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心灵的佳肴,智慧的盛宴:禅悟管理》
管理与思维
什么是管理?有人说管理是一门科学,有人说管理是一种技术,有人说管理是一些技巧,有人说管理是综合的艺术——翻开一百本管理教科书,对“管理”定义有一百种不同的描述。但是仔细研究、对比分析就会发现,阳光之下无新事、管理之中无新理。对管理的表述表面上众说纷纭,实质上大同小异。不同企业实施管理的目的是相同的,就是要招呼大家把事情做好。管理的最高境界是公认的,就是老子告诫的“无为而治”。所谓“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时尽其效”、“最大限度地解放生产力,最低的成本创造最高的效益”……这些都是管理者共同追求的目标。但是在日常的经营管理工作中,由于对管理的理解不同,管理的方法不同,管理的效果千差万别。 好的思维能凝练出好的管理理念,好的理念能创造出好的管理方法,好的方法能产生好的管理,好的管理能结出好的果实。归根到底管理是源于思维的,思维是管理的根,理念是管理的杆,方法是管理的枝,效益是管理的果。那么什么是“思维”呢?思就是想,想做什么?想创办一个什么样的企业?维就是序,有秩序地思索、思考:应当进入哪一个行业?应当从哪里出发?是造船出海?还是借船出海?如果“思”是明确了“做什么和去哪里”,那么“维”就是要解决“怎么做和怎么去”的问题。通过理性的思考清晰目标、明确路径的过程就是思维。比如什么是管理:“根据一定的原理,运用一定的方法,对人、财、物、信息等资源进行合理分配,以达到预期经营目标的过程。”而根据什么样的原理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果把人当成机器人,那就采用大棒原理;把人当成经济人,那就推崇金钱万能原理;把人当成社会人,那就要注重人的需求满足原理;把人当成主人和自己人,那就要体现亲情管理原理。推行股权激励计划,让耕者有其田,工者有其股。这就涉及管理的杆——理念问题。由此类推不同的理念产生不同的方法,如独裁型的、魅力型的、组织型的、混合型的。各种方法本身没有什么好坏之分,适合的就是最好的,但是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企业所处的阶段和规模不同,管理的方式也就不同。小企业可以一人打天下,上规模的企业就必须清晰管理流程,明确职责权限。上市公司“三会”必须规范运作,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中型以上企业三层管理必须清晰,即: 领导层 管理层 操作层 领导者 管理者 操作者 战略层 策略层 战术层 各层次上的人员只有找准了自己的位置,明确了自己的任务,才能各尽所能去实现企业的总目标。否则就会降低管理的效率,浪费企业的资源,错过发展的机会。所以说办企业必须以管理为基础,而管理又以“思维”为灵魂。 《 泾野子·内篇 》有一个故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什么叫做管理:一西邻人,生有五子,却有三个残疾:长子老实、次子聪明、三子目盲、四子背驼、五子脚跛。一般的家庭遇到这种情况,必是苦不堪言——它的人力资源状况太差了,与那些健康的家庭比,不是被急死气死,就是被饿死。可西邻人用创新的方式思考问题、配置资源。结果他们一家比周围的人家都生活的好。 长子老实,西邻人便让其务农,老实人总是不误农时,年年丰收;次子聪明,让其经商,经营有术财源广进;三子目盲,学习按摩卜卦,收益颇多;四子背驼,让其搓绳子,胜过常人;五子脚跛,让其纺线,一点也不误事。西邻人由于能短中见长,以长避短,所以让五子各展其长、各得其所,将现有资源的优势和潜力充分发挥,因而能够“不患于食,且乐”。 西邻人对有限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充分利用,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了一种富于创造性的思维方式。与西邻人相比,我们不难发现自己在“管理”上的差异与差距。 只有好的思维之根,才能结出好的效益之果。 决策是企业的命门,信息是决策的眼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信息化为企业管理插上了翅膀。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