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卫星技术、数字化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进步,以及这些技术在广电、通信领域的全方位渗透与应用,传统媒介的界限渐渐模糊,手机电视、网络电视、多媒体技术等等。现代大众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传统单一的媒介传播方式进化成多元复合的媒介传播方式。
![网络传播的影响力巨大 电视在大众传播中的作用巨大](http://img.413yy.cn/images/a/06020206/020610124195771568.jpeg)
“长卷舒展,活字跳跃;圣火激荡,情感喷放。他们用人类共通的语言,让五千年文明跃然呈现,那一夜,中国惊艳世界”。这是2008《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张艺谋奥运团队的颁奖词。让我们共同回到2008年8月8日的晚上,全世界有40多亿人守在电视机前看奥运会的开幕式:一个电视短片来拉开了演出的序幕,短片的内容是中国国画的创作过程,从纸张的制作到国画的装裱完成。我们都可以清楚的记得,那个短片带有典型的中国国画的特色,这个传播的过程并不是简单的由现场的演员在镜头前完成的,而是事先处理编辑好的视屏短片,画面及其精美、写意。现在我们来看它的传播过程是怎样完成的?传者——视频——电视——受众。另外鸟巢场地中央的巨大画卷,它贯穿了奥运会开幕式的整个文艺表演部分,可谓是文艺表演整体中的不可或缺的部分,是经典中的靓点。然而我们都知道那不是真正传统意义上的中国画卷,而是用多媒体技术制造出来的真实的“视觉幻象”,这是技术的胜利,包括鸟巢碗边上的奥运圣火传递的一系列画面都是由投影仪投射而成的,这都属于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是首次如此大规模的使用多媒体技术,包括大规模使用LED技术,都是一次突破。 “多媒体”从大众的角度来看,一般理解为多种媒体的综合;从专业的角度来说,多媒体是计算机和视频技术的结合,它代表数字控制(电脑)和数字媒体(音视频)的汇合,当电脑的能力达到实时处理图像和声音数据流的水平,多媒体就诞生了。它的传播形式也是颠覆了传统单一的媒介传播方式,由传者——多媒体——电视——受众的复合形式完成了传播过程。在媒介美学学者赫伯特·泽特尔的研究下,他已经不再把大众传播媒介看作一种中立的信息发布渠道,而是把媒介看作在编码、解码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元素。这也和传播学者麦克卢汉的“媒介即信息”的观点有些暗合,其实这种现象在电视新闻节目中已有先例,最明显的就是中央二套新闻节目《第一时间》之‘马斌读报’,该节目已经不是以往解说配新闻画面的形式,它的传播方式已经是传者——报纸——多媒体——电视——受众。在这种传播模式下,报纸、多媒体、电视等大众媒介已经成为了传播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新闻元素,媒介之间已经不是表现为时间上的前后相继的关系而是融合后协作的整体,它的传播效果比以往有了质的飞跃。 现在的传播方式突破了以往单一的传播模式,它的先进性和良好的传播效果得到了充分的验证,而这种传播方式产生的原因何在?我认为与以下几个方面是分不开的: 首先,我们来看以上列举的传播方式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其传播过程的最终媒介就是电视。电视作为上世纪30年代产生的媒介,以其先天性的优势,主导了整个传媒领域,声画结合,图文并茂,革新了传统的“读字时代”,引领了“读图时代”的到来,现在的大众是生活在紧凑的节奏中,讲究的是效益,他们就是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追逐效益的最大化,现在感性的时代重新占据了主流地位。理性的文字只能辅助感性来认识事物。再者电视的覆盖面积是超广的,特别是有了卫星电视,数字电视之后,其他媒介的传播范围和时效性更是无法比拟的,所以说其他的大众传播媒介只好“借鸡生蛋”。 其次,电视作为一种时空艺术,它改变了传统的时空观,同时又创造了新的时空观念。 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开幕式上,有这样一幕:“一个年轻的鼓手对着现场的一个大屏幕敲鼓,大屏幕里所播放的是一个在奥林匹亚古运动会场里的一个年轻人同样在敲鼓,相向而视,两个人之间产生了某种默契,先是交替敲打,最后达到了节奏上完全的同步”,这场演出代表了古今的同步和奥林匹克精神的传承与不朽。这个经典的创意从此被历史铭记,试想没有电视,没有这个媒介,这个经典的创意是很难实现的。而全世界又通过电视直播领会了这其中的奥义。 再次,“媒体整合”是近几年出现的一个理念,在整合的促进和新技术发展保障下,“媒介融合”应运而生,已经成为一种无所不在、影响巨大的现象。“媒介融合”最早是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的浦尔教授提出的,其本意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这种关于媒介融合的想象更多的集中于将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介融合在一起。当今又扩展到网络、多媒体领域。媒介融合是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最初的媒介融合是组织之间的融合,他们大多是通过外部的力量来完成的,实际上还是一个十分松散的集合、各自为战; 后来发展到“资本融合”阶段,市场这个“无形的手”使它们分工协作,效益提升;如今媒体融合所处的阶段是“传播手段融合”阶段,从小范围来说指利用新技术改造传统媒体;从大范围来说指大型的传媒集团将不同媒介的传播手段在一个大平台上进行整合,实施这些媒介之间的内容相互推销和资源共享。电视对现代大众媒介的传播与融合也正证明了这一点。 最后,科学技术的鼎新是电视对现在大众传播媒介传播的有力支撑。电视本来就是兼容性极强的,在横向方面,它兼容了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美术等各个领域的优点;在纵向方面,无论是模拟信号还是数字信号都可以为我所用,特别是数字技术的产生促使电视更加愿意充实和丰富自己的传播方式和内容,并且便于储存、修改、传输,电视的转播画面也从原来的“拍摄阶段”转入到“制造阶段”,这就把传播的主动权牢牢的把握在自己的手中,同时可以创作出高于现实生活的文化艺术精品。在奥运会的开幕式当中,给我们最震撼的就是活字跳跃的那一幕,他们是如何协调的那么完美呢?“计算机仿真技术”,创作者就是通过不断的编制和修改数字仿真程序,将跳跃的活字演绎的那么生动、完美、震撼,最终才付诸于人的实际行动。 电视对现代大众媒介的传播从表面看只是一种传播形式的变化、是技术上的进步,其实在其背后包含了理论的进步、传播理念的革新和社会的发展,有其深层的内在原因,不可小觑。 参考文献 2.视觉传播概论/任悦著.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