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维基行业平静格局的背后,正悄然实现 “量变”的积累过程,酝酿“质变”的飞跃。
本刊记者 匡冬芳
相比Youtube模式在中国引爆的视频热潮,Facebook模式在中国所导致的SNS遍地开花,维基百科创始人沃德·坎宁安(Ward Cunningham)、吉米·威尔士(Jimmy Wales)在中国同样不乏追随者。但与前两种模式在中国所受到的追捧有所不同的是,中国的维基(Wiki)远没有形成燎原之势。这在所有的Web 2.0创新中也许算一个例外。 这固然与中国互联网用户习惯有关。当70%以上的中国互联网用户上网都以娱乐为导向时,维基所设立的专业知识难度和技术门槛,自然会将一大部分人阻挡在门外。另一个重要门槛是:维基面临着风险投资和资金的挑战,在中国不会出现美国那样的公共机构来维持维基的日常运营。中国的维基要生存下去,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问题是:如何商业化? 2003年中国式维基百科开始出现,历时五年的探索,以及中国互联网长达十几年的发展积累,中国维基行业平静格局的背后,正悄然实现 “量变”的积累过程,酝酿“质变”的飞跃。在这样一个临界点上,以上的两个问题也许都将不会成为问题。 首先是中国网民的维基的群体协作意识已经苏醒,2008年群体协作小说的面世,标志着群体协作的意识在公众中开始凸显。最近一篇名为《IBM个人电脑事业部员工回忆录》的帖子在各大知名网站论坛被广泛传播、转载。这是一部原IBM个人电脑事业部百余名员工使用HDWiki系统在线协作编写的作品。HDWiki是由互动百科发布的免费而且开放源代码的中文维基建站系统,力求满足中国100万家中小网站的建立活跃的wiki社群的需求。 在奥运结束后不久,互动百科全球2856名网友共同协作了首部维基奥运百科全书《奥运宝典》,并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即是互联网群体协作的又一次初试。这让我们想起2007年年初,英国企鹅出版社曾经发起了“维基小说试验”——发动网民群体写作小说《百万企鹅》。不过整个过程并不理想。而这一切却提前在中国实现了,不能不说是一个惊喜。 潘海东在自己的个人空间里如此写道:一个人,一辈子,一件事。这的确很能描绘他当时的复杂心情:这是一条孤独的路,并肩前行者寥寥无几。尽管已经有百度百科、新浪爱问的存在,但它们只是依附于其他主流业务的非重点发展对象。而如此专注而固执、并且背后有资金作为支撑的维客网站,不过就那么几家,而且力量都很弱小。 然而,历经五年的探索,中国网民的群体协作意识的逐渐苏醒,一些新的商业探索也正在悄悄萌芽,而这也是中国式维基的机遇所在。 比如上述的传统出版行合作获得收入,但这并非唯一的途径,企业知识管理也成为维基的重要应用之一。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陆向谦将HDWiki应用于清华创造力培训课程。此外,例如诺基亚、联想、网易等企业都将维基用于企业知识管理。 网络广告也是潘海东所看好的维基百科最重要的商业模式之一。“网站广告、基于词条的关键字广告都是可以尝试的形式。基于关键字的优势在于精准性,将较好地将用户需求转化为商业价值。”他说。 在商业化方面,中国的维客开拓者们似乎也有先例可循:2004年,为了证明维基是可以和商业相伴相生的,维基百科创始人吉米·威尔士在维基百科之外,单独创办了一个以商业化为目标的维客网站——Wikia.com。如今,通过广告获得营收和利润,这个网站在商业化方面已经做得非常成功。今年年初,Wikia.com宣布推出维客搜索引擎,宣称要挑战Google在搜索引擎方面的垄断地位。这或许增强了中国维客们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