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研究 新资本协议,中国银行业的机遇



    文/黄志凌

  自1999年第一次征求意见稿发布至今,新资本协议(《统一资本计量和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修订框架》,简称新资本协议或basel2)一直是国际银行业的热门话题。2007年中国银监会《中国银行业实施新资本协议指导意见》出台后,国内关于新资本协议的讨论也逐渐热烈起来。目前,实施新资本协议已成为国内大型商业银行提高全面风险管理水平的重大举措。与此同时,关于实施新资本协议的必要性,在国内监管当局、银行业及理论界仍然存在一些分歧。

  新巴塞尔协议,银行监管的里程碑

  传统理论认为,银行有两大基本功能:一是支付中介;二是信用中介。其中,银行作为信用中介,把资金盈余单位的资金提供给资金赤字单位,从而完成了货币创造。因此,在传统的信用中介功能下,银行关注的是存贷平衡,或是资产负债平衡,其发放贷款的能力取决于存款的多少,没有资本也可以发放大量贷款,资本的作用逐渐被虚置。资本虚置容易引起过度信用扩张,最终导致信用膨胀,而信用膨胀的结果将带来金融业的系统性风险。

  为防范信用膨胀所带来的系统性风险,各国的中央银行和监管当局通常从控制货币供应量入手。但是,侧重于外部约束的传统货币政策工具,难以有效防控信用膨胀导致的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究其根源,这主要是由于经过长期的发展,银行已经不仅仅是经营货币资金的企业,从本质上说,银行更是经营风险的特殊企业:银行通过主动创造、承担和管理风险来获取收益,风险的存在是商业银行存在的理由和经营的土壤。

  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早期不断发生的银行倒闭事件,打击了美国公众对银行系统的信心。美国监管机构开始探讨强化银行稳定性的技术方案,提出银行的风险要用其持有的资本来抵御。上个世纪80年代拉美经济危机,让国际银行监管者再次领教了银行风险的危害和传染性;少数国家银行不受任何约束的国际化扩展,威胁到国际银行体系的整体稳定性。由于法律和会计制度的差异,在不同国家资本的定义和范围实际上存在很大差异。为了保证银行体系的稳定性和竞争的公平性,必须树立国际统一的资本标准。1987年1月,美国联储备系统与英格兰银行达成的评估资本充足率的共同标准协议,为有效的资本监管制度奠定了基础。

  1988年7月15日,十国集团国家中央银行的代表,批准了《统一资本计量和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即巴塞尔资本协议。该协议明确了资本的组成,并构建了一套信用风险权重体系,提出了目标资本充足率。

  巴塞尔协议是现代国际银行业监管体系的一个里程碑,它通过制定统一的资本标准,为评估国际银行抵御贷款损失的能力提供了有用的框架,有利于保障国际银行体系健康稳定运行,并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国际金融市场上各国银行之间的不平等竞争。但是,该协议仍然存在很多局限性。主要表现为:一是主要关注信用风险。实际上,除信用风险外,银行在经营过程中,还面临着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等很多种风险。因此,它对风险敞口的覆盖面很有限。二是资本计量对风险的敏感度不高。1988年巴塞尔资本协议采取的将资产按债务人类别赋予四档权重(0%、20%、

  50%和100%)的做法过于简单,不能准确反映不同资产的风险状况,这同日益复杂的银行经济资本内部计量方法之间发生了冲突;此外,它没有充分认可风险缓释技术(如抵押和保证等)的作用;资产证券化技术也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三是忽略了管理,尤其是风险管理本身对于降低风险的贡献。根据1988年巴塞尔资本协议,对于同一档资产,各家银行均适用同样的风险参数,而不管其实际风险管理水平是否有很大的差异。四是导致了监管套利。1988年巴塞尔协议对私营部门债权的资本要求一律为8%,这种简单的分类方法促使银行将高质量的资产移至表外,从而降低了贷款组合的平均资产质量。监管本来是要防范系统性风险,解决金融安全问题。但这种监管套利不但并没有降低系统性风险,反而很有可能放大了系统性风险。美国的次贷危机就是一个例证。

  由于存在以上问题,巴塞尔委员会和国际银行业不断进行研究探讨,先后对其进行了多次修订,促生了新资本协议。与老资本协议相比,新资本协议具有如下特点:

  一是最低资本要求涵盖的风险范围,由信用风险扩展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同时,在第二支柱中要求,银行的资本水平还必须涵盖其在经营过程中所遇到的其它所有重大风险,如银行账户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业务和战略风险,以及在第一支柱中涉及但尚未完全覆盖的贷款集中度风险等。

