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拉美 中国的增长对拉美意味着什么



出处:美国企业研究所 执笔:Megan Davy  2008年7月 编译:罗岳

  自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历经爆炸式增长,年均增速在9%上下,同一时期拉美年均增速只有2.5%,1983年最低,只有2.1%。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得益于自由化、工业化和赶超型增长战略,而拉美国家最受益于工业化的时代则是上世纪60到70年代。 

  两个可比的案例

 中国 拉美 中国的增长对拉美意味着什么
  与中国的区别在于,拉美的贸易保护主义盛行,采取明确的进口替代和补贴政策。这些措施的负面效应在上世纪80年代凸现出来,使之成为拉美经济失去的时代,不得不进行艰难的调整。而太平洋另一边的中国却为世界贡献了另一不同的成功经验,使发展中国家不得不思考自己在国际竞争中究竟应该扮演什么角色。

  这一时期,中国通过鼓励出口加快了经济由指令型向自由型转变的步伐,通过鼓励原材料进口,将其制造成产品向市场销售。中国的企业大量吸引海外直接投资,而政府对竞争力不强、服务于国内市场的企业(通常是国有企业)进行保护。上世纪80年代,拉美的做法恰恰与中国相反,在将大量国有企业私有化的同时,还加强了政府对贸易市场的干预,并不断制造壁垒,采取贸易保护主义。

  之后,虽然拉美经济开始恢复增长,但与中国相比却逊色得多,出口导向的企业也分布极不均衡。拉美经济调整重点在于恢复宏观经济的稳定,在制度改革上,很多拉美国家动员政治和经济资源的能力显得力不从心。拉美企业既从事内销,也向国外出口,他们不得不面对很多压力和障碍,比如腐败和法律缺位、信用水平低下、劳动力受教育水平不均衡、基础设施不完善。可以肯定的是,中国经济要在未来保持持续增长,必须在制度建设上下功夫。不过,由于拥有足够的投资和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国模式仍有望成为拉美将来效仿的对象。

  中国在世界市场的崛起对拉美未来的经济发展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有两大协同作用的现象值得注意。一是,中国和拉美都是具有很强可比性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世界银行将中国划归到低收入国家,拉美很多国家也被划到这一范畴),有利于我们对这两个地区的未来进行可以预期的比较。其次,中国和拉美的经济历史上缺少交往,政治和经济表现得相对封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地区的经济网络在对外交往中逐渐复杂化。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发现拉美有两个特征十分明显,这些特征都源自不彻底的改革,与中国差别巨大。从很大程度上说,这可能是地理位置的差距造成的。

  很多拉美国家像饥渴的巨人一样开发自己的自然资源,进而不得不更多依赖资源出口来换取经济增长。而中国却从日用品入手,创造出自己的经济繁荣,并与其他亚洲国家保持良好的经济合作关系。不过,日用品市场的繁荣也掩盖了中国经济一大问题:对低级技术的依赖将不利于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和繁荣。拉美国家中,比如墨西哥和中美洲的一些国家,现在也发现自己的出口产品结构与中国十分相似,他们的市场正在消逝。

  中国和拉美国家都应该重视投资环境的改善,对经济增长中的市场失灵进行校正。由于涉及到安全、移民和贸易问题,拉美国家的经济健康对美国至关重要。中国对拉美的挑战也将促使美国在促进该地区发展中发挥作用。

   中国:拉美的战略竞争者

  乍一看,中国与拉美并不构成直接竞争。拉美是土地丰裕型地区,自然资源禀赋程度较高,而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劳动力充裕型国家,制造业是其明显的优势。拉美也长于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虽然中国和拉美一样都寄希望于出口,但参与国际贸易的产品却与拉美不一样。不过,只有将中国和拉美进行对比才能看到二者竞争力不同的真实一面。

2005年,中国人均GDP为1700美元,与同期玻利维亚、海地和尼加拉瓜差不多。如果将生产出口产品的沿海地区和城市人均GDP进行单独统计可以发现,这些地区的人均GDP是全国人均水平的3倍,与委内瑞拉、智利和墨西哥相近。拉美文盲率约10%,而中国5个最富有的省份只有5%,但5个最贫困的省份为20%。与拉美相比,在劳动力质量和熟练程度上,中国在沿海和城市地区通过运用相似的劳动力素质、技术装备和资本配比水平,生产出了更多的产品。

  墨西哥和一些中美洲国家与中国具有更多的可比性,因为这些国家同样重视低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作为经济增长和解决就业的发动机。一些涉及到电子、服装生产线的领域,以及再出口产品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关税壁垒。换句话说,墨西哥和其他中美洲国家使用了与中国十分类似的产品生产机制,强化了其产品经济的基础,不过,它们并不具有全球竞争优势。对美国而言,这种劳动密集型的低技术含量经济有一定的地区比较优势,但随着中国实力的增长,中美洲国家经济战略的长期生存能力也面临挑战。

