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叶 檀 全球主要央行的联合救市没有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道琼斯指数、标准普尔500等主要指数在半天至多两天的上扬后,便来回震荡向下探求。越来越多的人把这场金融危机与1929年这个年份联系在一起。 我们正在经历一次痛苦的经济衰退周期,认为美国虚拟经济没有重创实体经济的人忽略了一个事实,美国GDP的增长主要来自消费与金融产业,金融风暴重创的就是消费与金融产业,说对美国实体经济没有影响是痴人说梦。 一些人抱有幻想,认为中国实体经济不会受资本市场下挫的影响,因为中国内需市场庞大,从历史经验来看,2001年到2005年四年的大熊市,GDP在高速增长,而2004年开始上海房价调整,很快就转头向上。这种说法没有看清楚一个事实,这次全球金融风暴,决不止于资本市场,已经蔓延到实体经济,对于中国同样如此。这正是这次风暴的可怕之处所在:从虚拟经济直接伤害到实体经济根本,引发一轮漫长的经济衰退期。 再好的救市手段都无法左右经济周期,只能减少市场的痛苦。美国政府的救市举措,从实质上来说,救的是金融机构而不是美国经济,他们没有找到针对美国金融肿瘤恶性膨胀的抗体,只是通过最大量的输血,让市场不至于休克而死。虽然伯南克、保尔森坚信这是最好的办法,挽救金融机构等于挽救美国经济。 我国同样在救市。到目前为止,出台的救市核心政策是放松信贷:8月4日,提高商业银行新增信贷额度5%;9月11日,提高外资银行贷款额度15%,帮助中小企业融资;9月 15日,降低贷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为股市、楼市打强心针;10月8日,降低存贷款利率0.27%,同时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并暂停征收利息税。 这样的救市举措杯水车薪,治标不治本。现在的实际情况是:由于中小企业生存困难,银行不愿意贷款,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等同于向中小企业发放“遣散费”;而由于产品价格下降,市场下行,大企业又不愿意向银行贷款。因此,央行放松信贷起不到什么作用,银行和企业对信贷放松政策并无好感。 钢材价格在短短一个月内跌去近2000元/吨,全国几乎所有钢铁厂陷入生产一吨则亏损近千元的窘境,不得不宣布限量减产保价。全国发电量连续两个月下降、航空公司客运量连续四个月下降。中小企业更不乐观,最近江苏、浙江的两家民营企业老板失踪,东莞最大的玩具制造厂和俊公司关门,造成6500名员工失业。下半年以来,已经有大批中小制造企业关门,倒闭潮将延续一到两年。今年末、明年初,是信贷回收期,也将是中小企业倒闭的高峰阶段。

乐观者没有认识到,我国的经济状况是全球经济衰退期的反应,影响远远超出了虚拟经济的范畴,在向实体经济蔓延。救市急如星火,近二十个省、市政府开始全面救楼市,被中央政府默许。楼市政策出现转向,下一步,政府投资会增加,但如果不调整经济结构,我们将会迎来下一轮产能过剩。 最佳的经济救助手段,就是降税、退税,让企业得以生存,度过严冬。同时,通过开放行业投资门槛,使社会资源得到最佳匹配。在此关键时刻,有两条相互矛盾的统计数据让我们不得不予以关注——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8%,比上年同期回落4.7个百分点,创下自2002年8月以来的新低;而大型国企盈利能力仍然高企不下。没有上下游产业链条的健康发展,任何企业想要独自获得丰厚利润,都是不现实的。最终,将遭到经济规律的惩罚。 叶檀 资深财经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