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节:美国大萧条就是一场资产负债表衰退(14)



系列专题:《如何在金融危机中幸存和发展:大衰退》

  图3-9 德国的财政政策极大降低了失业率

  10.财政刺激政策结束了经济衰退,化解了银行危机

  特敏和罗默都忽略了,实际上正是美国政府的借贷支持了1933年之后货币供应量的增长。他们的注意力只集中在净预算赤字,而不是政府支出和税收收入上,因此也就忽略了政府借贷所造成的大规模财政支出的影响力。

  因此我们或许可以大胆地说,刨除公式(4)所表示的,政府行为对于通货紧缩循环的阻碍,美国大萧条不仅是一场资产负债表衰退,而且还是这种衰退最纯粹的形式。经济泡沫时期积累了巨额债务的私营企业,在1929年10月之后同时开始进行债务偿还,这就造成了货币政策效力的弱化,最终将经济送入恶性循环通货紧缩之中。这也就解释了美联储在1929年到1933年之间为何“无所作为”,答案并不是美联储不作为,而是在私营部门资金需求大幅缩减的情况下,美联储的选择有限。

  今天的经济学家们认为,大萧条时美国货币供应和经济活动双双萎缩的根源在于银行系统流动性不足导致的资金匮乏。

 第31节:美国大萧条就是一场资产负债表衰退(14)
  但是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只有13.6%的企业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而且这些企业中的大多数有可能正陷于经营不善的困境。换句话说,即便美联储注入足够的流动性,这些企业也会因为收益不佳、财务状况恶劣等原因而很难从银行获得资金。

  从弗里德曼一直延续到伯南克的主张,也就是认为美国大萧条本来可以通过更有技巧的货币政策得以避免。这种观点或许只适用于身处恶性循环通货紧缩泥沼中的美国经济的一小部分。而对于另外86.4%的美国经济来说,任何货币政策都难以奏效。

  当经济陷入资产负债表衰退的困境,将众多借贷方(以及它们的放贷方)推至破产的边缘时,只有两种应对政策可以产生作用。一种是政府向这些濒临破产的企业和银行注入资金,将它们拖出负资产的困境,这同时也就意味着私营企业的国有化。另一种就是由政府出面向这些企业发放大量订单,以改善这些企业的收益状况,使它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力量来偿还债务。

  美国政府于1933年开始实行的新政同时包括了以上这两种政策。首先,政府以通过复兴银行公司(the Reconstruction Finance Corporation)收购银行股票的方式向银行系统注资超过10亿美元。此外,政府进行了前面提到过的大规模公共工程建设。相当于当时美国所有银行自有资本总和1/3的10亿美元政府注资40改善了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增强了它们应对风险的能力。大规模的公共工程建设增加了企业收益,为数以百万计的人提供了就业机会,进而刺激了经济的增长。

  这两项政策最终制伏了大萧条所产生的恶性循环通货紧缩,为经济的最终复苏铺平了道路。并且,这两项政策都是与政府支出直接相关的财政政策,同弗里德曼和伯南克主张的注入流动性的货币政策性质完全不同。

  因此我们也就可以看到,是财政政策而非货币政策帮助美国和德国从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之中摆脱出来。并且,对于私营部门的偿债风潮,货币政策能够起到的作用有限,这一点在70年后的日本得到了再现。

  三、经济衰退的类型不止一种

  两种类型的经济衰退

  迄今为止,经济学家们都认为经济衰退的类型只有一种,美国大萧条则是这种类型经济衰退的一个极端表现。并且这种衰退是由于资金供应方受到冲击,从而使得企业融资发生困难而导致的。因为这些经济学家假定所有企业都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所以他们相信只有在企业无法募集到所需资金时才会发生经济衰退。但是本章已经证明,经济衰退至少有两种不同的形式:由于经济周期造成的衰退和由于企业资产负债表问题造成的衰退。对于前一种衰退,就如众多研究已经表明的,身陷其中的企业基本上还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货币政策正是应对此类衰退的最佳工具。但是当发生后一类衰退时,企业的首要目标已经从利润最大化转移到负债最小化,这时就需要利用财政政策作为应对措施。

