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晓波 坚持惜贷的政府与渴望资金的民营企业好像两个把头浸在海水里的人,现在就看谁先沉不住气了。不过,民营企业的“内伤”显然已经造成。

就在眼下,中国的民营企业正经历2004年以来最严峻的生死考验。 飞跃“饮鸩” 最近,在民营经济最发达的江浙地区,最轰动的公司新闻是中国最大的工业缝纫机企业——飞跃集团据传向政府提出破产申请。飞跃一直被认为是“中国制造”的典范,创办人邱继宝低调而务实。2002年前后,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去飞跃调研,对他的经营理念颇为欣赏,当场戏称他是“国宝”。在企业家云集的浙江省,邱继宝也是一个明星,在2007年“胡润百富榜”上,以25亿元身家居第328位。 5月底,飞跃突然被曝“资金链断裂”,因欠下巨额贷款,加之债权人逼债,企业陷入困境。据上海《东方早报》的调查:飞跃的银行贷款总额约为9亿多元,在资金断裂新闻出现后,台州及浙江政府相继承诺给予拯救。不过,对飞跃造成更大威胁的金融危机来自它的巨额地下民间借贷。一直到现在,这还是一个保密数字,金额应在1亿元到20亿元之间。另一个保密数据是,民间借贷的利率。6月中旬,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在一个调查中披露:目前温州(包括附近的台州)地区的民间借贷,最高利息达到了120%!这是一个疯狂的数字。对于身处温台经济生态圈的飞跃集团,真正的危机是在这里。 飞跃的资金之困正是“中国制造”的一个危机缩影。近年来,随着原材料及人力成本的上升,原本就利润空间狭小的制造企业更为艰难,工业缝纫机受上下游产业的压迫尤大。飞跃前些年快速发展,在危机到来之时,便顿时发生断血之虞。邱继宝曾对媒体承认:“我就是太相信规模经济、园区建设、先进装备、新型工业化、国际化万岁、出口万岁。这些东西投入巨大,等产出时,就觉得费用这么大!”在这种危机时刻,金融机构的支持和介入便显得十分重要。可是,长期以来,中国的银行体系对民营企业——尤其是制造企业缺乏扶持的热情,飞跃被迫向地下金融业求助,其高额利息无疑是饮鸩止渴。 民企窒息 邱继宝这样的明星企业家况且如此,其余中小民营企业的惨状可以想见。仅今年一季度,台州就发生涉及银行融资的企业关停或企业主逃匿事件28起,危及银行债权2.18亿元,地下借贷的恶性破裂事件数倍于此。另据温州市经贸委不久前公布的“2008年一季度行业发展情况调研”结果显示:在温州全市26个重点工业强镇的23470家企业中,停工半停工比例达到了6.3%,部分工业强镇这一比例达10%!在华南的东莞、中山等地,景象类似。 邱继宝困局实际上展现了当今中国金融政策的不适应。民营企业是“中国制造”神话的创造者。可是长期以来,它们的发展一直受到两个方面的巨大挤压。其一是被国营资本垄断的上游资源行业的成本压迫,在几乎所有原材料的供应上,它们没有任何议价能力;其二就是一直缺乏正常的金融扶持,每当经济危机出现时,它们就是第一个被抛弃的对象。事实上,这两大挤压也正是中国经济畸形的两个大病灶。 政策困惑 当今中国正进入通货膨胀的通道,这是1992年以来所未有。而中央政策的摇摆让经济列车陷入更大的危机。一直以来,“中国制造”的外贸拉动和国内房地产的繁荣,是中国经济高速成长的外因和内因。如今,外贸遭到成本压力狙击,地产业也陷入低潮,经济学家们已经找不到成长的“火车头”。更让人不解的是,在这样情形下,中央政府一直不放弃银根紧缩的政策,银行准备金率已经上调到17.5%的历史最高水平,再考虑到2%左右的超额准备金率,总的存款准备金率已接近20%。 一个让人好奇的现实是,坚持惜贷的政府与渴望资金的民营企业好像两个把头浸在海水里的人,现在就看谁先沉不住气了。不过从现在的景象看,民营企业的“内伤”显然已经造成。 (本文作者系蓝狮子图书出版人,财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