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自主品牌借助公务车采购新政获得了一个较好的发展前景之时,有人认为,外资汽车品牌在中国或将因为各种各样的阻力而遭遇发展困境。这样的说法代表了一大批人的“良好愿望”,但实际上,要彻底改变目前自主与外资之间的失衡状态,还是有很大难度的。
奥迪一直是公认的政府采购大户,它也借此在中国收获颇丰,但早在新公务车采购政策出台并实施之前,奥迪就已经确立了年轻化、时尚化的发展思路,在不久前上市的奥迪A1甚至奥迪新A6上,上述两个特点就已经非常明确。“对任何企业而言,普通消费市场的重要性要远远大于公务车采购市场,因此,奥迪从未根据中国公务车采购市场设计过车型,但却经常在为满足普通消费市场的需求而进行各种各样的研发。因此,即便将来无法进入公务车采购名单,对奥迪的影响也并不大。”一汽-大众奥迪某位负责人曾如是表示。
实际上,除奥迪之外,丰田、本田以及大众等企业,也都在车型年轻化方面做着不懈的努力。以丰田为例,在去年向市场推出新一代凯美瑞时,丰田为此单独开辟了一个“运动版”系列;而大众也已经确认要将主打年轻时尚人群市场的西亚特品牌引入中国市场,以求在普通汽车消费市场确立自己的领先地位。
此外,在政策的带动下,自主品牌都在积极推出中高端车型以求与外资全面抗衡,“但外资品牌深知,以目前自主品牌的地位及技术实力,中高级车短期内还无法对外资构成威胁。”汽车业知名分析师贾新光认为,“同时,外资品牌正在加快中低端小型车的引入速度,反过来去抢占自主品牌的市场。”
不仅如此,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相关政策以控制新增产能的方式来变相要求外资共享技术的路径,其实是一相情愿的做法。原因在于,合资中方也在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在利益的趋势下,合资中方往往也会积极帮助外方向政府要条件。
当然,虽说政策环境的变化,还不足以让外资品牌或者合资企业在中国的发展局面立即出现巨大变化,但趋势摆在眼前,无论是产品要求还是市场布局结构要求,都逼迫合资企业需要从现在就开始做出改变,以求有备无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