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巨变 银行业巨变



◎  连 平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经历了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国银行业也发生了引人瞩目的巨变。当前,我们应客观理性地回顾中国银行业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历程,认真总结成功经验,继往开来,锐意创新,进一步深化改革和稳步推进对外开放。

  

  我国银行业三十年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

  

  中国银行业的三十年改革大体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4~1994年的国家专业银行阶段。1984年,工商银行从人民银行分设出来,加上原来的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以及1979年恢复的农业银行,这四家银行成为国家专业银行,人民银行则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

  

  第二阶段,1994~2003年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阶段。1994年实现了政策性金融与商业金融分离;1995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从法律上确立了四大国有独资银行的商业银行地位;1998年和1999年,通过注资、剥离不良资产又对其进行了财务重组。尽管取得了显著成功,但总体来看,这一阶段的改革主要还是以治标为主,治本明显不足。

  

  第三阶段,2003年至今的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阶段。此阶段改革是要将银行业改革由治标为主转移到以治本为主上来,通过标本兼治使之真正走上健康发展轨道。

  

  2003年,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深化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重大战略部署,从此拉开了以“重组-引资-上市”为主要内容和步骤的改革序幕。交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相继完成了股份制改造。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特别是近年的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我国银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一是现代银行体系基本确立。成功实现了由“大一统”银行体系向现代银行体系的历史性转变,形成了包括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等在内的多元化金融机构体系。

  

  二是整体实力明显增强。截至2007年底,银行业资产总量已达52.6万亿元,比改革初期增长了170多倍;不良贷款率已从原先的30%左右下降到6%,已经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银行的平均水平;拨备覆盖率达40%左右,风险抵补能力明显提高;资本充足率显著上升,80%的银行资本充足率达到8%标准,银行业整体抗风险能力增强;盈利能力大幅提升,资本利润率16.7%,资产利润率0.9%,均接近甚至超过国际先进银行水平。

  

  三是公司治理发生重大转变。通过引进各类资本对银行实行股份制改造,实现了银行业产权的多元化,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体制机制得到深刻变革,市场化的商业银行体制基本确立。

  

  四是服务功能全面提升。通过持续不断改革,我国商业银行不断转变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手段,提高服务效率,充分发挥银行业在宏观调控中的独特功能,在历次宏观调控中有效发挥了金融杠杆作用,有力促进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推动了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五是外部环境明显改善。法律环境逐步完善。《商业银行法》、《中国人民银行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以及《公司法》、《破产法》、《合同法》等法律法规相继颁布实施,为我国银行业稳健运营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监管环境进一步优化。在分业监管框架下,我国银行监管的方式、理念日趋专业化、科学化、国际化,极大地提高了我国银行监管的有效性,为我国银行业化解风险、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市场化运作环境逐步形成,商业银行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四自原则”(自主决策、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得到有效贯彻。社会信用环境逐步完善,信用体系建设有力推进,全社会信用文化环境正在逐步改善。

  六是国际地位大幅提升。我国银行业改革发展三十年来发生的变化、取得的成就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和一致好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

  

  我国银行业三十年对外开放成效显著

  

  我国银行业对外开放历程回顾和思路转变

  

  以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为时间分界,我国银行业对外开放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改革开放之初到加入世贸组织前。这一阶段的开放主要是配合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引进外资,结合对外资银行的监管经验,逐步规范和调整外资银行业务范围。第二阶段是从加入世贸组织至今。我国认真履行承诺,逐步开放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地域范围和客户对象范围,并根据需要,稳步推进和深化银行业对外开放。

  

  三十年来,我国银行业在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上都发生了质的变化。截至2007年底,外资金融机构总资产达到1.25万亿元,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外国银行分行57家、外资法人银行25家,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利用外资余额为823.2亿美元。

  

  总结发现,我国银行业对外开放思路经历了三个变化:

  

