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制造商、经销商到政府决策部门,诸多力量正在合力塑造中国内地的汽车产业文化
---------------------------------------------
改革开放30年后,中国这个传统上靠两个轮子(自行车)行进的国度,正加速向四轮(汽车)行进过渡。中国的汽车产销量在过去8年中增长了3倍,在2007年各达到约880万辆,虽然这一增速今年以来受股市下跌及物价指数增速提高等因素影响而有所放缓,但中国依然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汽车市场。“只要宏观经济形势不发生任何突变,中国汽车市场就应该能够持续增长,”J.D.Power亚太中国区总经理梅松林表示。 中国人喜爱汽车。于4月20日至28日举行的2008年第十届北京国际汽车展就吸引了70万人参观,参展汽车也达到890款。中国人希望购置属于自己的汽车,其中不少人还不惜重金争购可成为身份地位象征的豪华车。此次北京国际车展期间,共售出了32辆豪华汽车,总价达人民币7600万元,其中包括一辆售价2450万元的布加迪威龙(BugattiVeyron)、一辆800万元的劳斯莱斯幻影(RollsRoycePhantom)、总价1390万元的3辆宾利(Bentley)和20辆每辆均价150万元的玛莎拉蒂(Maserati)。 自大约10年前开始中国政府鼓励私人购车以来,汽车已经渗透到百姓生活的各个层面。过去对于城市居民来说感觉遥远难及的郊区,如今已成为一日游的热门景点。打开电视机,天天守着看电视连续剧的老奶奶可能对越来越频繁插播的汽车广告感到不耐烦了。上街购物时,追时髦的女士又添了一个新嗜好——为自己的爱车挑选装饰品。汽车和驾驶也成为了办公室里永不过时的闲谈话题。 不过,汽车销售量剧增也给中国带来了相应的挑战:中国道路交通的基础设施尚不足以迎接私人汽车保有量的爆炸式增长;上下班高峰期间,城市中心地区的道路拥堵得好像停车场;汽车尾气排放加剧了北京和其他城市的大气污染;而汽油需求量大幅攀升也给中国的石油供应平添了莫大压力。同时,大量缺乏经验的新司机上路也推动中国的交通事故率攀升,在全世界名列前茅:去年全国就有超过8万人死于交通事故。 所有这一切,构成了中国汽车业革命式的成长。本次的特别报道就是通过对八位影响和塑造中国汽车文化的关键人物的介绍,而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出中国汽车业长足的进步。这些人物中,有北京最受欢迎的汽车驾驶学校校长,有国产品牌奇瑞(Chery)和吉利(Geely)汽车的最高经营和决策者,还有劳斯莱斯公司(RollsRoyce)负责亚太区事务的加拿大籍高级经理。他们的故事凸显出,汽车消费者正日益成为中国汽车文化的主角。如今,中国的人均汽车保有量比起发达国家来还相当低,J.D.Power的统计显示,中国目前每1000人中仅拥有20辆私人汽车;相比之下,美国则每千人已拥有800辆私人汽车。如此大的反差似乎可以给我们传递这样一个信息:中国汽车业未来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作者:李茸(CharlotteLi) 翻译:杨鸣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