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生态文明建设



     一、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的内涵及其关系

  2012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成功召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进一步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五位一体。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并且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建设生态文明并不是一句口号,应当付诸实践,要想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多管齐下,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就是“经济与社会、地区与地区、城市与农村、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今人与后之人间的协调发展”①。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②。生态文明是新型的独立的文明形态,它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同时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共同构成现代文明体系。

 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生态文明建设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理念,而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则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首先,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都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工业文明以生产为本,不惜破坏自然环境,大肆开采各类资源,导致生态环境严重破坏,这对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虽然各种产品被大量的生产出来,的确满足了人们的各种欲望与需求,但是这是杀鸡取卵的行为,并不是以人为本。与工业文明相比,生态文明则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它呼吁人们着眼于可持续发展,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关注人们的长远利益,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人类的身心健康和子孙后代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坚持以人为本,同时以人为本又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可见,二者存在着相通之处。

  其次,科学发展观中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与生态文明中顾全整体的要求是一致的。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都强调要着眼全局,顾全整体,一切要以整体利益为出发点,实现全面的可持续发展,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全面性相对立,片面性主要表现在发展过程中以生产为主,发展的重心在于物质生产,从而忽略了环境保护、人的身心健康和精神文明建设等,片面的发展会使得环境遭到破坏,资源枯竭,人与自然不能协调的发展。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整体性、全面性的要求正是为应对片面发展提出的,二者都强烈呼吁保护环境,可持续利用资源,对当代人们的身心健康负责,为子孙后代留一点发展空间。

  最后,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都强调要尊重和保护生态环境,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正是二者最根本的相同之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应当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以人与自然全面协调的发展为出发点;以人类血脉的顺利延续为最终目的。

  二、建设生态文明的紧迫性和意义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快速发展,2011年我国人均GDP为5432美元③,根据钱纳里等人的工业化进程划分标准,中国总体上进入了工业化中期阶段。像上海、江苏、浙江三地人均GDP分别为12784美元、9115美元、9448美元④,总体上进入了工业化中后期阶段。中国的工业发展成就举世瞩目,从改革开放至今,我们创造了无与伦比的物质财富,同时在发展过程中,我们形成了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此“人”并非以人为本,它是一切以人的需求为中心,不计后果的向自然环境索取,以破坏环境、牺牲自然为代价来满足人的各种欲望和需求。杀鸡取卵式的发展所带来的不仅仅是物质财富,伴随而来的是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资源的枯竭,最终导致社会发展的不可持续。

  据统计,2011年我国新出生的人口数量为1500万人,几乎相当于荷兰整个国家的人口数量。与建国初的人多力量大不同,现在巨大的人口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和自然资源、自然环境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我国人均耕地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水平的1/2”⑤,人口的膨胀将会使得我们的人均资源占有量越来越低。不仅仅是自然资源,还有环境破坏,不得不承认,中国的确存在着严重的环境问题,土地荒漠化和石漠化、水土流失给我们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空气污染、水污染更加严重,气候进一步恶化,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物种的灭绝速度加快,我们的身体健康受到不利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成就的背后还存在着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在发展过程中人和环境并没有做到和谐相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表现,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如果人与自然不能和谐发展,那么我们的成就即使举世瞩目,我们也不能引以为傲,因为经济的发展是为了使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而不是在发展过程中反而降低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建设生态文明是提高人们身体素质和生活水平的必经之路,也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都是为了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而存在的。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意义主要还在于:

  第一,建设生态文明关系到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空间的根本大计。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其依附的自然环境。古语有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我们是依附在生态环境之上的,如果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环境遭到破坏,那么我们将无处可以生存,如果我们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那么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将会由于没有环境基础而成为一纸空谈。古今中外由于生态环境破坏而亡国的例子很多,比如古巴比伦和楼兰古国。