  二是提供了多种计算资本充足率的方法。相对于1988年巴塞尔资本协议中所有银行只能使用一套风险权重来计算风险加权资产的规定,新资本协议允许银行根据自身风险管理水平的差异,选择不同的计算风险加权资产的方法:信用风险可采用标准法、内部评级法初级法和内部评级法高级法;市场风险可采用标准法和内部模型法;操作风险可采用基本指标法、标准法和高级计量法。符合银行业务实际的高级风险计量方法,使资本需求与银行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风险水平具有更高的敏感性。

  三是建立资本激励机制,鼓励银行提高风险计量水平。在新资本协议框架下,监管当局对于采用高级计量方法的银行提供监管资本激励,促使银行采用对风险更加敏感的高级计量方法。

  四是强调资本抵御风险与风险管理抵御风险相结合。在新资本协议中,除了包括监管资本激励机制外,还规定了银行要获得采用较为高级的风险量化方法,必须达到更高的技术标准和制度标准,并获得监管当局的认可。

  五是强调了监督检查。在新资本协议第二支柱中,第一次将监管约束纳入到资本框架中,确定了监督检查的主要原则、透明度和问责制度等。监督检查的目的不仅要保证银行有充足的资本来应对业务中的所有风险,而且还鼓励银行开发并使用更好的风险管理技术来监测和管理风险。

  六是健全市场约束。为了让市场力量来促使银行安全稳健运营,新资本协议第一次引入了市场约束机制。在第三支柱中,新资本协议确立了一套信息披露要求,要求银行及时公开披露包括资本结构、风险敞口、资本充足率、对资本的内部评估机制以及风险管理战略等在内的信息,以便市场参与者据此做出判断决策。

  新资本协议吸纳了当代经济理论和风险计量技术的最新成果,总结了国际领先银行风险管理的最佳做法,使资本对银行自身风险管理能力和风险水平更为敏感。因此,新协议自出台之日,就得到了国际银行业的普遍重视和欢迎,各国监管当局都积极研究并推动实施新资本协议。

  提高国内银行管理水平

  巴塞尔委员会反复强调,新资本协议倡导银行全面提高其风险管理水平。在治理结构方面,新资本协议突出有效的分工与制衡机制,明确规定了银行内部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及相关职能部门在风险管理方面的职责分工;在技术层面,新资本协议鼓励银行采用对风险更加敏感的高级计量方法,计量方法越高级,银行在量化方法和数据方面的自主性越大,风险计量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越强,也就更能精确地反映不同资产的风险程度;在基础管理方面,新资本协议要求银行实施有效的风险缓释技术、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流程和制度,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等;在信息披露方面,新资本协议要求银行提高信息的透明度,从市场角度保证其安全稳健运行。

  国内大型商业银行均把拓展国际市场、发展国际业务,打造成为国际上领先的大型商业银行作为重要的战略之一。当前,主要发达国家基本都已经决定实施新资本协议,国际主要银行的监管标准无疑是以新资本协议为基础。新资本协议中规定的各种高级风险管理方法,已经成为国际金融市场的入场券,成为国际金融市场判断一家银行管理能力的标志。通过实施新资本协议快速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打造全球风险管理系统,能够进一步提高国内大型商业银行对国际金融市场的适应能力,获得国际监管机构和投资者的认可,降低满足不同监管要求的成本。当前,实施新资本协议是有效支持国内大型商业银行国际化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资本是最昂贵的资源。新资本协议向银行提供由简单到高级不同复杂程度的风险量化方法,来计算资本需求;同时,对采用高级风险计量方法的银行提供监管资本激励。根据咨询公司、行业专家等的定量测算结果,实施新资本协议,采用更为高级的方法来进行风险量化,确实会给银行节省资本。资本节约对银行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意味着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银行可以开展更多的业务,从而提升股东回报率,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目前中国银监会正在组织国内大型商业银行,根据香港金管局的报表来进行定量测试工作,测算实施新资本协议对国内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影响。根据粗略测算结果,实施新资本协议,尤其是采用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法后,国内大型银行资本充足率确实有所提高。

  由于零售业务具有操作简便、风险分散的特点,已成为国内银行业务发展的重中之重和新的利润增长点。零售业务要真正发挥规模效应,必须依靠评分卡等先进的风险管理工具来识别和管理风险,提高劳动生产率,

  改进服务质量,积极主动拓展业务。通过实施新资本协议,国内大型商业银行可开发一系列风险管理工具,包括各主要产品的申请评分卡和行为评分卡,以及以行为评分卡为基础的客户综合信用评分,为业务发展提供决策支持。同时,由于在新资本协议框架下,零售银行业务可获得一定的监管资本优惠,因此实施新资本协议可促进零售业务的开展。

