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庚:中国奥运赞助商很难打造国际品牌



在  中国赞助商中,缺少一种能独领风骚的产业。奥运盛事百年一遇,如果不能从这次机遇中推出一两个国际品牌,那将是我们的遗憾

    文/本刊记者 李斌

  联系到北京奥运经

 李庚:中国奥运赞助商很难打造国际品牌
  济研究会副会长李庚时,他正在外地开会。李先生要求《新财经》记者把采访提纲发给他,再考虑是否接受采访。看到采访提纲后,李庚副会长欣然接受了我们的采访。他对记者说,你们的问题设计得很深刻、很刁钻,有些问题也是一直以来我想说的。

  营销效果比预期好

  《新财经》:奥运会近在眼前,奥运商机中国博弈就将见分晓。对于商家而言,奥运赞助是巨大商机的代名词。就目前看,对于北京奥运,赞助商们的赞助效果如何?

  李庚:中国是第一次举办奥运会。总体看,这次参与奥运赞助的企业,其营销效果还是成功的,比预想的效果要好。奥运赞助是在四五年前开始启动的,有大量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股份制企业积极参与,对奥运表达了相当的热情。另外,还有很多外资企业也积极参与。从企业积极参与的角度讲,这次奥运赞助商的市场营销策略是成功的。同时,奥运也为这些企业创造了提升自己、传播企业文化的机会。应该说,参与奥运赞助是一个双赢的发展策略,但很多效果要等到奥运结束后才能体现出来。

  《新财经》:赞助商通过赞助奥运,能从哪些方面体现出与其他企业的不同?

  李庚:奥运赞助商享有专享权,特别是奥运标识使用权,这让赞助商在公众中有了一个很好的形象,因为企业做了一个公益事业。同时,赞助企业还可以得到社会层面、公众参与层面的传播价值补偿,包括LOGO、文化传播、企业形象等。

  《新财经》:有不少企业是在奥运开幕前才陆续加入奥运赞助商行列的,他们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这么短的时间,能达到预期的营销效果吗?

  李庚:实际上,这是双方的策略。奥运有一个发布响应期,最早进入赞助商行列的,前期宣传时间很长。几年前,奥运宣传还没有到高潮,眼下奥运临近,已经到了最高潮、最有效的宣传期。这些刚刚加入的企业,也许是出于这种考虑。

  《新财经》:奥运会马上就要召开了,但我们看到,很多赞助商的名字还不为大家所熟悉。我们有一种担心,这样的赞助商到最后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吗?

  李庚:有些企业参与奥运赞助,并没有把账算清楚。直到现在,也没有多少企业自己问自己,我为奥运做了些什么?我利用奥运做成了什么?在中国,我们的企业赞助奥运付出的成本要比别人更高。这就要求中国企业要考虑清楚怎样巧妙地赞助,尽量减少成本。对于大型企业来说,它要的是企业形象、产品的推广;对于中型企业来说,要的是扩大营销;对于新型企业来说,它要的是开辟市场。不同的企业,应该用不同的方式参与赞助。

  《新财经》:之前,有一些企业退出了奥运赞助商行列,包括联想加入TOP赞助商没多久就宣布退出了,这是什么原因?

  李庚:企业在参与赞助的过程中要在策划和宣传上算一笔账,假如坚持很长时间,所付出的费用是很大的,企业要考虑有没有这个承受能力。成为奥运赞助商,只是拿到了一张入场券,后续的资金投入要比前期多得多。另一个原因,也可能前期的宣传已经收到了预期效果,再继续投下去已经没有必要了。每个企业对奥运赞助的宣传效果判断不一样。

  赛事期间营销很关键

  《新财经》:2008年,奥运成为北京新符号,很多企业都在为奥运忙碌着,这其中不只是奥运赞助商。是这样的吗?

  李庚:是的。这次北京有很多大企业并没有成为奥运赞助商,但这些企业大都是与奥运直接相关的,比如北京饭店这类的大型酒店企业。当初,这些企业也想通过实物赞助方式参与奥运赞助,这样可以少花点钱,但这种方式并没有谈成。不过,无论怎样,奥运期间这些大型酒店会很自然地成为接待中心,无形中也达到了宣传目的。参与奥运接待,既为北京饭店节省了很大一笔费用,又达到了很好的效果。从商战的角度,这是一个很好的范例。对于企业来说,每次商业机会到来的时候,都应该先考虑周全,找到适合自己的介入方式。像首汽集团,这次也没有参与奥运赞助,但奥运期间40%的核心接待都将由他们来完成。

  《新财经》:对于奥运赞助商而言,奥运赛事的17天应该是聚焦世界眼球的关键时刻,赞助商在这一阶段的营销重点在哪里?企业怎样才能将“眼球经济”有效放大?

  李庚:奥运期间的企业营销应该分赛前、赛中、赛后三个阶段。赛前主要是运动员入住阶段,包括训练、游览、场地适应、考察、新闻发布等。运动员的行踪应该都是企业营销的机会。赛事期间的营销主要集中在赛场,赛场背景板应该是企业争夺的核心。赛场内的运动员、比赛与背景板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成为最吸引眼球的地方。赛场周围的场地,包括奥运村、运动员公寓、新闻发布地,都将成为企业投放广告的最佳环境。赛后肯定会为运动员安排一些旅游观光活动,在这些景点或沿途,包括北京以外的一些旅游线路,奥运赞助商的产品,特别是食品类的,都有机会参与展示。不过,在17天的赛事期间,可能还会有一些突发性的事件,比如用爱心发布、靠亲情感人的故事,会让人眼前一亮。从广告角度和从传播角度看,惊喜服务才是最好的服务。一个突发事件,让人想不到,却终生难忘。总之,赞助商要在赛事期间把营销计划进行细分割,这对于精明的广告商及准备借奥运出人头地的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新财经》:我们看到,在北京奥运合作伙伴中,大部分是“国字头”的大型企业,这些企业在国内基本上没有广告需求,在国外也没什么业务,为什么要参与奥运赞助呢?

