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正成为撕开微软统治的最致命的缺口。微软在这个领域正变得越来越微不足道,而更可怕的是互联网巨头们正转过头侵蚀着微软的传统领地”
文/龙真
微软正迫不得已的在惠普PC的浏览器上嵌入自己的LiveSearch工具条。这件事放在几十年前,是不可想象的。微软当时所做的就是直接在浏览器里捆绑,而绝对不会像现在这样还要受制于PC厂商。如今它的处境正越来越尴尬,而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尴尬的原因在于人们认为它过于强大。 文档标准格式之争中,微软的文档标准做的并不差,但是包括中国在内的无数专家和厂商却死活不让微软的标准成为国际标准。微软的IE浏览器功能已经空前强大,但开源的狂热的支持者们却坚决摒弃它转而支持他们看来属于自己阵营的Firefox浏览器,同样的情况也存在于Linux操作系统中。另外,不单单是中国,世界各国的政府采购中,各国都在有意的避免采用微软的产品,而依据仅仅是因为微软的市场份额过大。在北美、欧洲和韩国等多个国家,这家巨头还面临着涉嫌垄断的诉讼,而且这种现象已经旷日持久。 微软好像也感到无可奈何,心甘情愿地被宰割。在欧洲已经服软,乖乖交出了4.97亿欧元,并推出不集成微软媒体播放器的Windows版本,以缓和与各国的关系。而对于市场空前庞大的中国,微软表现的更为谦恭。除了在2007年向中国首次开放Vista源代码外,微软还以中国分公司的名义成为了奥运的赞助商,而此前包括微软全球在内,它从来没有对奥运会感冒过,而且微软的奥运招牌买下来后却基本上没有用过。其花巨资强化政府公关之心昭然若揭。 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微软是一个自由企业成功的典范,消费者完全自愿的用钞票投票的办法扼杀了微软的竞争对手。而这种自然垄断与中国的铁路和电力等行业的行政垄断有着本质的区别。像IBM一样,在市场的力量下,无论哪个巨头都会有倒下的一天,人们为什么不给微软时间,让它接受市场的考验?当一个厂商连为自己的产品定价,设计自己的产品,与客户达成自愿交易的权利都受到外界非市场因素的干预时,这个企业还怎么生存和发展?微软正变得越来越畏首畏尾,面对人们对它过于强大的担忧,它就只能这样因为非市场因素而疲于奔命? 事实上,微软已经远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强大,一定程度上它现在已经是IT产业的弱者。微软在桌面软件的统治地位仍然不可取代,它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的地位依然坚不可摧,可问题在于,这些庞大的资源优势并没有转化为利润。Windows和Office的升级不再是摇钱树,而变为了成本焦点。IE超过80%的覆盖率却没有使微软的互联网业务有所起色。而微软的竞争对手Google、苹果、Oracle等现在利润正在以每年30%甚至更高的速度增长。 微软的错误现在看来就在于它使自己成为了一头最受瞩目的巨象——一头不能灵活的跳舞,反而因体积庞大成为了各种敌人的最明显目标的巨象。内中主要原因,只能归结于微软对于互联网潜力的短视。互联网正成为撕开微软统治的最致命的缺口。微软在这个领域正变得越来越微不足道,而更可怕的是互联网巨头们正转过头侵蚀着微软的传统领地。在微软一闭眼的时间,Google、Facebook、Firefox等蹑足潜踪的对手已经迅速把微软边缘化了。收购雅虎已经是其不得不做出的选择。事实上,除了雅虎,它要想在互联网业与Google看齐,别无选择。因为从影响力、流量、注册用户数上能与Google媲美的只有雅虎。不过也正是通过竞购雅虎“凸显出了微软把持个人台式计算机业务如何毫无意义”。 微软的困境告诫我们,当非市场因素占据主导时,作为行业的领导者,消极的去适应环境只能作茧自缚,而应该积极去寻找产业新的走向,利用现有优势去挖掘关联领域的新的增长点。而它给我们更深的启示则在于,一国政府究竟应该如何更有效的去引导企业创新?我想他们至少应该让自己和这些创新企业明白一个常识:搞研发离遭遇反垄断还很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