  能够分享美国进口市场使拉美产业更趋于集中化,从拉美国家对土地、技术和资本的投入可以发现,该地区在美国市场优势明显的行业集中在资源性产品及与之相关联的日常用品上,而中国在其他行业的制造业上的优势更明显一些。从国别分类来看,墨西哥的出口产品型经济与中国相似,甚至出口的产品类型也十分相似,智利则对资源出口严重依赖,相似性最低。

  目前,墨西哥和中美洲的免税加工出口区(maquiladora)凭借美国对其他国家制成品征收的关税而具备了一定竞争力,从而保护了这些国家在低技术含量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免受中国的竞争压力,使之可能在更高的工资水平下雇用劳动力。在这些国家,免税加工出口区的工资水平远高于其他部门。比如洪都拉斯,免税加工出口区的平均工资是4232美元,而人均GDP只有非免税加工出口区的五分之四。在墨西哥,纺织和服装加工贡献了70万就业岗位,在萨尔多瓦、洪都拉斯和尼加拉瓜,这一行业雇用率占制造业的20%-30%。非免税加工出口区现在已经成为这些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市场份额的损失可以更充分说明中国对拉美制造业形成挑战。1990-2002年,由于市场保护的原因,资源生产行业成为拉美市场份额中对美国出口损失最大的部门,但制造业对美出口没有受多少影响。不过在《多种纤维协定》失效后,形势就开始明显恶化了。2006年,签署《中美洲自由贸易协定》的6个国家对美出口下降了7%,其中萨尔多瓦最高,下降了12%。《中美洲自由贸易》和《北美自由协定》成员国制造业的未来所面临的威胁不容小觑。

  中国的低工资和较高的生产率使拉美国家的制造业面临很大的威胁,同时,拉美基础设施的落后也是该地区经营成本居高不下的重要因素。比如,拉美的电力成本是中国的2-3倍。尽管拉美的一大天然优势是靠近美国,但港口与其他运输设施效能低下也使这种区位优势大为削弱。

  拉美以服装、纺织和酒精生产行业为代表的还有没有希望?如果能够满足以下条件,就能够得到肯定的答案:假如墨西哥和中美国家政府在改善运输基础设施上多下功夫,降低用电价格,就将有助于他们的制造商能够同中国低成本、大规模的生产方式相抗衡。不仅如此,基础建设投资也将使所有在拉美地区经营的企业都会受益。

  垂直一体化是拉美纺织和服装行业成功的关键,拉美还可以并利用靠近美国的区位优势迅速调整产业方向。例如,纺织和服装企业不仅应从事最终产品的制造,供应纤维和织物上提供一站式服务也值得考虑。即便如此,拉美也很难重现上世纪90年代的高速增长。如果拉美在应对挑战方面无所作为,来自中国的竞争对拉美制造业出口行业将构成巨大挑战。 

  如何利用中国的消费机会

 拉美制造商的前景令人担心,但只要他们能够发现市场机遇,扩大对华出口,也有望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损失。近年来,对华出口有力推动了南美初级产品出口市场。随着中国沿海和城市地区的人均GDP不断提高,那些地区规模高达5亿的消费者对国外产品的需求也愈发强烈。相对来说,拉美应该有条件为这些消费者提供多样化的农产品、食品以及旅游产品。

  巴西是最有条件向新兴的中国消费市场供应产品的拉美国家。当前,巴西对中国农产品出口额达到17亿美元(其中90%为大豆)。中国城市消费者的口味正由粮食向肉、奶、油和加工食品转变。如果抓住了这个机会,巴西对华出口规模就可以进一步扩大,出口产品种类也将显现更加多样化的特征。

  拉美还有一个优势,中国重工业所需的多种初级产品都来自拉美,比如铜、石油、铁矿石和木材是拉美向中国出口的重要原材料,近年来出口增幅相当迅速。拉美和加勒比海地区的对华出口规模在1990年只有15亿美元,到1995年达到近30亿美元,几乎翻了一倍。2000年,该数字增加到54亿美元,2004年超过210亿美元,这4年的年均增速高达42%。2003年,自然资源在拉美地区对华出口总额中的比重达45.5%。

  除了巴西,由于智利铜矿储量和生产比较强势,该国在对华出口中也占有比较有利的地位。2006年,智利成为拉美国家中第一个与中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以美元计价,1996-2005年智利对华出口总额中矿产品所占的比重由61.5%增加至83.5%。虽然不好对贸易规模增长的意义简单进行否定,但依靠自然资源的比较优势所采取的出口战略却导致国家易受国际初级产品价格涨落的影响。在短期内,如果资源产品价格太高可能使采掘业出现过度投资,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也会因此被忽视。

