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关于邮票的记忆还停留在互联网尚未大行其道的上个世纪
樊兰
很多人关于邮票的记忆还停留在互联网尚未大行其道的上个世纪。这个几乎快要只存在于博物馆和收藏市场的物品,因为个性化元素的注入,又开始重新飞入寻常百姓家。 只是,这次它完全跳出了原本的邮资凭证的功能,变成一种人们珍藏记忆的方式。正像中国邮政集团公司邮票发行部副总经理邓慧国所说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非卖品。被赋予了“非卖品”这样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意义之后,邮票却产生了更高的商业价值。稍具讽刺意味的是,正是曾经将邮票逼入绝境的互联网,让“个性化”这种高成本的需求,能够大规模、低成本、便捷地实现,从而扮演了拯救者的角色。 技术永远是一把创造和毁灭共生的双刃剑。新技术的诞生,总会让一些颇为流行的商品的使用价值顿时化为乌有,从而面临被淘汰的危险;或者让曾经稀缺的商品的成本大幅降低,变得毫无进入门槛,企业只能在利润空间极为有限的红海里厮杀。这就需要企业在产品原本的使用价值之外寻找新的价值,才能避免出局的命运。 手表,这样一个功能单一到极点的物品,按理说早已丧失了存在的必要,现在的哪个手机不显示时间呢?但在高端市场里,手表企业们仍然活得很好。计时功能退居其次,彰显身份才是真。手表的核心价值从里面的齿轮转移到表面上镶嵌的那几个字母和各种名贵材料。 在曾经是“自行车王国”的中国,由于私家车的增多和公共交通的四通八达,在城市尤其是大城市,自行车作为代步工具的价值在下降。骑着自行车,想倒地铁或者公交怎么办呢?折叠自行车的出现解决这个问题,从而让许多城市年轻人重新回到自行车的座椅上。而更多的自行车则走向了专业领域,功能从代步工具转向越野运动,骑这种自行车的人更多的是想体验运动的乐趣,其价格则从普通自行车的几百元一跃为成千上万元。 邮票成了个人相册,手表变为装饰品,自行车转化为运动健身器材,当这些产品从当初的不可或缺变为可有可无,如今又重新开始彰显价值,或许是新的功能价值,或许是收藏价值,抑或是满足人们内心需求的心理价值,但无论如何,转变核心价值不仅让有些本该消失的产品焕发新生,更让其背后的企业获得了切实的商业利益。 总之,在你的奶酪被别人动了的时候,你该动动别人的奶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