  第二,建设生态文明有利于减轻资源压力,提高资源再生能力,为可持续发展提供物质保障。经济的发展是以消耗资源为前提的,有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就能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资源,若是破坏生态环境,对资源进行竭泽而渔的开采,那么经济的发展必将缺乏资源保障,可持续发展也会受到阻碍。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十分严重,比如空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酸雨污染、气候变异等,这些污染对于我们利用资源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以水资源短缺为例,对我国部分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来说,水资源的缺乏导致人口流失、工业生产停滞的现象屡见不鲜;再以石油为例,我国是石油消耗大国,中国每年消耗的石油超过4亿吨,其中有一半是通过进口。由此看来,为了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第三,建设生态文明能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条件,提高群众的生活水平,为人们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人们所处自然环境的好坏,与人们自身的利益密切相关,处在污染的环境之中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十分不利。人民群众希望生活在良好的环境之中,这也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在。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不仅给人们带来了物质享受,更多的是水污染、空气污染等,尤其是食品安全问题屡屡出现。人们的生活水平与其生活的环境状况紧密联系,环境污染引发的问题给认为生活水平有所提高的人们蒙上了阴影,尤其是人们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更是令人遗憾。这也证明了只有建设生态文明,以提高人民的身体健康为目的,打造舒适的生活环境,才能真正地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三、建设生态文明的措施

  当今全球的生态环境正在进一步恶化,这是人类的生产活动和过度开发所造成的。人们的生产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是一对矛盾,要缓解这种矛盾,就必须尊重自然,节制人类过度开发,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要建设生态文明,就必须多管齐下,个人、企业、道德、法律、政府、人民消费模式、企业发展模式、制度建设、基本国策等等都应当有所涉及,要把文明发展的理念贯彻到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

  第一,从群众的角度出发,应当大力加强群众生态价值观教育,鼓励群众参与生态保护,在全国范围内培育生态文化氛围,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态素养,增强全民生态文明意识,促使人民群众由自发向自觉转变,同时转变群众传统消费观念,在全社会倡导和发展绿色消费。具体来说,首先,应当充分利用电视、网络和报纸等媒体作为媒介,大力宣传生态文明,与此同时,借助各种生态保护节日开展各项保护生态的活动,在全国加强生态价值观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宣传教育,增强公众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其次,在学校中,要把生态文明价值观教育纳入到教学体系中,使生态文化成为校园的新型文化。通过教育提高年轻人对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使他们树立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念。最后,在消费观念上,倡导人民群众由传统的浪费型消费模式向绿色消费模式转变,坚持科学合理的消费理念和低碳生活方式,逐步形成与国情相适应的消费模式,即资源节约型的消费模式。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的发展,我们应大力提倡绿色消费观,由传统的单一物质享受观念向人与自然相互协调的绿色消费观念转变。在绿色消费价值观中,我们既重视物质的享受和满足人的需求,又强调生产和环境的协调,从而有利于人类社会和自然的协调发展。

  第二,从企业的生产模式出发,应当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和循环经济,提高企业的科技水平和生产效率,减少能耗和环境污染。要想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最根本的途径就是发展生产力,提高科技水平与生产效率,在科技的支持下发展生态产业和循环经济,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首先,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率、减少能耗和污染、循环利用废弃物,在此前提之下大力发展工业和农业,促使传统工业和传统农业向绿色工业和绿色农业所转变。其次,优化产业结构,督促企业认真贯彻遵守保护环境的相关法律法规,对违规企业予以严厉处分。引导企业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将落后的生产设备淘汰,更新换代,最大限度地回收利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副产品和废弃品,从而减少污染,解决环境问题。

  第三,从法律的层面看,应当加快环境法制建设进程,以法律的形式明确生态建设的奖惩措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中国是一个法治国家,要想建设生态文明,就应当有法可依,制定出台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法规。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立法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以人和自然的全面协调发展为最终目的。在立法过程中要坚持有重点和针对性,对于环境破坏的重灾区,要严肃处理,对于环境保护的模范地区,要提供奖励。在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时,我们应当积极借鉴国外先进国家的成功经验,吸取他们的失败教训,并根据我国的国情和实际需要来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坚持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在有法律保障的条件下,加大执法和惩治力度,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考虑到破坏生态环境所带来的惩罚损失,通过设定排污标准和限度,降低企业的排污量,从而解决企业污染问题。

