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届北京奥运会不仅是媒体间“战火硝烟”的速度大战,更是“无硝烟”的新媒体的绝佳“试验场”。 报业竞争激烈促市场分化 奥运会的报道在北京地区的报业眼中无疑是一块巨大的蛋糕。《竞报》从2007年改办为图片类报纸,意图直指奥运,也躲避了其他报纸的同类竞争。然而一句话说得好,“奥运不是每家报纸的救命草”,在奥运会举办地的报业竞争将更加激烈与残酷,能否通过这十几天的奥运报道更加体现自身特色、抓住消费者会是奥运期间京媒的发展机遇。 电子报初战奥运 《奥运北京》是隶属北京日报集团的京报网推出的一种新的报道奥运的方式——电子报的名称。“读者在PDF版上点击该条新闻的位置,则会弹出该条新闻的网页格式的全部内容。这种‘点击见全文’式的处理,增加了信息量,体现了网络信息量大的优势。”同时,它以信息的二次处理为基点,帮助网民整合奥运信息资源,避免重复。据报道已经有手机运营商与其接洽,希望以手机报的形式推广,相信它也会在手机报的市场中分得一杯羹。 央视独步奥运转播之路 在奥运会持权转播方面,2007年12月18日,中央电视台在北京正式与国际奥委会签约,也成为2008北京奥运会官方互联网和新媒体转播机构。据不完全估算,北京奥运会期间的十几天,央视的广告收入可能就会超过人民币20亿元。2008年7月16日,央视发行了其跨媒体的第一份综合体育类杂志——《第五频道》;对于新兴起的“第五媒体”——手机以及其他类别移动新媒体,央视也同样购买了转播权。因此,在网络电视、手机、IPTV和公交移动四大应用平台,央视希望通过聚合不同媒体,实现跨越发展。

奥运媒体传播究竟做得如何,不仅取决于媒体战略、媒体分众化、对象化的能力,对受众需求的适应力和创造力也是一次全面检验。(实习生 王撷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