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解析华尔街崩盘的基因:华尔街战争》
第三章:海啸袭来 华尔街金融大风暴引发的海啸不光是一个灾难,它更是一个催人反思的苦难。 而当海啸潮水退去的那一天,更多的人会聚集在华尔街这个苦难发生地,用大脑去思考,用心灵去感悟。 我们要用理性的思考编织出一条纽带,用所有在这场金融大海啸中的集体记忆,筑成一个人类共有的思想纪念碑。 第一节 华尔街的终结 “华尔街是一个抽象概念”,美联储主席伯南克说过。 现实世界的华尔街已经换上了新住户,使得它的象征意义减弱成了遥远的回声。 随着高盛、摩根士丹利的转型,华尔街走向终结。 多少年来,让人为之憧憬的华尔街已经不存在了,倒掉的华尔街终结了很多精英的职业梦想。 现在,华尔街的最后一批巨头也正在放弃曾给华尔街罩上光环的银行业务模式。 曾经成就梦想的天堂 现实中的华尔街依然还存在。 沿着公寓、健身俱乐部、餐馆、蒂芙尼珠宝店、博物馆与果汁摊走过去,就到了传说中的华尔街。华尔街其实就是一条普普通通的沥青路,沿路的几家店铺与普通的街道没有什么区别。 但在经济金融人士的心目中,这里曾经是成就梦想的天堂,正如好莱坞是电影明星的梦工厂和圣地一样。 百年一遇的美国金融危机是一场噩梦,对在华尔街工作的人来说,这是一场劫难,大量的裁员使他们首当其冲地受到了伤害。 离开的人暗自神伤,留下的人惴惴不安,甚至有人说,现在每天去华尔街上班就像是参加葬礼。 只有街角那只铜牛默默地站在那里,不会苦恼。很多中国游客都骑过这只牛。 在这条街的另一头,纽约证券交易所仍在营业,路上满是防止机动车入内的路障。 华尔街23号,这个金融界曾经最财雄势大的地方,系摩根财团的所在地。 当摩根与大通合并搬离华尔街时,这幢建筑成了店面。 华尔街63号的一层已经成了一家宝马汽车经销商的所在地。 华尔街37号以前的银行大厅去年也摇身变成了蒂芙尼珠宝店。出售昂贵首饰的蒂芙尼非常适合现如今的华尔街。虽然美国人和金融家现在无心买钻石了,但荷包鼓鼓的外国人仍然趋之若鹜,而华尔街正好挤满了外国人。这些人不是投资者,而是游客。 众多游客被推荐的参观地点是美国金融博物馆。

2008年1月,该博物馆迁到了华尔街48号——也就是亚历山大?汉密尔顿1784年创立的纽约银行曾经的总部所在地。 博物馆门口的一个标牌上写道:今天来参观,将来保护你的金融前途。还有一张写着巴菲特名言的招贴:“记住,股市只是狂躁的抑郁症患者。” 随着交易员们人去楼空,这条街道失去了激情的根基,开始变得让人绝望与死寂。 华尔街的经济颓势还影响了金融业人士的婚姻状况。纽约一名负责离婚事务的律师说,目前这类离婚案件不胜枚举。因为收入缩水,华尔街迎来了一个离婚高潮。 迄今,华尔街金融界已有12万多人失去工作,是2000年前后网络泡沫破灭以来最大规模的裁员,而未来两年预计还将再裁2万人。 随着各大投行掀起的裁员潮,华尔街失去了往日繁荣、热闹、紧张的气氛,就连在华尔街上匆匆行走的人都少了很多。以前挥金如土的华尔街金融人士开始精打细算,平日热闹非凡的酒吧、餐厅现在都冷清了很多,就连华尔街附近的购物商场也已经日渐萧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