  李庚:赞助应该是一种公益,一种热爱。奥运会在中国举办,百年一遇。作为“国字头”的企业,在外资及国内其他企业参与之前,总要示范一下,简单说应该叫“暖场”或“造势”。所谓“举国之力”,通俗说就是把国家举起来,“国字头”的企业当然要首当其冲,这是必须的。虽然这些企业在国内的宣传需求不强烈,但这些钱花在奥运上,总比花在其他一些失败的项目上要强得多。或许,这些企业花钱直接参与了奥运后,会有一些国际化的感觉。从付学费角度和学习世界的角度看,借助奥运对于这些“国字头”企业也会有所得。

  打造世界品牌不容易

  《新财经》:往届奥运会,一些赞助商通过奥运平台将自己的产品推向了世界。中国企业能否通过北京奥运,将自己的品牌打造成世界品牌?

  李庚: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应该说,这次奥运赞助在前期的招商非常成功。但是,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始终没有解决,就是通过奥运打造民族品牌核心竞争力问题。无论从文化层面还是从企业产品层面,都做得不到位。韩国通过奥运让泡菜走进了很多国家的餐桌,日本通过奥运让寿司风靡世界。北京拿什么奉献给全世界?把什么样的美丽和口味带给全世界的人们?

  在奥运赞助商中,我们发现缺少一种具有文化穿透力的设计。我们倡导的人文奥运,几乎被理解成了街景奥运,只是在整修街道、卫生等方面做了些工作。至于人文精神是什么?人文产品是什么?人文流传符号是什么?没有人去精心构造。无论是奥运吉祥物“福娃”,还是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都只是一个应景过程,最终很难成为畅销产品走进人家、走进人心、走进普通人的生活。现在看看,是上海的云吞能走向世界?还是北京的烤鸭能走向世界?好像都看不出个势头来。在众多赞助商中,我们缺少一种能独领风骚的产业,或者这个产业所带动的上下游产业能创造出一个大品牌。奥运是百年一遇,如果我们不能从这次机遇中推出一两个国际品牌,那将是我们的遗憾。

  《新财经》:对于奥运赞助商来说,奥运营销是一场博弈,奥运赞助也有风险。比如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200多家获得赞助权的企业,大约只有25%的企业有所回报,大部分企业只获得了很少的短期效益,也不乏亏损的企业。那么,奥运赞助对赞助商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

  李庚:奥运赞助商的盈利是一个很公平的概率。赞助不是别人强迫的,是自愿的。参与奥运赞助只是给了企业一个机会,这个机会只能保证企业出名,并不一定保证赚钱。当然,赞助商所追求的一定是“做成了大名,赚到了大钱”的最高境界。但是,前期一定要先花大钱,如果企业缺少后期的资金支持,“奥运赞助商”的名头对企业是没有意义的,甚至会成为企业的负担。中国是第一次举办奥运会,很多企业也不想失去这个难得的机会。但加入奥运赞助商,很多企业并没有经过冷静思考,也不清楚其中的规律,认为有了奥运赞助商的名,就可以赚到钱,这是一种误解。

  从前几届奥运会的赞助经验看,一般发达国家有实力的企业赞助奥运是非常容易成功的,这些企业的规模一般都比中国企业大10倍甚至100倍,他们有足够实力保障赞助后的投入。所以,通过这次北京奥运会,中国企业应吸取经验教训,为2010年的广州亚运会及上海世博会做好准备。相关部门也应该提前召开专题会,做好相关策划工作,让赞助商们拿到赞助权利后,学会应用这个权利,巧妙地达到盈利目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34769.html

更多阅读

李攀:把握节奏真的很重要

李攀:把握节奏真的很重要最近一段时间的文章,笔者提到较多的一个词是节奏。之所以要多次提这个词,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如今a股市场存在的各种不同步,各种分化。对于投资者来说,想要在这样的市场中生存下来,就必须要把握好节奏。拿近期市场

盘点:中国奥运史上的意外夺金之喜

盘点:中国奥运史上的意外夺金之喜--伦敦奥运系列评论报道之三文/乐奀7月28日,奥运战火即将在伦敦重新点燃。作为一名竞技体育的运动员,都梦寐以求能参加四年一度的奥运会,夺取奥运金牌是每位运动员追求的终极目标。自1984年洛杉矶奥

转帖:中国菜名翻译

按:向外国朋友介绍中国菜是很难的事情,特别是对我们这些只从书本上学英语的人。因此发现一个好的翻译版本,就很兴奋地转过来与大家共享。中国菜名翻译最近,国内网站上正在热议如何翻译中餐菜名。2007年2月20日,美国《有线新闻网》(CNN)以

打造质量信用品牌企业 中国企业可以打造国际品牌

     3 月16 日,应中国营销资源在线架构师段传敏先生的邀请参加CMO 精英沙龙,再度走进红岁公司。第二次来到红岁公司,我看到一个中国茶叶的国际品牌正在冉冉升起。中国企业可以打造自己的国际级品牌吗?红岁正在进行的探索与实践可

声明:《李庚:中国奥运赞助商很难打造国际品牌》为网友上官少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