  需要进一步强调的是,实施新资本协议能够迅速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客户细分能力,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客户服务和风险管理。实施新资本协议将显著提升国内大型商业银行为客户提供服务的能力。一是通过风险评级,加强区分客户的能力。新资本协议中信用风险管理的关键,就是要求商业银行提高客户的风险评价能力:违约程度是衡量借款人风险大小的关键指标,在内部评级法中,商业银行必须准确计算客户一年期的违约概率。根据违约概率的大小,银行可确定相应的授信政策和审批标准,简化对优质客户的审批流程和环节,提高服务效率;同时,结合商业银行自身的风险偏好,将客户进行细分,可对优质客户加大营销而有效控制高风险客户。二是通过收益覆盖风险,有效提升风险定价能力。随着风险管理水平的日益提高,国内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方式应从事后处理风险、被动承担风险向积极经营风险和主动管理风险来转变。要做到积极经营风险,银行应有效识别风险、客观计量风险并确定风险偏好,在此基础上,银行还应通过合理安排交易结构和科学定价来主动管理风险,用收益来覆盖风险。

  显然,对于国内大型商业银行而言,实施新资本协议的目的不在于合规,而在于通过全面学习国际领先银行风险管理的先进经验,尽快优化风险组织体系,夯实管理基础,提高风险管理技术,建立高效、统一的风险偏好传导机制,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夯实国际一流银行发展战略的基础。

  是机遇,不是束缚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研究 新资本协议,中国银行业的机遇
  ——是机遇,不是束缚。国内大型商业银行是否可以只是采用吸纳新资本协议的先进理念、方法,而不宣布实施?

  在新资本协议发布后,巴塞尔委员会于2006年发布了修订后的《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我国银行监管当局采用了其规定的监管规则。不实施新资本协议会给银行带来附加的监管成本。同时,根据新资本协议的要求,各国监管机构都将通过资本优惠,鼓励银行采用更为先进的风险管理方法、提高风险计量水平。在新资本协议框架下,国内银行可以利用不同方法的差异,灵活选择对其计算监管资本最为有利的方法。比如,可以根据违约损失率的差异,来选择哪些风险敞口可以实施内部评级法高级法,从而降低监管资本负担。但是,如果不实施新资本协议,银行将丧失选择的权利,只能承担简单粗糙计算方法所带来的额外的监管资本负担。

  国内大型商业银行都确定了国际化的发展战略,并开始迈出国际化的步伐。但是,西方发达国家监管当局如欧洲银行监管委员会、英国金融服务局等均要求当地银行实施新资本协议,并将是否具备实施新资本协议的能力,作为审批跨国银行在当地设立分支机构的考虑因素之一。因此,如果不申请实施新资本协议或未获得认可,会提高国内大型商业银行进入发达国家金融市场的成本,不利于其国际化战略的实现。同时还应该看到,由于新资本协议是国际银行业风险管理实践的标杆,因此实施新资本协议的银行会被社会公众认为是管理水平先进、运营稳健的"好银行",而不实施新资本协议的银行,则要承担股东与市场对于银行内部管理机制与业绩的怀疑,银行的品牌形象和声誉会受到较大影响。目前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大型商业银行均宣布实施新资本协议,从某种程度上讲,新资本协议已成为国际银行业通用的标准化语言。因此,银行之间的横向比较,只有通过实施新资本协议,按照相同的口径、标准来进行才有实际意义。

  从实施新资本协议带来的好处,或者不实施新资本协议带来的不利影响来看,对于国内大型商业银行来说,遵循银行发展的基本规律、根据自身业务结构的特点来积极主动的实施新资本协议是一种理性的选择。

  ——不会危及国家金融安全。有人认为,1988年巴塞尔资本协议是欧美银行业用于对付日本银行的工具,而2004年的新资本协议则是欧美银行业封杀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银行业的利器。这种看法是不客观的。

  日本银行业的问题与1988年巴塞尔协议的出台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日本银行出现的巨额坏账,并不是实施1988年巴塞尔协议带来的,而是与日本当时的泡沫经济结构和日本银行自身风险管理能力不足所造成的。如果日本银行更早的开始注重资本约束在银行风险管理中的作用,日本银行业发生问题的可能性及严重性均要减小很多。

  新资本协议更不是用来对付中国的。首先,巴塞尔委员会是非政府组织,没有任何凌驾于国家之上的正式监管权力,其决议即使对于成员国也从不具备任何法律效力。其次,新资本协议不具有强制性,不存在任何将新资本协议强加给非成员国的意图。第三,制订新资本协议是一个开放透明的过程。征求意见稿经过数百家银行的至少五轮大范围的公开测试、进行过数百场多种形式的专题讨论,任何技术文件,都必须公开的征求业界意见。第四,新资本协议是国际银行界共同意愿的体现。

