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工集团董事长王民:“重组不再找外国人,要控股”

 徐工集团董事长王民:“重组不再找外国人,要控股”


为凯雷集团“苦等3年”的徐工集团,终于在并购协议刚过期的7月开始大规模独立重组。

    侯隽/北京、徐州报道

  2008年7月7日,徐工科技(000425.SZ)与南京春兰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下称“春兰汽车”)的股东——江苏春兰自动车有限公司签署《股权转让意向书》,购买其持有的春兰汽车60%的股权。

  7月10日,徐工科技的母公司——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徐工集团”)又发布公告,宣布徐工科技通过定向增发形式,将收购徐工集团下属盈利能力最强的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下称“徐重”)以及徐州工程机械集团进出口有限公司(下称“徐工进出口”)等企业的股权,同时计划公告发布下一周内明确拟收购资产的范围,编制资产重组预案等相关材料。

  7月18日,拟收购资产范围划定,徐工科技确定拟收购徐重、徐工进出口、徐工专用车辆有限公司、徐工液压件有限公司、徐工随车起重机有限公司、徐工特种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等企业股权,以及徐工集团试验研究中心相关资产和徐工集团拥有的相关注册商标所有权。

  徐工集团在十余天时间连续做出如此大的动作,各大证券公司纷纷发布报告,认为徐工集团重组大幕已经开启。

  从2005年“徐工凯雷合资案”以来,徐工集团一直备受外界关注,但其低调保守,鲜少接受媒体采访。日前,《中国经济周刊》随搜狐2008“中国制造全国行”前往徐州,深入徐工集团厂区,专访了徐工集团董事长王民与其他高层管理人员,试图一探徐工集团重组路径。

  “重组不再找外国人,要控股”

  近年来,我国工程机械行业龙头企业的发展令人瞩目。根据最新公布的全球工程机械50强排名,徐工集团排名第11位,是排名最前的中国企业。同时上榜的中国工程机械企业还有中联重科(000157.SZ)、三一重工(600031.SH)控股股东三一集团、柳工(000528.SZ)等另外7家。

  2007年,徐工集团收入突破300亿元,但竞争对手也在飞速发展。中联重科2007年营业收入已接近150亿元,柳工2007年的主营业务收入也超过100亿元。

  不仅国内同行快速发展,国外资本对中国市场也在虎视眈眈,以重型机械业的“巨无霸”卡特彼勒为例,卡特彼勒去年的营业收入超过400亿美元,它一直紧密布局中国,通过惯用手法以成立控股合资公司的方式得到了一些产品线,然后逐步增资扩股直至最终独资来掌控市场。

  面对国内国外的境况,徐工集团会如何洗牌布局呢?

  “徐工真要找合作伙伴,我们不找老外了,我们找中国人,要控股。”徐工集团董事长王民直截了当地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王民说这番话是有原因的,作为争议漫天飞的“徐工凯雷合资案”的核心人物,几年来他一直处在舆论的风口浪尖,如今他如此坦率,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还是已经胸有成竹了呢?

  2005年10月,美国凯雷集团从参与竞购的30多家国内外企业中胜出,宣布出资20.69亿元人民币等额的美元购买徐工集团全资子公司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下称“徐工机械”)82.11%的股份,另有两个6000万美元的增量投资也将陆续注入徐工机械,最终合资公司凯雷徐工拥有徐工机械85%的股权。一时间,围绕“是否贱卖国有资产”、“外资进入是否危及产业安全”的讨论沸沸扬扬。最终,尽管凯雷收购比例从85%降至45%,仍然没有获得有关主管部门批准。为凯雷集团“苦等3年”的徐工集团,终于在并购协议刚过期的7月开始大规模独立重组。

  另一方面,王民透露,徐工集团已正式决定从和卡特彼勒合资了十几年的卡特彼勒(徐州)有限公司退出,“把目前徐工集团持有的很小的一部分股份转让给卡特彼勒,再成立自己的挖掘机公司。”1995年,徐工集团与卡特彼勒合资成立卡特彼勒(徐州)有限公司,生产液压挖掘机,公司总投资8200万美元,中外双方的股份比例为40∶60。合作之初,合资公司连亏三年。1997年,卡特彼勒要求追加二期投资,在地方政府的干预下,徐工集团卖掉了40%股权中的一半以上,剩下了15.87%的股份,基本丧失了在合资企业中的发言权。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根据约定,合资企业成立后徐工集团将不得再生产挖掘机,为此,徐工集团还专门将其原本拥有的挖掘机工厂从总公司剥离出去并改制出卖。这样的条约不仅对于徐工集团这样一个大企业来讲非常不利的,也在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中国挖掘机的技术短板。

  如今,王民坦言,徐工集团对于改制的期望并未改变,还会寻求多种可能方式实现体制创新。

  当年“市场换技术”并不成功

  “我们要投资2个亿进入挖掘机市场,经营班子、技术人员、制造工人、制造场地已经到位。产品将会涉及大中小各类挖掘机。我很欣赏我们公司网站上的说法,叫正宗徐工血统挖掘机隆重登场。”王民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据介绍,徐工集团今年内就可以生产出400台小型挖掘机。“我们的定位是成为国内最高水平的挖掘机生产企业,3年内实现10亿元销售额。”

