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托马斯·弗里德曼的《世界是平的》一书中,外包是使世界变平的十大力量之一。在弗里德曼看来,印度正是凭借软件外包业,在经历了国运兴衰交替之后成为“最幸运的国家”。文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NYSE:VIT)董事长陈淑宁承认,由于语言的原因,印度在做软件外包方面有天然的优势,但这却并不妨碍陈淑宁和他的海归团队在中国建立顶级软件外包企业的决心——谁叫“世界是平的”呢?
“在中国发展软件外包业,首先有助于降低和分散印度外包风险。”文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裁陈立峰对记者说。这就意味着在印度以外的国家发展软件外包行业有着必然的趋势。同时伴随中国经济的发展,Internet 连接技术、专业技能培训等方面条件的日益成熟,文思的领导层认为,在中国进行软件外包将越来越具备竞争优势。此外,每年大量的IT专业毕业生涌入人才市场,对于将人数视为竞争优势的软件外包行业来说意味着成本的压力并不大。 “文思不存在目前许多企业面临的融资和成本压力。”陈立峰称,早在2006年,文思就获得了红杉资本的投资,并成功地在2007年12月实现了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国内企业都在讨论如何“过冬”之际,文思更多考虑的是“如何完善公司内部的治理结构,给客户带来高标准的服务,维护原有客户的关系和开拓新客户和新市场”。 而文思的内部治理结构、管理方式等早在引进国外风险投资时就完成了整合与升级。过去几年里,全球应用软件外包市场更是以每年近30%的速度增长,这些都推动文思在过去的4年里处于发展变化最快的时期。 “每隔半年你就会看到一个不一样的文思。”陈立峰称,2005年,文思员工数是1200人;2006年人员翻番,达到2400人;而到2008年底,文思员工将达到5300人。 2007年12月12日,文思在纽约证交所成功IPO,融资6500万美元。为其注入了新的资本支持,也获得了一个稳定的融资平台。根据其公布的今年第三季度财报,净营收为2770万美元,与去年同期比增长53.3%。预计文思2008财年的净营收将达到1—1.01亿美元,与上年比增长59%—61%。 在美国的成功上市,也让文思进一步得到欧美市场的认可。陈淑宁认为,文思获得的高速发展,除了与最初风投的推动有关以外,还与他们在软件外包业务上的定位服务于欧美市场有直接关系。据其官网上公布的数据表明,文思75%的收入来自欧美。同时,成立于1995年,依靠给IBM提供软件服务起家的文思通过长期的发展,已经拥有适合与在亚太地区分布广泛的欧美跨国企业合作的能力及文化。 但同时,业内有人士也担忧,在目前欧美外包业务普遍低迷的情况下,连印度的外包产业都深受冲击,文思估计也难幸免,曾经的优势有可能成为今天的劣势。对此,陈立峰称,文思早有谋划。他告诉记者,文思早已把开拓国内业务作为新的业务源,国内一些大型国企已经成为文思的新客户。除了开拓国企市场,文思还在努力赢得跨国公司在中国的订单。文思注意到,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希望把主要业务转移到中国来,所以文思试图通过将最佳实践与测试、应用软件开发和维护服务、套装解决方案、离岸开发中心经验,以及银行、金融、证券、保险等领域的专业知识和特殊技能相结合的模式,打动在华的跨国公司。“这是一条更有特色的道路。”陈立峰说。(记者/郑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