  新资本协议首先是由银行特别是国际活跃银行自身发起,世界各地的数百家银行参与了讨论和修改;其所倡导的技术与标准,体现了对于现实先进风险管理的尊重,并激励银行持续改进风险管理,体现了国际银行界的共识。第五,新资本协议得到了很多国家的认可,目前为止,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地区明确了实施新资本协议的时间表。最后,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巴塞尔协议。中国银行业的发展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学习、理解和实践国际领先银行先进管理经验的过程,而巴塞尔委员会发布的技术文件被认为是国际先进风险管理实践的凝结。新资本协议所倡导的先进风险管理技术,具有非常强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国内银行已具备实施新资本协议的基础。基础好坏是相对而言的。中国银行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经过财务重组、引入战略投资者和公开上市等阶段后,各方面的基础均有了长足的进步。

  关于信用基础。近年来,中国法治化进程明显加快,《物权法》等法律的出台,强化了社会的信用制度基础;人民银行征信系统的完善,提高了银行获取信用信息的便利程度;同时,各种法人实体和个人对于自身的信用也更为关注。这些信用基础的改善已经直接体现在近年国内银行资产质量上。2007年,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已经下降至6.72%,股份制银行不良率下降到2.15%。

  关于数据质量。数据问题客观存在。但是,数据质量并不能成为我们实施新资本协议的障碍。首先,银行的数据质量越来越好,国内银行业也不断开发和运用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来进行数据管理。其次,数据质量好坏是相对的。数据质量与实施新资本协议是相互统一、相辅相成的关系,而不一定是先后的关系。尽管数据质量存在问题,但是我们可以在实施新资本协议的过程中,尽快找出数据管理方面的差距,并提出改进方案。第三,国内银行业的数据是基本可用的。与国际领先银行相比,国内银行业在数据集中程度、数据质量和数据系统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但在建模过程中,这些问题可以通过数据清洗等手段来解决。目前不少国内大型银行均运用自己的数据开发了内部评级系统,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于经济周期。由于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还没有出现过完整的经济周期,因此这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模型的可靠性。不过,这并不能妨碍国内银行业实施新资本协议。首先,很多人认为尽管我们没有出现所谓的增长率为负的典型衰退现象,但是增长率的年度波动还是很强的,能够通过经济增长率的处理发现经济的波动。其次,建模过程中,我们可根据经济周期或经济波动的具体情况,不断对模型进行校正和完善。第三,在新资本协议第二支柱中,还对银行计提资本提出额外要求,因此,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经济周期的问题。

  ——新资本协议是不是风险管理的终极目标。实施新资本协议,可持续改进银行的风险治理和政策制度,优化业务流程、开发先进的风险管理工具,从而全面提升风险管理能力,有效解决和降低银行面临的各种风险。但是,降低风险并不意味着消灭风险。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工具的创新,银行自身的业务与管理也在与时俱进,新的风险因素不断出现,小概率事件总是客观存在的,不可能寄希望于新资本协议一劳永逸地解决银行的所有风险管理问题。

  同时,新资本协议本身也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比如,它强调资本抵御风险与风险管理抵御风险相结合。目前出现了一种更新的观点,即除资本和风险管理外,还应运用银行收入来抵补或覆盖风险,这也许将成为新资本协议完善的方向之一。

  (本文作者为中国建设银行风险管理部总经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32995.html

更多阅读

创业新点子推荐 几个不错的创业点子

创业新点子推荐——简介创业新点子推荐,对于创业的朋友们来说,失败的其中之一就是没有选对合适的创业项目,那么对于2013年来说,有哪些创业项目是比较受大家欢迎同时又有极好发展前景的呢?创业新点子推荐——方法/步骤

白酒业 健康白酒,中国酒业的新风口!

深陷产业深度洗牌的中国酒业,很多酒企仍处在艰难挣扎的困境中,但业内也迎来了新的利好消息。截止目前已公布2015年年报的酒企销售数据显示,茅台、洋河、古井贡、金徽等销售均有不同幅度的增长,这意味着大众白酒消费有稳定保障。但酒业

今日美国转型新媒体 新媒体时代,广播转型的术与道

     近两年,广播在经历了一段快速发展之后似乎放缓了增长的步伐,在各种新媒体如日中天的发展之下,广播人开始思考数字化转型之路,思考在新媒体强势发展的今天,广播该如何寻找突围之道,而看似对广播构成威胁的新媒体,实际上却是广播发

声明:《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研究 新资本协议,中国银行业的机遇》为网友吃苦耐勞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