  伯南克(2000)说,经济学对于美国大萧条成因的解释依然并不充分。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迄今为止的经济学理论对于能够造成大萧条这种悲剧发生的资产负债表衰退尚无明确认识。尤其是一般观点都将大萧条视为经济衰退的一种极端表现,这就表明了主流观点对于普通衰退和大萧条之间差别的见解只局限于规模不同而已。由于假定企业即使在经济长期衰退时依然重视将来,致力于利润最大化,所以作为当今经济学界主流的新凯恩斯学派(New Keynesian school)倚重各种价格“粘性(Stickiness)”来解释经济衰退。这个学派的经济学家认为:调配成本和工资的下降“刚性(Rigidity)”阻止了物资和劳动力市场向均衡水平的回归。但是,即便价格的粘性和刚性可以用来解释短期失业率和经济衰退,对于长期衰退却依然缺乏说服力。这是因为在长期范围内,价格的变化都是依照市场力量的改变而进行的。

  在一场资产负债表衰退当中,由于众多企业都在同时进行债务偿还,从而引发了总需求的持续下降[公式(4)],这与价格刚性或粘性并无多大关联。而总需求的恶化会一直持续到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得到最终修复之时,或者整个私营部门(包括企业)都陷入无钱储蓄的困境为止。

  经济衰退存在至少两种不同形式的见解,对于经济学家们来说充满了嘲讽意味,因为正是美国大萧条导致了今日宏观经济学的诞生。然而,尽管是由于大萧条的冲击才使得宏观经济学作为一个独立学科出现,却没有任何人意识到大萧条的根源与普通经济衰退完全不同。因此,经济学家们一直都在运用同样的理论体系来试图解释所有的经济衰退,包括美国大萧条。这就导致了许多奇怪(如果不是愚蠢)的经济观点,尤其是在关于长期经济衰退的解释上。通过向现有经济学框架导入负债最小化的概念,经济学理论对于长期衰退的研究与探讨,终于得以从依赖价格和工资粘性刚性之类的雕虫小技的困境中解脱出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35292.html

更多阅读

第31节:美国大战略和中国经济的全球化(4)

系列专题:《国家博弈下的中国危局:选择和崛起》  第二节 实用主义的对华战略  中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开放的国家。这种“最开放”的格局究竟符合谁的利益?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了解中国是如何被整合进世界的,必须了解美国对中国实施的大

第28节:美国大战略和中国经济的全球化(1)

系列专题:《国家博弈下的中国危局:选择和崛起》  第十五章 美国大战略和中国经济的全球化  第一节 实用主义和自由主义  美国在国家博弈中,国家利益至上。美国不是一个从“普世价值”出发的国家,任何价值都必须符合国家利益。为

第40节:进行中的经济泡沫和资产负债表衰退(9)

系列专题:《如何在金融危机中幸存和发展:大衰退》  尽管经济学家们可能会把他们的鸡蛋都放入货币政策的篮子中,但是令人振奋的是美国的政治家,甚至世界货币基金组织都在推动财政刺激政策。美国国会和白宫于2008年2月,迅速通过了一项1

第35节:进行中的经济泡沫和资产负债表衰退(4)

系列专题:《如何在金融危机中幸存和发展:大衰退》  3.美国陷入泡沫破灭之后的困境当中  在前面所说的四个阶段之中,第一阶段与美国2007年夏秋的局势一致。美联储于2007年10月宣布降息的决定是在这个阶段中的经典反应。  但是当银

第33节:进行中的经济泡沫和资产负债表衰退(2)

系列专题:《如何在金融危机中幸存和发展:大衰退》  但是结果却发现,财务状况良好的企业依旧不愿借贷,这就最终导致了问题的发生。格林斯潘甚至在国会听证会上公开表示惊讶,为什么理应借贷的企业却不这样做?1就如本书第二章已经指出的,美

声明:《第31节:美国大萧条就是一场资产负债表衰退(14)》为网友何必作戏给我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