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红周刊特约 保定 陆向东 相信本轮股灾时间持续之久,下跌之惨烈已经超出了大家的想象,新老投资者都同样感到不知所措。对此,笔者认为,尽管A股市场以前也遇到过多次熊市,却一直处于相对封闭,自成一体的状态。但本轮股灾主要源自于世界性金融危机,加之近年来随着QFII基金和QDII基金的双向开通,以及进出口业务的大幅增长,A股市场正处于国际化接轨进程之中。由此,我们只有变换角度,扩大视野,循着成熟市场走过的脚印进行分析,才能更好地把握A股市场。本文通过分析外部市场历史上的股灾以求对大家今后的投资活动有所帮助。 一,何谓股灾。要知道,股票本身没有价值,其价格取决于股息收益和利息率。而股息收益和利息率又取决于上市公司实际经营状况。但是,股票市场作为一种经济现象独立运行之后,便在市场规律支配下,使其市场价格运动相对脱离了实际价格,这二者形成的差额就是股票市场上的虚拟资本。一旦这种虚拟化的资本运动长期脱离实际资本运动,就必然会发生较大规模的波动,在经济规律支配下,虚拟化的资本就会被强制性地向实际资本回归,这就是股灾!美国上个世纪跌幅超过20%,时间持续一年以上的熊市就达9次,香港则经历了7次股灾。 二,股灾有多可怕。仅以1973年香港为例:当年恒生指数由3月9日的1774点暴跌至年底的400点,延续至1974年12月,恒生指数仅剩150点,跌幅高达91.5%。

三,对股灾前市场表现的回顾。香港股市1971年底到1972年3月9日的3个月时间,恒生指数大涨1433点,涨幅高达420%。当时,在一夜暴富的欲望驱使下,不论富人还是穷人,老板还是工人,几乎全都不顾一切地涌入股票市场。很多人甚至不惜放弃工作去做专职股民,而交易所为赚取更多酬金,竟推动包括垃圾股在内的大批新股上市,更为不幸的是,这些股票照样受到投资者盲目追捧,致使股价与实际价值严重背离。 四,不同市场历次股灾发生前所呈现的共同特点:对经济前景估计乐观,导致投资热情高涨;政府放宽对金融市场的限制,刺激投资的积极性;股票供需失衡;高储蓄额,为市场注入过多的流动资金;市场监管不力,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的现象得不到必要限制;机构投资者对市场的影响力小,绝大多数是个人投资者,过分追求短期收益。 请读者回顾一下A股的市场表现,想一想自身的经历,是不是似曾相识?历史往往会重演,股市自然也不例外。要知道,之所以会出现“七亏,二平,一盈”这句老话所描述的结果,是因为只有极少数人能够通过辨别股灾来临的前兆及时离场而保全了胜果,还有一小部分人虽后知后觉,但由于尚能够果断撤退,故本金得以幸免,而大部分投资者由于心存侥幸,不愿正视失败,最终只能听任股灾吞噬资产,反盈为亏。但愿下次股灾来临前,你我都能够以史为鉴,主动避险,跻身于“七亏,二平,一盈”中那“一盈”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