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原始的悸动和思考:若有所思》
事后人们解释自己做某些事的动机都是有条有理的,可是你不要相信这就一定是他开始做这些事时所想到的。 53

不要轻信我们当时的许愿。当我们真心地感激某人时,我们想以后报答他,可是这许诺的报答以后大半会无形中勾消的,只要后来并无新利益的牵导。 54 贫苦的圣徒,极少有的;而且即使现在处在贫苦中的圣徒,也大都是从高贵温柔之乡中毅然挣脱出来的。 55 我对于人格的理想纯粹是形式的:即一种丰富而又单纯的人格。 56 理想的作用在于牵导而非允诺。 57 在我看来,朴素是对一部作品最高的赞辞,也是对一个人最高的赞辞。 58 责备──责人就有求备之意; 责难──故君子不敢轻易责人。 59 一个人的利己主义有时可以用另一个人的利己主义来医治,但正像任何药物一样,这并不总是灵验。 60 一个人随意品评别人往往有损其德;而一个组织却使品评别人成为“正当”的了,乃至于使之成为一种“义务”。 61 在有些时候,至少对有些人来说,德行不在勤于为善,而在懒得为恶。 62 “大人与小人”的区别在今天可能比“好人与坏人”的区别更为重要,因为现代人已经变得越来越小号了。 63 坏人经常不是被好人打败的,而是被别的坏人打败的。恶恶相克即为善,或即无恶,世界上比起善恶相争来更多的是恶恶相争,而恶恶相争有时也能争出善的效果。善不必与恶争,或至少不必死争,即便“人而不仁”也不要“疾之已甚”。” 我这里说的是“恶人”,对人我们总还得温存一些,这还因为对人并不是能很快、很准确地判断;但当明明白白的“恶行”与你遭遇时,你却不能不挺身而抗。 64 有关“好人与坏人”的另一点观察是:一般的好人可能确实比一般的坏人多,但十全十美的好人却肯定要比十恶不赦的坏人罕见,甚至可以说人世间没有,而人世间确有我们在有生之年对之绝望的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