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营销:中国企业边干边学



百年机遇,奥运会第一次在中国举办,全世界的目光都聚集到中国。对于如此盛大的第一次聚会,中国企业岂能放过。但是,就因为是第一次,才有了茫然、冲动和面对机遇的惊喜

    文/本刊记者 崔晓红 李斌 张程 邓熙

  奥运会就是一个大Party。有人来拿冠军,有人来看热闹,有人来卖产品,四海一家,皆大欢喜。奥运夺金即将开始,我们和诸位品牌专家聚在一起,谈谈第一次参与奥运赞助的企业如何做好奥运营销。

  奥运是实力派企业的游戏

  奥运会是全世界的体育盛会,但只有最优秀的运动员才能参加。赞助奥运也一样,不是一般人的游戏

  李光斗:企业拿了奥运赞助商名头后,能不能把它的效益最大化是关键。如果不能最大化,赞助奥运不一定能赚到钱。但是,对品牌的长期投资是有好处的,这也叫“傍大款”。当然,品牌活着没问题。死了,所有的投入就全没用。这就像跑马圈地,马要跑得足够远,临死之前要回来,这就是游戏规则。圈多大的地是你的事,但你要累死了就白费,要掌握什么时候往回走。赞助商要懂得这个游戏规则。

  陈放:有些企业做奥运赞助商比较适合,一个是有国际化的需求,一个是快速消费品,如伊利、阿迪达斯。有的企业赞助奥运会起不了太大的效果,也没有这个必要,如楼盘、中介商、矿产资源类企业。

  奥运商机的周期是有时间跨度的,时间延续比较长。如果企业在实力不够、市场网络不健全、管理不力、团队不完善的情况下就早早进入奥运商业开发,靠零敲碎打来参与奥运,往往到奥运会开始时,企业已经后劲不足了。所以,对企业来说,选择阶段性的介入是十分重要的。要根据行业特点和奥组委的阶段性推广活动,以及正在进行的体育赛事合理组合,形成“组合拳”。如奥运会吉祥物的公布、火炬传递、单项世界体育比赛等,都是企业阶段性打奥运牌的有利时机。

  曹虎:奥运营销被过分应用了,我并不看好其效果。当然,奥运营销对企业打入国际市场很有帮助,很适合顶级品牌的维护。奥运营销是顶级富豪们的运动,不是一般人的游戏。而且,奥运的影响力持续时间太短,与消费者的相关性也很差,很多消费者把奥运看成是个高端的竞技运动会,奥运会更多的时候是一个持续一个月的体育节目。

  刘旭:企业是否赞助奥运会,影响决策的因素很多。首先,要判断奥运及体育是否是你的品牌在长期战略中要坚持的元素。可口可乐显然认为他们的品牌和奥运关联紧密,所以,他们才持续赞助。其次,每届奥运举办地的市场重要性也会影响赞助商的决策。奥运举办地往往会形成对奥运的最高关注,举办国是否成为赞助商的重要市场,是企业赞助奥运所要考虑的因素。

 奥运营销:中国企业边干边学
  参与奥运需深谋远虑

  有了借助奥运而成功的范例,想借此一炮打响的企业便趋之若鹜。但是,并不是谁都能借奥运成功,成败得失,奥运赞助商们在进入之初就应仔细权衡

  赵一鹤:奥运赞助商的成功标准,可以总结为两个层次:第一,提高知名度。赞助商及合作伙伴借助奥运平台,让奥运的全球化、权威化为赞助商的品牌加分。第二,品牌所创造的价值能够和奥运所创造的价值形成相互促进。这就是赞助奥运的价值所在。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衡量因素,如销售增长等。赞助商通常会在现场举办大型活动,会场集中很多人,当时就会刺激产品的消费。如果赞助商能够做到最核心的两个层次,增加销售量及提高影响力就有了有力的保障。

  从往届奥运会的经验教训看,有很大一部分奥运赞助商最后是失败的。这与赞助商的投入产出比是否合理有很大关系。奥运赞助商的投入都很大,其中,赞助费、冠名费等只是其中很小一部分。为了把企业的奥运身份无限地放大给消费者,至少还需要2~3倍于赞助费的资金投入。后期,多为举办各种类型的线上、线下活动,增加与消费者的互动,从而与消费者形成无缝链接。

  如果企业与消费者没有无缝链接,就会像恒源祥那样,仅仅是获得了一个奥运身份标识,而消费者却感受不到在奥运会期间,如何与恒源祥一起为奥运加油。这样的赞助很牵强。

  奥运让中国企业学会营销

  奥运营销对于中国企业而言,是一门新课程。很多企业都踊跃参与,但是,如何借助奥运平台提升企业品牌知名度,是一场谋略和耐力的较量

  刘旭:如果不是奥运在北京召开,我们不会这么快就面临奥运营销的课题,北京奥运迫使国内企业开始了与奥运有关的营销尝试和学习。企业在成为奥运赞助商之后,营销战略调整是必然的。参与赞助北京奥运的中国企业,奥运更是营销上的重中之重,比如中国石化(600028行情,爱股,资讯)、PICC、伊利等企业,近两年的企业品牌传播基本上是围绕奥运来进行的。与国外老牌赞助商相比,中国企业的奥运营销最重要的是要量力而行,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江明华:体育营销需要持续地关注,是一个战略规划而不是一个事件。这是中国企业面临的一个大课题。中国企业要走向海外,在体育营销上要有一个整体规划。

