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失败于成功的咖啡,日渐失去其吸引力。
当星巴克,这台长年增长的发动机,宣布计划关闭600家美国店并裁员12000人时,公司的观望者对此表现出了惊讶。一位记者称这是“星巴克漫长滑翔时代惊人的戛然而止”。 随着震惊的消退,各种解释随即出现。学者们和分析家将此归咎为股价下跌、次贷危机、麦当劳和Dunkin’ Donuts的竞争,还有房地产业的受挫。但是,他们大都没有说对。这种经济逻辑过于狭隘,未能给予充分的文化解读,去解释星巴克的衰落。 过去15年里,星巴克通过正确满足美国中产阶级的需求得以蓬勃发展。这不只是咖啡的问题。这是制造一种产品,它使医生、律师、IT专家、游记家,还有他们的模仿者们以一种希望别人看到的形象塑造自己。 通常,热销的产品也是交流最有效的产品。这就是星巴克利用咖啡做的事情。 其实,他们卖的不是咖啡,而是提升的地位。买上一杯咖啡,讲着公司编创的通用语,你就升为手执咖啡的上等阶层一员。所以,尽管价格过高,还是让星巴克成为能付得起的制造身份的好办法。 毕竟,比起宝马汽车、凯特8226;丝蓓特皮包、阿玛尼套装,或者是克罗拉多的滑雪假期,这个要便宜一些。它以同样的方式表现出“上等”的感觉。这就是为什么它非常昂贵,即使打折也要4美元一杯。 有一次,我在新加坡同一位30多岁的人交谈,他正喝着一大杯冰镇咖啡。我问他:“你为什么不去一家当地的咖啡店,那里的咖啡只要25美分。” “酷!”他回答说,“喝这个的时候,我感觉很酷。”那种成功感,那种酷感,现在不见了。 不见了,是因为星巴克破坏了文化稀缺的经济原则。一旦某种东西太普通,它就不能再制造酷感,引起羡慕,或者提升地位。 现如今,到处都有星巴克,它太普通了。当店内宣传音乐不再是迈尔士8226;戴维斯和《乐满哈 瓦那》,而换成了卡内基和保罗8226;迈卡尼,它太大众了。当卡布奇诺变身成法布奇诺,这个牌子也不再那么高雅。 即使公司竭力兜售行善的浅蓝色价值也减少了,至少传播面小了。在过去的一年里,埃塞俄比亚官员指责星巴克类似于咖啡殖民主义;法官控告公司不平等用工,并把手伸向小费罐;环保主义者对公司使用一次性纸杯和塑料杯的环保性表示了疑问。 从很多方面说,公司只能责怪自己。它想要不断地发展、发展,使自己成为主流。 它成功了,但是也摔倒在这里。在它到达顶峰的时候,消费者同其他人没有了区别。印着绿logo的白色杯子被掏空了文化资本。 星巴克要回来,就要想办法再次抓住那种魔力。如果抓住了,无论一桶油多少钱,无论麦当劳卖什么,都没有关系。只有星巴克少一点,也就酷一点,身份追求者就会回来。 作者:Bryant Simon 出处:《基督教科技箴言报》2008年7月30日 编译:天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