情,资讯)金融业核心分析师邱志承认为,招行可以将自身在零售和中小企业银行、网上银行和信用卡的优势,与永隆银行复合产品结构和专长相结合,提升其中国内地客户的金融产品及服务。 国海证券研究员冯伟也认为,收购永隆可以使招行较快进入香港市场,参与发展与竞争。招行目前在香港只有一个网点,通过收购永隆可以直接拥有其在港35家分支机构及海外2家支行等,扩大分销渠道。双方整合后,能够通过彼此的客户群交叉营销,协同作用。香港相比内地金融市场高度发展,住房按揭、汽车信贷等可以说是亚洲最成熟的市场,特别是以收费类业务见长。“招行可以充分借助永隆强大的分销网络渠道、悠久声望和高端客户群,产品专长等为大陆客户提供更好的海外服务。尤其是通过整合永隆的业务平台,会给公司的理财业务和私人银行服务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但受资本金限制,短期内其他收购计划难以成行。平安证券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邵子钦说,公司以自有资金完成此次收购,未来以债务融资补充资本金。此次收购完成后公司资本充足率保持8%以上,未来将通过发行国内次级债、国际次级债、国际可转债等方式增加资本。 2008年6月10日招行公告称,招商银行计划在境内市场/或境外市场发行总额不超过人民币300亿元(或以等值外币计算)的次级债券,发债募集来的资金用来补充附属资本。若在境内市场及境外市场发行次级债券,则在境外市场发行的次级债券总额折合人民币不超过100亿元。公告还指出,招行在境内发行次级债券的规模不超过300亿元,期限为五年。 中资银行集体出击 外资银行的“引进来”与中国银行业的“走出去”,共同构成了当前中国银行业国际化经营的全景。 按照中国银监会的要求和政策指引,国有商业银行股改上市,必须先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而对于外资银行“引进来”最大的争论,莫过于建行的“贱卖论”。 美国银行3年前对建行的投入,已使其有了约140亿美元的盈利。6月5日,美国银行按2005年约定的期权价,以2.42港元一股的价格增持60亿建行股票,从当前股价来看,又是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这甚至引发了对建行股改上市成果的质疑。 相对于外资银行的强势“引进来”,中资银行则一直弱势“走出去”。1998年工商银行并购西敏亚洲以来,到2004年末,中国商业银行共进行了7次跨国并购,发展速度远低于全球银行跨国并购速度。这期间,中国商业银行跨国并购规模较小,在已发生的并购中交易规模没有超过10亿美元的。 直到2006年11月,入世过渡期结束后,中国银行业全面对外资开放,国内银行业受到外资银行的空前压力,加快了海外扩张的步伐。 2006年11月,入世过渡期结束后,中国取消了外资银行在中国境内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地域和客户对象限制;外资法人银行可经营全面外汇和人民币业务,外资银行分行在现有业务范围的基础上,可吸收中国境内公民每笔不少于100万元人民币的定期存款等。这些开放措施导致中资银行在业务、市场份额、客户资源、人力资源上与外资银行的竞争加剧。 进入中国的外资银行大多为老牌跨国银行,其丰富的经验优势体现在每项银行业务的每一个环节上,而且不断调整竞争策略和手段来保持这一优势。 相对应的,2006年12月,中国建设银行宣布收购美国银行持有的美国银行(亚洲)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权。收购完成后,建行在香港的业务规模迅速扩大为原来的两倍,客户贷款从原来的第16位升至第9位。 到了2007年,中国金融业终于迎来了自己的“海外扩张年”。中国工商银行、国家开发银行、民生银行等纷纷到海外寻求资源。也是在这一年,招商银行设立了纽约分行。 但中资银行在发达国家或地区设有分行或者子行具有较高的进入门槛。 6月中旬,据外电报道称,美国官员表示,美国已暂缓批准中国最大的两家银行在美经营执照,原因是担忧中投公司作为这两家银行最大股东的角色。 按资产排名的中国最大银行——中国工商银为了在美国设立分行,已经游说了一年多。工商银行曾制定过“壮大亚洲、巩固欧洲、突破美洲”的海外扩张路线图,其中将尝试通过兼并重组、股权互换等方式扩大市场规模的区域放在了亚洲和非洲地区。2007年工商银行收购澳门诚兴银行79.93%的股权与南非标准银行20%的股权则是这一战略的具体实施。 而中国建设银行则于今年2月份提交申请。 管理经验缺失隐忧 “收购完成后,双方将进入过渡期,招行面对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整合永隆的资源,而最首要的就是保持现有管理层和员工团队的稳定性。”兴业证券王倩认为。 目前,招行已经承诺在收购完成后至少18个月内不会解雇任何永隆银行集团的职员。 中银国际也认为,首先未来有可能产生文化冲突。招商银行承诺在交易完成日后至少18个月内不会辞退永隆银行的员工,短期内也不会调整管理层。虽然这有助于在短期内保持永隆银行的稳定性,但仍担忧永隆银行可能难以达到招商银行的合并目标。另外,目前管理层的稳定说明打造新的团队需要较长时间。其次,由于永隆银行是香港本地小型银行,如果需要获得更大市场份额,银行必须扩张其网络。但是香港金融服务业的竞争已经十分激烈,对于招商银行是否能够助其快速发展,仍需观望一段时间。 “80%左右的国际并购失败案例直接或间接源于企业并购之后的整合,而只有20%左右的失败案例出现在并购前期交易阶段。”这是贝恩管理咨询公司的一项关于并购失败的调查结果。可见,企业并购交易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并购的成功、相反表明企业开始进入真正的并购关键期。 假如缺乏整合的经验和良好设计,使被并购对象原有的市场优势或业务优势丧失,并购肯定难以实现预期目的。 在过去若干年里,很多外资银行之所以能够通过并购迅速发展成为全球性大银行,关键也在于其自身拥有较强的整合及管理跨国机构的能力,有一批业务能力强,善于跨文化管理的国际运营人才。 著名的汇丰银行就是凭借着对每一个东道国文化的深度认识而通行全球。HSBC主页上的“TheWorld‘slocalbank”也向人们诉说汇丰“地方智慧”加上“环球金融”的重要身份标志。 2001年3月,花旗银行在“百年花旗在中国”庆典上,则以中国国粹京剧形式粉墨登场的花旗形象宣传——用极具中国特色的形式表达了逐鹿中国市场的强烈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