  陈放:三星、可口可乐赞助奥运都是比较成功的。三星电子就是通过不断地参与体育营销,才从一个中低档品牌一跃成为世界品牌。可口可乐赞助1996年的亚特兰大奥运会,赞助金额才1亿美元,而为此付出的其他营销费用却高达4.5亿美元。与国外企业相比,中国企业应向国外学习,但不能一味效仿。其实,体育营销要想达到预期目标,需要经历一场谋略和耐力的较量。

  赞助奥运要后劲十足

  奥运商机的核心不是做一次性的买卖,而是要做可持续的生意。奥运赞助商的“后奥运营销”也至关重要,因为它关系到企业的长期发展

  江明华:奥运营销是一个长期工作,要综合看奥运前后的营销效果。消费者都很健忘,企业不能仅仅在奥运期间秀一下,在奥运后也要有一些活动,要持续地曝光和宣传。企业在这方面应该有一个长远规划。

  刘旭:有长远想法是对的,但真正能做到很难。北京奥运会对于国内绝大多数企业来说是机会,但持续性的生意还需要持续性的投入,这对于资金能力和营销推广的挑战都比较大。“后奥运营销”对北京奥运会的参与品牌而言,更多的意味着奥运后的维护型营销,我想也是阶段性的,不会是长期的战略。

  陈放:赞助商的品牌效应,不是说赞助完以后就没了。不过,品牌影响力会有高潮、有低谷。有的营销是一次性的,如酒店、饭店。后奥运肯定和前奥运不一样,奥运给中国、北京留下了什么?我们可以从奥运会的新资源、新卖点、新闪光点与企业链接。后奥运时代,中国人的国际化观念、体育意识、健康意识更强。这些都是以后市场开发的重点。

  非奥运赞助商的奥运机会

  一些非奥运赞助商似乎更聪明,他们虽然没有直接参与奥运赞助,却在奥运外围营销战中,取得了比赞助商更好的营销效果

  刘旭: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营销现象。耐克和蒙牛在非奥运营销方面投入力量很大,我想很多消费者可能会认为他们才是奥运赞助企业。

  江明华:这些企业很聪明,他们也想通过奥运会来提升自己的品牌知名度,所以,打了一些擦边球。比如李宁,使奥运频道的记者、主持人都要穿着李宁标志的服装出镜,尽管消费者可能知道李宁并不是奥运赞助商,但它满足了人们对奥运关注的需求,同样具有吸引力。

  赵一鹤:奥运赞助具有排他性。有的企业花了很多钱,从竞争对手手中抢到了奥运身份标识,却在整个奥运营销过程中,被竞争对手抄了后路。比如耐克公司的非奥运营销策略,使得它的竞争对手——奥运赞助商阿迪达斯,在奥运期间也为耐克的宣传作了不少贡献。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34772.html

更多阅读

体育营销:中国家电企业的“双刃剑”

备受瞩目的广州亚运会圆满落下帷幕,收获颇丰的除了获得奖牌的参赛选手,还有借助亚运会开展体育营销的各家企业。其实,国内家电企业倾力体育营销由来已久,自1988年三星成功借赞助奥运会一跃成为全球性企业后,中国家电企业也纷纷效仿,海尔

张亚勤谈管理:中国企业需要一种长远心态

  记者:前30年中国企业处在大变局、大转型时期,那么新甲子时代,中国企业可能处于什么样的商业环境?  张亚勤:中国过去60年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30年是自力更生、走向独立的30年。中国和世界几乎没有任何交往,更多的是“闭门造车”

程小咚:中国企业最好不要去细分(一)

程小咚:中国企业最好不要去细分关于程小咚的历史,一个可能很熟悉他的人在广告人论坛上贴了这么一段文字: 程小咚是浙江最有出息的广告商人之一——注意:是广告商人。在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广告时代,程小咚赚得富贵逼人。他的名言是:

第36节:中国企业近年海外金融投资亏损事件一览

系列专题:《40家企业渡过危机的策略:过冬法则》  海外投资:中国企业近年海外金融投资亏损事件一览  中信泰富事件 2008年  中信泰富2008年10月20日宣布,集团为了澳洲铁矿石项目进行的杠杆式外汇买卖合约已引致亏损共8.07亿港元;

声明:《奥运营销:中国企业边干边学》为网友春风十里柔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