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45岁退役运动员对自己运动生涯的圆满,更是在一个更大舞台上冲击奖牌的起点。
蔡一飞
“成功成功,感谢感谢!” 这是主火炬手李宁回到地面后挂着满头汗水说出的第一句话。 李宁在这一瞬间想到的是自己没有辜负大家的希望,成功地完成了历史性的一段奔跑。他把中国对奥林匹克的梦想和艰辛的征途,把一个民族复兴所经历的无尽坎坷与坚定信念,把人类追求超越自己的奥林匹克精神,用如此完美的、如诗一般的画面演绎了出来。 但是在这一瞬间,很多中国人尘封的对李宁的记忆也被重新打开,他们激情的欢呼和泪水,让这样一位曾经黯然退役的功勋运动员,获得了运动生涯最终的圆满——一个愧欠了20年的圆满。 运动员李宁 李宁7岁开始练习体操,17岁进入国家队,18岁开始拿金牌,到退役时的26岁,李宁一共获得过106枚金牌和14个世界冠军,至今国际体联还有以李宁命名的“吊环李宁摆上”和“双杠李宁大回环”。1999年李宁被评为“二十世纪最佳运动员”,和拳王阿里、球王贝利、飞人乔丹并列其中。 如果体操王子始终如此幸运,人们将无缘看到现在的这个李宁。1988年,李宁经历了人生的低谷——他领纲中国男子体操队前往汉城奥运会,却空手失败而归,迎接他的是无情的指责和最终的黯然退役。 事实是,我们不知道是不是应该感谢生活在那个时候让李宁尝到了人情冷暖,否则今天我们也许会看到一个普通的体操教练,或者是一个体育局的官员,而不是一个经营18年蒸蒸日上的企业和一个已经可以在中国市场上向全球品牌叫板的中国品牌。 为什么要创办李宁公司?最直观的因素当然是为了生计,但是在潜意识中,李宁知道自己的运动生涯结束了,但是他有些东西却无法放下,或许他没能“功成身退”是诱因之一,或许他渴望着能够再找一块舞台,让自己的梦想可以延续。 运动员生涯是李宁创立体育用品公司的初衷,“当了这么多年运动员,都没穿过中国品牌;而且中国品牌很让人瞧不起”。想一想当国旗升起时身穿国外品牌领奖,对于一个受过多年“为国争光”教育的运动员而言是什么滋味,就能够理解这不是什么大而空的豪言壮语。 李宁不是一个会“忽悠”的人,他身上甚至深深烙印着“内向而不善言辞”的传统运动员形象,但是他的执著和真诚却有着巨大的牵引力量。事实上,在李宁公司成立后的多年内,李宁很多次与公司高管们谈起自己出国比赛的经历,体会到的外界对中国的轻视以及自己特别想创建一个中国体育运动品牌梦想,往往是说到最后这些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男人们都会一起泪流满面,唏嘘不已。 李宁作为北京奥运会的主火炬手对很多中国人来说是一个必然,是一个圆满,但是对李宁来说是一个意外,一个责任。 或许,李宁的身上还承载着另一层涵义。外界对中国运动系统的最大指责,即中国体育的成功是倾国家之力培养的结果,并不培养运动员在体育之外的生存技能,这使得他们离开这个系统后就一事无成。而李宁,实现了中国运动员迄今为止最成功的转型。 不过,在一片喝彩声中,一些酸溜溜的评价也冒了出来——有美国媒体说,坐在VIP包厢中的阿迪达斯总裁是最郁闷的人:阿迪达斯赞助了北京奥运会,却眼睁睁看着竞争对手公司的创始人点燃火炬——而这个创始人还与品牌同名。 而很多人也注意到了虽然李宁公司内部已经明确下达了“关于火炬手的事情对外不炒作,不宣传”的要求,但是周一开市,李宁公司股票上午就上涨了5%。 企业家李宁 如果你了解李宁,那么你应该知道,在那一刻,李宁就是那个运动员李宁,他的头脑中根本不可能去思考和盘算什么商业上的附带受益。但是阿迪达斯的酸醋味,或许正是对李宁转型为企业家以及李宁公司最好的肯定。 事实上,当李宁在18年前创立自己的公司时,订货会上根本无人问津,最初的几年日子过得和所有的小企业一样磕磕碰碰,但是创始人李宁在关键时刻的几个关键决定,改变了这个公司的未来。 退家族化。李宁自己卸下总经理职务,去补上运动员最缺的学业,到北大读MBA。他将重任交给一起创业的陈义红,并劝退了所有在公司工作的亲戚,甚至是当年体操队的战友,同时要求陈义红的亲朋好友离开公司。 北上。诞生在广东三水的李宁公司,告别了有恩师情谊的李经纬,成立北京李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李宁的目光已经不再局限在广东,甚至中国,这个世界冠军的目标是全世界。 研发。李宁在广东佛山成立了中国第一家运动服装和鞋的设计开发中心。对大多数当时还流连贴牌生产丰厚利润的中国制造商来说,这是难能可贵的决定——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做如此巨大的投入;更不是所有人都能承受回报期也许遥遥无期的煎熬。这是李宁向耐克、阿迪达斯等跨国体育运动品牌学习修炼内功的开始,在此之前,更多的学习仅限于广告和市场营销。 数年后,李宁再次对自己的公司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将公司交由职业经理人团队管理。财务总监的张志勇被委以重任,这使一个原先的家族企业向现代企业彻底转变。张在接下来两年多的时间里让公司年销售额突破10亿元。 在李宁的首肯下,张志勇开始按照自己的思路改造公司,尤其是请来大量职业经理人,比如出身路透集团的CFO陈伟成,来自杜邦公司的公共事务总监张小岩,而来自宝洁的伍贤勇负责鞋和服装产品。 李宁知道打造国际化的“中国品牌”是自己的梦想,但靠他自己却无法完成,必须有丰富跨国公司经验的职业经理人团队才可以帮助他实现。 大度和善于用人,是公司内部与李宁接触较多的高层管理人员对他的评价。更重要的是,李宁的目标非常坚定——“在我们面前有很多赚快钱的诱惑,需要去努力克服”,李宁着眼于长期的投资回报,因此始终坚持只在体育用品行业发展。一位高层管理人员这样说。在公司内部看来,正是李宁本人的态度,才使公司管理权的交接得以顺利完成,并在2004年实现上市。 事实上,李宁的身影今天更多地是出现在公益活动现场,本人已经逐渐淡出公司管理。但与此同时,他的品牌却日渐成功。年初,美国市场研究机构体育用品情报(SportingGoodsIntelligence)针对全球体育用品产业公司推出了市值排名表,李宁公司在世界综合性体育用品商的排名中超越爱世克斯,排在耐克、阿迪达斯和彪马之后,位列第四。如果把这也看作是一次奥林匹克竞赛,那么李宁冲击奖牌的目标已经越来越接近。 如果说李宁1988年没有实现完美的退役,但20年后的这场踏云飞天夸父逐日般的完美奔跑,令其完成了运动员身份的跨越巅峰,那么他创立的这个同名品牌,要想实现同样的成就,现在还面对着漫漫征途。 对于李宁这个品牌来说,在一个更大舞台上,去角逐一个“团体项目”的奖牌,依旧需要李宁的那股精神力量。而对中国来说,李宁正在角逐的这块奖牌的分量,丝毫不亚于奥林匹克的任何一块金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