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系列专题:《争夺和构建角度:品牌背后的伟大两极》
没有高度就没有关注力!有多少人会去关注森林中那些低矮的树呢?有谁会去关注喜马拉雅山山脉中比珠穆朗玛峰低一些的群峰呢?有谁会真正去关注比自己穷的人呢?我们很容易记得世界上的首富是谁,但有多少人能记得那些穷人的名字呢? 高度越高,关注力就越强。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讨论最多的是那些生活在比我们高的阶层的人,我们关注每一个国家总统说的话,我们关注那些富人做的事情、关注他们穿什么衣服,我们甚至关心他们的一些陋习。处在高阶层的人总是低阶层的人津津乐道的话题,而处于高阶层的人无论从本能上还是日常的表现上都极少真正关注低阶层的人。你见过哪些成功者讨论过那些农民的生活细节吗?或许有,但肯定很少。 品牌要想大成,必须在消费者心中建立顶级的高度。 高度引起心理震撼 被仰望者代表了天赋神权,仰望者代表了自己承认自身位置的低下。这就是高度造就的震撼! 有高度的东西总是充满魅力。这种魅力包含高度所带来的神秘感和高度所产生的驾驭感。 我们爬到高山的山顶,是想亲身体验山顶的风景;我们渴望爬到高塔的顶端,是因为我们希望直接感受塔顶的魅力。所以,高山永远在召唤着我们,塔顶也每每呼唤着我们。高山总会充满深情地说:“上来吧!孩子,上来你就能感受到我了!”高塔也总是在说:“这里的风景比底下要好得多!”爬山的人永远有一种认知:山顶的风景永远是最好的。 人只有爬到山顶、登上塔尖,才能真正地感觉到自己是一个成功者。否则,就会觉得自己是一个半途而废之人,而半途而废的人是不会受人尊敬的,甚至连自己都看不起自己。 我们百姓讨论富人,谈论明星的生活方式,是因为我们想成为像他们一样的富人,想像他们那样生活,也希望像他们那样备受关注。这就是向往的力量。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当一群人面对一座高山或一座高塔时会发出“哇噻!这座山怎么这么高啊!”“天啊!还有这么高的塔!”的赞叹。当人们喊“天啊”的时候,实际上表明了他心理上所受到的震撼。 这个人怎么能这么成功!这个人怎么这么有钱!这个人怎么能这么聪明!他怎么能考这么高的分!这都是心里震撼的自然表达。 高度为什么能引起心理震撼呢?这是因为高度引起了人的仰望。当一个人仰望一个事物的时候,内心里的卑微和高高在上的东西之间会产生巨大的反差,这种反差产生强大的张力反过来压迫着他,震荡着他,从而动摇了他原来的认知和信念。 例如,当你面对的大山越高,你自身就显得越渺小,大山的高度和你心里的卑微形成一种强烈的反差,这会给你带来强大的心理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