  在出口结构上,尽管智利对采掘业显示出高度依赖的特征,但对于那些希望摆脱低技术和低附加值含量的采掘业的束缚,从而向更具活力的生产方式转移的国家来说,智利还是可以充当这些国家效仿的范例。比如在鲜果出口方面,可以通过结合生物技术研究和市场营销策略建立高技术部门,一项更宏大的战略确是促进出口结构的多样化,使中小企业有能力参与全球竞争。

  从整体来看,拉美在出口方面取得的进步不少,比如多样化程度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1999年,高技术产品和中等技术产品占拉美地区出口比重只有2.4%和8.4%,到2003年,该数字增加到10.2%和11.7%。只是在这一时期,中国的出口也发生着相似的变化。现在,拉美的管理者应当对消除妨碍其进步的因素多加重视。 

  应对中国崛起 

  面对中国崛起的压力,拉美要能克服挑战、抓住机会,必须首先考虑的是,不要轻易改变多年来的自由化和松绑型的经济策略。此外,还要谨慎考虑潜在问题,消除影响重大的市场失灵。否则,拉美在竞争力越来越高的其他地区面前的处境将变得更为难堪。

  拉美在人力资本,特别是是教育方面的的投资一直裹足不前,高等教育得到的政府补贴过多,中等教育受到忽视。其结果是高技术就业岗位的创造力被挤压,其中,有理工技能的就业劳动力的能力明显不足。

  发展城市一直是拉美各国政府的重点,结果是对农村基础设施的重视不够。现在,农村集中了该地区最贫困人口的40%。由于电力和其他资源供应滞后,进入国内外市场的渠道不畅,拉美的农业发展被拖了后腿。这样,尽管高级农产品的需求在不断增长,这原本是提高农业工资水平的一大动力,但在拉美很多最贫困的地区,农业还处于勉强维持的境地。如果增加在运输、电力部门和通讯行业的基础设施投资,拉美农民才有可能具备参与全球市场竞争的能力。

  在研发方面,拉美也面临类似的难题。研发是一种成本巨大、风险极高的活动,对私人部门来说,在这一领域的投资受到很大限制。拉美可以通过增加政府拨款的方式来增强高等院校研发能力,进而改善高等教育机构与工商界的关系。此外,加强保护知识产权也有助于将投资吸引到研发领域。

  产权和法制改革也是拉美面临的重大问题,否则,内外投资者就会对该地区保持回避态度。 

  美国政府应有所作为 

  自由贸易原则符合美国和拉美的共同利益要求。但是,一个国家要使自由贸易带来的利益得到充分体现,基础设施建设应该是必要条件,此外,劳动力技能和法律制度的保障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美国与拉美之间展开了多层次的双边关系,但美国关心的重点主要在反毒品问题和贸易协定方面。美国的这种策略等于是对涉及共同利益的其他方面的严重漠视——比如中国向全球扩大影响力的后果。美国这种策略阻碍了自由贸易在西半球的扩张势头。

  美国也忽视了其他能够推动拉美经济增长,同时有利于双方的举措,如支持生产性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促进经济自由。就此而言,一个重要的新工具是千年挑战公司(MCC),这家美国机构致力于推动穷国的经济增长,其强调的重点是良好的治理、经济自由以及人力资本。举例来说,MCC在洪都拉斯与中小农场合作,通过技术支持、基础设施改造和信贷支持增加了中小农场生产能力。

  同样重要的是,美国需要检讨不利于拉美经济增长与福利增进的国内政策。美国补贴力度最大的农产品包括糖、水果、蔬菜,而这些恰恰是最适于在拉美种植的作物。此外,美国对玉米制乙醇生产商的保护向巴西的甘蔗制乙醇厂商传递了错误信号,阻碍了农业现代化和高技术生物燃料的创新。

  无论对美国还是拉美来说,必要的投资和改革都将是困难的。在持续经济增长的道路上,中国将面临许多与拉美相似的挑战。不过,只要拉美国家的政府能够借鉴中国崛起于国际市场的经验、对本国的商业环境进行反思,他们就有望为保持竞争力进行关键性改革。另外,美国也可以强化政策重点,使自己在拉美的转型中发挥重要作用。

  (执笔人为美国企业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33337.html

更多阅读

“上帝粒子”对人类意味着什么? 上帝的粒子

一、关于标准模型和基本粒子标准模型:在粒子物理學裏,標準模型(英语:Standard Model,SM)是一套描述強力、弱力及電磁力這三種基本力及組成所有物質的基本粒子的理論。它隷屬量子場論的範疇,並與量子力學及狭义相對論相容。到目前為止,幾乎

公孙胜其人对梁山意味着什么 入云龙公孙胜

公孙胜其人对梁山意味着什么公孙胜是个道人,道号一清,一加入晁盖的抢劫集团就坐上了第三把交椅。上梁山后,林冲火并了王伦,大家在重新排定座次的时候,林冲让完了晁盖、吴用,接着就让公孙胜,并且说以上三人,“正是鼎分三足,缺一不可”。后来

声明:《中国 拉美 中国的增长对拉美意味着什么》为网友跟不上节拍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