  一是从单纯引进资金到引进资金、技术和制度并举。开放初期主要是为了引进外资,弥补国内外汇资金缺口。随着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资的迅速增长,我国外汇储备日益充足,银行业开放逐渐从引进资金转向引进先进技术。近年来,伴随新一轮银行改革的推进,对外开放思路进一步转变。引进技术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引进资金增强资本实力、引进制度完善体制机制三者并举,已经成为目前银行业对外开放的主要思路,特别是流程银行、事业部制、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等制度成为中资银行引进和学习的重点。

 中国巨变 银行业巨变
  

  二是从注重业务合作到注重股权合作。本世纪之前,中外资银行的合作主要在业务层面,比如资金拆借、银团贷款、代理清算等。近年来,思路有所调整,虽然业务合作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但双方更加注重股权合作。截至2007年底,共有25家中资银行引入33家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总额212.5亿美元。股权合作推动了中外资银行之间的资本、技术、业务和管理的全面合作,加大了双方的合作深度和广度,有利于实现“双赢”的目标

  

  三是从“请进来”到开始尝试“走出去”。由于中资银行在效率、技术、人才等方面与国际先进银行都存在明显的差距,“请进来”一直是银行业对外开放的主要思路。近两年来,中资银行整体实力大幅提升,竞争力显著增强,而外资银行受次贷危机的影响实力有所减弱。因此,除继续坚持“请进来”的战略外,部分中资银行开始尝试“走出去”,明显加快了海外发展步伐,积极通过并购、设立新机构等方式,拓展海外市场。比如,工行收购了南非标准银行20%股权,国开行收购了巴克莱银行3%的股权;交通银行设立法兰克福分行、澳门分行,招商银行在纽约开设分行,中国银行在英国设立子银行,等等。

  

  通过对外开放,中外资银行初步实现了“双赢”

  

  从中资银行的角度看,与国际战略投资者的合作取得了以下成效:第一,资本充足率显著提高。2007年末,我国商业银行加权平均资本充足率为8.11%,首次超过8%,抵御风险能力大大增强。第二,股权结构更加多元化,公司治理结构更加完善。第三,通过国际战略投资者提供的技术援助,大大提高了风险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流程银行建设等方面的管理水平,推动了战略转型;第四,通过双方在部分领域(如信用卡、财富管理等方面)的业务合作,推进了新兴业务的快速发展;第五,利用国际战略投资者在境外的网络,为客户提供更好的全球服务;第六,提升了市场形象。

与此同时,外资银行在我国也实现了较快发展。截至2007年底,有外商独资银行24家、合资银行2家;有23个国家和地区的71家外国银行在华设立了117家分行,有47个国家和地区的193家银行在华设立了242家代表处。外资金融机构的资产达到1.25万亿元,占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的比重由2003年的1.5%上升到2.4%。另有57家外国银行分行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50家外资银行机构获准从事金融衍生品交易业务。此外,国际战略投资者参股中资银行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借助于中资银行在国内的机构网络,扩大了营销渠道,提升了其为境外客户服务的能力;二是中资银行市值飙升、盈利快速增长、人民币稳步升值,外资银行获得了巨大的三重财务收益。

  

  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进一步提升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回顾我国银行业三十年改革开放的实践,可以总结的方面有很多,体会最深刻、对未来昭示意义最深远的一条,就是要坚定不移地高举改革开放的大旗,坚持市场化取向的改革和循序渐进的开放不动摇。

  

  2005年和2008年,市场上两度出现了金融资产“贱卖论”。笔者认为该观点是完全站不住脚的,以交行引进汇丰银行为例。2004年,汇丰银行以每股1.86元入股交行,无论是与交行每股1.06元的净资产比,还是从1.76倍的市净率来看,这一价格都是合理的,而且该价格高于同期国内股东的入股价格。2005年,交行在香港市场以每股2.5港元发行定价,其市净率和市盈率均高于同类银行股发行时的平均水平。更重要的是,通过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中资银行实现了“引智”与“引制”的战略目标,有力地促进了银行公司治理的改革与完善。此外,按目前的股价计算,国家财政为交行财务重组买单实现了增值。

  