  事实上,徐工集团的研发中心一直在进行自我研发,做了相当多技术储备,对进入挖掘机市场酝酿已久。

  徐重总经理张玉纯告诉记者,他这次参加汶川地震抗震救灾,看到的挖掘机产品多是外国品牌,他说,与外国大牌产品相比,我国挖掘机生产水平仍处于低档次、低量的阶段,自主投资生产势在必行。徐重另一位相关负责人感慨地说,“我们和卡特彼勒合作生产挖掘机,人家很警惕,初期还给我们做一些管理方面的培训,后期就没有什么动作了。我们不仅没有获得卡特彼勒的技术,基本的投资收益也没有得到。”王民也同样表示:“现在看来,这种合作没什么意思。”因为当年的“市场换技术”非但没有让徐工集团取得国际高端挖掘机的制造技术,反而阻断了其在该领域发展。

  王民坦言,“徐工目前面临三大困难:第一,国际化的经验不足,面对外资的竞争要竭尽全力;第二,体制上,我们是否有真正的突破。这也是‘天花板’;第三,还有核心技术的突破,成本的管理和控制,这些都是大问题。”作为一家国有集团公司,体制创新是徐工集团目前的当务之急,再不突破体制的瓶颈,很难再加快发展的步伐。在采访中,记者能感受到徐工集团对突破体制之困的殷切企盼。

  徐工集团的一位工程师对记者说:“我们最有竞争力的是拥有较完善的基础零部件配套体系,这是国内其他企业所不具备的。”收购春兰汽车,弥补其在重卡方面的空白,也是徐工集团完善产品链的重要一步。

  按照划定的拟收购资产范围,完成收购后,徐工科技业务将覆盖起重机(汽车、履带、随车)、混凝土机械、铲土机械、路面机械、小型工程机械等领域,成为业务板块最全的工程机械上市公司,并且新公司收入规模也将超越现有的中联重科、三一集团两大工程机械巨头,成为中国工程机械第一股。

  “改制不仅仅是为了钱”

  根据徐工集团的数字统计,自2006年起两年来,徐工集团的业绩以每年50%的速度递增。去年实现营业收入308亿元,比上年增长52%。今年1月-5月,已经实现了186亿元营业收入和9亿多利润,有望全年实现400亿元营业收入并出口创汇10亿美元。业内人士分析,按照徐工集团目前的发展速度,2010年前,徐工集团将进入国际行业内前10名,2015年进入前5名。

  “改制并不仅仅是为了钱,徐工需要的是一个机制和一个通道,一个进入国际市场的通道。”王民说。

  今年6月,徐工集团生产的80台装载机自上海港运出,这也是今年以来我国工程机械行业获得的最大单笔出口订单之一。与以往不同的是,它的出口目的地不是欧美等发达国家,而是新兴的国际市场经济体伊朗。王民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我们主打的品牌是起重机、压路机、装载机。徐工有自己的发展路程,分三步:第一步,产品走出去,包括服务、备件走出去,要建设代理商、销售网络。第二步,研发要走出去,就是人要走出去,要建立国外研发机构;第三步,企业走出去。国际市场是很有吸引力的,是很大的蛋糕,有很大的诱惑,但是也有很大的陷阱,但我们还是持谨慎的积极态度,继续前行。”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34023.html

更多阅读

安徽出版集团董事长王亚非:信息时代,更重深度而非速度

     尽管传统媒体处于被唱衰的尴尬境地,但安徽出版集团董事长王亚非却提出自己的观点,那就是纸媒诸多功能的开发其实才刚起步。2008年,安徽出版集团成功上市,成为我国新闻出版主业借壳整体上市的“第一家”。围绕纸媒和传统文化产

铁路信息化 规模亿元 徐工亿元信息化重构

7月9日晚9点50分。由徐州飞往上海的航班上,SAP公司高级销售经理刘心棋终于松了一口气,由他销售给徐工集团(下称“徐工”)的一个近亿元的大单的一期项目刚刚上线。整个项目涵盖了研发制造、采购物流、财务资金、销售和售后等多业务功

光明食品集团董事长 专访光明食品集团董事长王宗南

    三度操刀国企重组    光明食品集团董事长王宗南个人经历颇具特点。    王宗南1995年之前从政,担任过上海市黄浦区副区长。之后踏入商界,在自己熟悉的商业领域,展现自己的商业才华。    回顾自己的人生经历

王民:重组不再找外国人,要控股

为凯雷集团“苦等3年”的徐工集团, 终于在并购协议刚过期的7月开始大规模独立重组。 2008年7月7日,徐工科技(000425行情,爱股,资讯)(000425.SZ)与南京春兰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下称“春兰汽车”)的股东——江苏春兰自动车有限公司签署《

声明:《徐工集团董事长王民:“重组不再找外国人,要控股”》为网友长腿控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