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分析,我们判断中国的经济还将有20—30年的大发展。支持这个判断的,主要有三点: 其一,中国市场的潜力巨大。特别是农村城镇化的过程中所带来的市场潜力。 其二,优质劳动力成本低。尽管东南亚一些国家可能会更低,但与中国相比,他们规模比较小。

其三,中国企业家是非常特殊的群体,有非常优秀的品质,有高追求、能吃大苦、耐大劳,并且能把聪明才智升华为智慧。 一般的不利因素压不住这三个动力,例如:汇率问题、股市市盈率偏高问题、甚至通货膨胀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引中国经济的局部性变化,但压不住这三个强大的动力。甚至于一些非常严重的问题,比如资源、环境、人口老龄化等问题,相信在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指导下,并且措施得力,这些问题也压不住发展。 但同时,我还担心两个问题: 首先,国家在制定政策解决社会贫富差距时,是不是确实已经把发展作为指导思想,作为第一要务。例如:新劳动合同法的出台。现在,联想集团的待遇可以说已经高于新劳动合同法的要求,但是联想也是由小企业发展起来的。在小企业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对加班有过高的费用要求的话,会不利于小企业的发展。不让小企业发展,社会就业渠道会大受影响,导致农村的城镇化进程受阻,市场的潜力挖掘不出来。新劳动合同法的出发点是保护弱者,但更多的弱者是谁?不是在企业的员工,而是广大的农民,没有人帮他们说话。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会影响正常的经济发展。 其次,国有企业的激励制度问题。如何正确对待国有企业负责人的待遇和激励制度?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了解到有一家企业管理着中国2000亿美元的投资,其负责人年薪是100万元人民币,下面的关键职务人员年薪是50万左右。有人说这已经非常高了,那是与同级别机关干部的待遇水平相比;也有人说不高,这是与他所承担的责任以及给国家带来的贡献相比。这里面有很大的文章。其实,通过制定恰当的激励和考核制度,国有企业可以从国外聘请更好的管理人员,一年多赚几千亿人民币是有可能的,相应地,给国家的纳税也会多一些。用增加的这些税民直接补贴到教育、医疗、劳动保障等方面的话,那老百姓对国家,对党的感觉会更好一些。 现在企业界普遍认为上海是强势政府。强势政府对企业的影响是什么?在强势政府下,企业只求所在,不求所有。管理者求所在,一般表现出来是追求目前的市场活跃,多交税,企业壮大。而管理者求所有,才能够更好的控制和管理,企业才能更长久。举个例子,我们联想在做投资8年的过程中,投资的10亿美元有60%投资到大型国有企业,投入之后国企的变化之大可以说难以想象,营业额和利润都大幅度增长,我们也取得了很好的回报。在这过程中,我们主要做了两件事,第一是治理公司结构,让董事会真正为企业发展考虑问题。第二件是制定长期激励机制。为什么?对于企业来说,最重要的是第一把手,第一把手有几件事是很重要的:一是组织领导班子,二是调动好班子的积极性,要有权给班子成员做激励,同时他自己也需要长期激励。三是做长期的发展计划,这些年联想集团的目标逐年升高,都是因为之前有了好的长期规划,一把手要知道自己能做多长时间,然后再一步一步设定短期目标向长期目标逼近,这样才能最后达到最终目标。 我觉得有许多大国有企业的问题,是由于没有合理的激励造成,比如红塔山,过去的领导者能力很强,企业给国家带来的利税也很多,但最后领导者却不受控制,这是国家很大的损失。从这个角度来说,如果能够把一部分国有企业资源,用股份制改造的方式,形成一种新的股份制结构,给予领导者长期的激励,会有好的效果。 (柳传志 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 (选自中国企业家论坛2008年5月上海专题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