  但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由于国际金融市场经常处在动荡不安之中,少数西方国家金融殖民主义思维继续作祟,对外开放必然带来金融安全问题。虽然总体上看,我国金融安全并未受到重大威胁,仍存在一些潜在的不安全因素。比如:一些外资金融机构总是千方百计绕开法律限制寻求控制中资金融机构,注重短期收益的投资公司参股或控股中资银行会加剧金融市场波动,外资服务中介垄断我国银行服务市场带来重大金融信息安全隐患等等。

  当前,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已经取得阶段性成功,下一步,应继续深化改革,稳步推进对外开放,进一步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同时注意维护金融安全。

  

  第一,进一步深化内部体制机制改革和优化业务流程。与国际先进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在内部体制机制上尚有较大差距。应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建立更加专业化的董事会,强化董事会的决策功能;着力打造统一、分层、专业、协同的营销机制,提升客户服务能力和经营效率;不断健全和完善权责明确、分工协作的产品创新机制;进一步推进流程银行建设,增强业务条线功能,因地制宜地实施事业部制改革。

  

  第二,加快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切实提升风险管理能力。股改后,我国商业银行尚未经历一个完整经济周期的考验,风险管理能力有待考验。一是要确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覆盖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二是进一步强化公司治理层面的风险管理职责,理顺各部门的风险管理分工机制;三是尽快健立健全专职风险管理部门的设置;四是完善贷后管理各项职能,强化对信贷风险的集中监管力度;五是进一步引进并应用经济资本、内部评级法、VAR等量化的风险管理工具,提高风险管理技术。

  

  第三,进一步深化与国际战略投资者的合作。在公司治理层面,中资银行应发挥境外投资者提名董事的专长和经验,使之积极参与董事会的战略决策,境外投资者可以借此机会加深对中国市场的了解;在管理层面,双方应进一步加强在风险管理、内部控制方面的合作;在业务层面,外资银行有经验、品牌和技术,中资银行有客户、网点,双方应重点在信用卡、个人金融、国际等领域进一步加强合作。

  

  第四,坚持谨慎的“走出去”战略。次贷危机为中资银行的海外扩张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但由于中资银行拓展海外市场缺乏经验,应谨慎实施“走出去”的战略。

  

  第五,开放的同时应注意维护金融安全。一是对外开放必须与国内金融法规的建立、金融机构抗风险能力以及金融监管的水平相适应;二是放宽对外资银行市场准入限制的同时,也必须加强对外资银行市场准入的管理;三是尽快制订《外商投资与国家安全法》,制约外资机构企图控制中资金融业和其他关键行业的行为;四是加强中资会计师事务所、评级公司和大型机及软硬件制作等银行服务企业的建设,打破银行中介服务市场外资垄断的格局。

  (作者系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34217.html

更多阅读

中国银行排名 中国银行实力排名 2016

一提起中国的银行业,便是国有五大行。外滩黄浦江畔,工行、建行、中行、农行、交行位列其中,交相辉映。 但是除了这国有五大行外,招行、中信、浦发、民生各行又是什么状况呢?本文从总资产以及控股情况做一简要分析。2012年标普报告显示,与

当前中国投资银行业简析_童雪菲 蒋雪菲

一 绪论大发展——投资银行作为资本市场纽带和灵魂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中国证券市场历经近二十年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并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截止2008年4月,我国沪、深两市共有股票、基金、债券、可转换债券、权证等各类上市证券共

和平里一小的巨变 有关感受中国巨变小报

和平里一小的巨变和平里一小坐落在和平商业大厦的后面,前几天需要返校,刚走到大厦,抬头一看,心中一惊,啊!怎么走错路了?定睛一看,要不是“和平里一小”的校牌,我恍惚来到了鸟巢。高大的钢支架,不规则的矗立着,分出两个非常高大的门,一座门朝西,

中国巨变 我的成长 印度巨变的背后

  中印模式并不相同,然而有一个相似点令人印象深刻,就是对“原生的”企业家精神的内在依赖      比尔·费舍尔   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   IMD国际经济学教授      许多年前我做学生时,大学第一年的经济学教科书第一章

声明:《中国巨变 银行业巨变》为网友梦回千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