  第四,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从宏观层面看,要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依靠制度,“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⑥,要把生态环境因素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和完善科学的政绩评估体系,以绿色GDP作为评价政府官员政绩的重要标准。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以政府官员的考核标准为例,过去我们对于官员的政绩评价标准很简单,即国民生产总值,这种标准其实是十分片面的,某些矿业或者资源大省为了政绩不计后果的开采资源,国民生产总值的确提高了,但是这是一种竭泽而渔式的发展,它不能准确的衡量人民在发展过程中实际创造的国民财富,因为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的损失并没有被计算在内。然而更危险的是它使得一部分官员为了纯粹的数字和政绩疯狂的破坏生态和开采资源,形成只有数字在增长但是却没有发展的局面。针对这种情况,应当转变评价标准,改用绿色GDP作为衡量官员政绩的标准,把环境污染所造成的损失从国民生产总值中扣除,促使官员在制定发展规划时考虑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第五,坚持计划生育、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为贯彻落实我国的基本国策,应该做到三个坚持。首先,坚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推动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调整人口结构,促进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其次,坚持“全面促进资源节约”⑦,当经济发展与节约资源发生矛盾和冲突时,必须把节约资源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实现经济发展指导思想上的根本性转变;最后,坚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必须珍惜每一寸国土。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⑧,在开发过程中留有余地,提高自然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经济的发展应当合理的利用资源,对生态环境的索取必须是建立在可持续的基础之上,人与自然的发展应当是同步进行的。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在满足自身需要的同时,又要节约使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在个人得到全面发展的同时,又要促进自然的发展,尤其在发展时要注意为子孙后代留下发展空间与资源。在生产过程中必须做到可持续的利用资源,不能只贪图眼前利益而破坏性的开采利用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需要生态环境可持续的提供发展所需的资源,若过度的索取超过了自然环境所能承受的程度,导致自然环境崩溃,那么可持续发展将成为一纸空谈。中国正在大力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十八大也将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章,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从根本上减少环境污染,减轻资源的压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坚持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注释

  1.俞可平.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04

  2.张旭敏.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生态文明建设.集体经济·社会视野,2010.09

  3.国家统计局综合司.新世纪实现新跨越 新征程谱写新篇章:从十六大到十八大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一

  4.新华新闻,地方联播.2012年8月15日数据来源:《2011年各省市人均GDP数据出炉 25省份超4000美元,2012年2月7日

  5.任志俊, 闫桂春.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生态文明建设.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09.03

  6.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2年11月8日).新华网,2012年11月19日稿

  7.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2年11月8日).新华网,2012年11月19日稿

  8.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2年11月8日).新华网,2012年11月19日稿

  参考文献

  1.冯之浚.建设生态文明: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光明日报 ,2012年9月21日

  2.鲁献慧.科学发展观视域中的生态文明建设.郑州大学学报 ,2005年第38卷第六期

  3.文宋蕊.生态文明建设路径已有研究与总结评价.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 ,2008.06,总第232期

  4.朱月钢 王玮玉.建设生态文明背景下我国环境资源立法体系的完善.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人民检察院,2011年3月1日理论调研成果

  5.韩建丽,于爱春,徐婷婷.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2009

  6.刘纯银.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造更多“绿色财富”.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09年9月2日

  7.张渝政.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 .01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3525.html

更多阅读

系统整体性:全面认识科学发展观

系统整体性:全面认识科学发展观根据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思想和系统科学方法,需要用总体性方法全面认识科学发展观的系统整体性,进一步拓广对社会建设、社会文明、社会发展目标的系统认识。一般系统论创始人贝塔朗菲指出,系统是“处于相

声明:《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生态文明建设》为网友单纯钕秂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