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众传媒、巨人网络让人们惊叹概念造就的市值传奇,微软和Google则在时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它们的历程无一不在向我们证明商业模式所能造就的奇迹。
但是这是一条并不平坦的探索之路,众多的创业者在苦苦的上下求索。照搬美国模式似乎是最保险的,还容易让投资人听得明白,连锁酒店就是典型的例子,中国互联网的绝大部分公司也似乎都是照着这个模式走出来,不胜枚举的企业跟在美国师傅的后面学得有模有样。不过要走的好还是要遵循中国的规律,收费的eBay易趣显然敌不过免费的淘宝,贝塔斯曼在欧洲风行几十年最后在中国却关门大吉。真正值得敬佩的则是像阿里巴巴、腾讯那样有自己独特创新的盈利模式的公司,即使被当作“全民公敌”也再所不辞。 无疑,商业模式是一个企业的核心,是重中之重,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成败。本刊从本期开始将对各类商业模式的前景和得失进行探讨。在本栏目第一次呈现之际,我们将目光投向了近期获投金额最多、最受瞩目的SNS领域,孙正义、马云、史玉柱等人的名字在这一行业的出现足以让我们对这一领域给予更多的关注。SNS领域是否能真正诞生一个伟大的公司?我们要探索、关注的正是这其中最核心的盈利模式问题。记者 刘扬
“孙正义投资了4.3亿美元,他脑子里在想什么呢?如果他不认为社交网络(SNS)的未来有可能像Google一样的话,就没有必要了。”联想投资董事总经理刘二海对本刊记者说。软银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孙正义用足够高的价码证明了自己的诚意和当仁不让,他当然想拿到更多的股权,但是千橡互动集团董事长兼CEO陈一舟还是仅仅攥住了口袋里剩下的筹码。 而坐在日本软银董事局董事位子上的马云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51.com成了他的目标。就在软银和千橡互动开始紧锣密鼓商量投资的节点上,51.com的庞东升也坐不住了,在华兴资本的引荐下庞东升和巨人网络的董事长史玉柱见了面,6个小时无数杯白酒下肚,两个人都喝晕了。市场没有不透风的墙,很快,史玉柱和马云渐渐发现对方正是自己最大的竞争对手。当两个人都认同庞东升开出的价码时,争取到管理团队的认可就是最大的胜利,马云和史玉柱对庞东升和管理团队开始了轮番轰炸,他们之间甚至进行了专门的会晤。51.com最终选择了史玉柱,而不是坊间流传的马云让步。 2008年4月30日千橡互动宣布获得日本软银等风险投资机构的4.3亿美元投资,出让35%的股权,继而7月1日,巨人网络等投资方宣布斥资约5100万美元现金,收购51.com网站25%的股权。两家SNS网站似乎出了一口长气,大捆的美钞已经将他们的地平线生生抬高了好几公尺。不管是不是被IT界嘲笑,陈一舟、庞东升和他的投资人都开始相信并宣称“SNS格局已定”。两桩大宗投资案无疑成为今年疲软的投资界的兴奋剂,即便如此比起微软、和记黄埔分别斥2.4亿美元和6000万美元巨资不过拿到了Facebook1.6%和0.4%的股份来说,校内网和51.com的价码已经足够便宜。 互联网SNS领域的领导者Facebook开放API(应用程序接口)后,以一种传统媒体力不能及的方式掌握了一个大众化市场的指挥权,这种庞大力量所产生的结果是我们目前所难以想象的。业界认为,校内网和51.com网站开放平台后,即使不盈利也不可能被轻易并购了,因为它已经太巨大了。SNS似乎“终于”独立了。 互联网的下一件大事? “在微软和Google之后下一件大事是什么?互联网最早的功能是集结信息,然后是建立人与人交易的平台,现在是把现实生活中人与人的关系接入到互联网形成一个圈子,越来越影响人的生活。就像2001年腾讯没有盈利的时候,很多人认为它没意义一样。我们现在也不能肯定SNS的未来,但是社交网络本身的价值还是值得期待的。”刘二海告诉本刊记者。 有人将Facebook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MarkZuckerberg)关于开放平台的表态作为一场创业竞赛,或者称之为“Facebook经济”的发令枪。去年下半年,作为全球社交网络网站中的先锋,Facebook将向第三方软件开发者开放,该网站将转变为一个其他企业都可以在上面运营的平台。今年7月,Facebook上来自第三方开发者的应用软件数量超过了1.4万个,用户可以在上面做任何想做的事情,那些最成功的第三方开发者借此获得了不菲的网络广告收入。一个名为“我去过哪儿”的桌面小工具在搭上了Facebook的开放平台后,短短3个月就获得了240万用户。它的功能很简单,只是在世界地图上标出用户的旅游历史,但是却因为能够通过Facebook的社交网络找到拥有同样旅游经历的用户,并且将这类用户的行为数据保存下来。这个桌面小工具最后被旅行网站EXpedia以300万美元的代价收购,而Facebook也因为这款小工具而用户暴增。Facebook的一举一动都深深影响着中国的SNS网站。校内网和51.com获得投资后,纷纷开放平台。陈一舟告诉记者:“我个人觉得社交网络是一般的传统社区的产品DNA的升级,我从1999年的Chinaren就开始做社区,为什么它长不大,是因为要变成社交网络才能变大,这是社会基因突变,是社交网络基因的一种升级,我个人觉得社交网络的成长速度在以后的一两年会加深。我相信社交网络作为互联网资产还是被低估了,它以后的价值一定会提升。” 陈一舟描绘的“基因突变”在51.com副总裁黄绍麟那里有另一种注解:“很多用户觉得51.com像个家,这就是社区的氛围。比如说如果你不是一个名人的话,在新浪开博客几乎是没有人看的,但如果你在51.com开博客即使你就是一个在外地打工的小妹,都会有一群人去关注。因为51.com会有意识地在引导这个关注。你今天注册后没做什么事就会有人跟你打招呼,你发个贴子好友会看到,而且一定有人回帖。51.com有个栏目叫同城在线,有个列表会把同时在线的人列出来,用户通过列表会看到谁有可能跟我有关联,而且我们有意识把新的用户放在最上面。个人页面中有个内容是‘谁来看过我’,用户通常会回点头像,我们就是在用这些很细节的方式促进用户的交互。” SNS垂直领域仍有机会 “SNS领域不是因为投资了才格局清晰,而是因为格局清晰了才有投资进去,之所以有这么大的案子,很大程度上是因为SNS格局已经从两年前Web2.0的混战局面逐渐清晰起来。”作为51.com的融资顾问,华兴资本创始人兼CEO包凡这样认为。从流量看中国SNS行业已形成三分天下格局,51.com和校内网已经从国内上百家SNS网站中脱颖而出与QQ空间并肩站到一起。51.com已经拥有1.2亿经AC尼尔森认证的会员,校内网也有约2000多万用户。不少业内人士认为通用的社交网络一定是赢家通吃的局面,当越来越多的人在一家SNS网站集结,必将形成更大的凝结力,而在弱势SNS聚集的用户势必会因朋友们大多在另一家网站而选择撤离。 但是记者采访的多方业内人士也同时表示SNS的垂直领域仍有机会。互联网实验室执行总裁刘兴亮告诉本刊记者,垂直SNS网站可以避免泛SNS的“茫然的用户”通病,行业SNS聚啸的都是一个领域的用户,很容易嫁接好友,来这里的人都会按自己的业务需求形成圈子,他们的信息需求也会按不同的业务种类自然划分出来,从而很容易形成有特定趋向的商业模式。他认为在同一圈子中接入特定产品的电子商务将是很有前景的一种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