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每隔一两年就必然有企业卷入金融衍生品和违规操作的漩涡—从而要么造成巨额亏损,要么干脆直接倒闭。金融衍生品真的是摸不得的老虎屁股吗?这个原本用于套期保值的产品,为何现在成为了危险的投机工具?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文:万蕊
在风险突如其来的时候,来自外部的诱因往往成为人们口诛笔伐的对象,比如经济环境的恶劣、政府监督的不力等等。似乎没有这些外部因素的刺激,危机就不会发生。事实上,按照辩证唯物主义,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任何外因都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回顾近年来历史上给公司带来巨大亏损甚至导致公司关门大吉的事件,长江商学院金融学教授周春生认为,它们无一不是由于公司内部治理的问题,最后让公司内部的“人”钻了空子而引起的。 从明星交易员的陨落看企业内部人为导向的制度缺陷 风险最大的特征就是不确定性,它本身就是一个双刃剑,既可能对经济形势、对企业经营和财务造成负面作用,也可能为企业带来巨额收益。所以才有这么多“冒险家”不顾脚下万丈深渊,硬要去走独木桥。当前面的诱惑大到一定程度时,风险就被远远地抛在脑后了。 不论巴林银行、法国兴业银行还是中航油,其亏损甚至倒闭表面上看是个人投机的结果,实际上都反映了这些公司在内部控制上的重大漏洞。比如里森主要在亚洲从事交易活动,曾经为巴林银行取得了不错的业绩;陈久霖也在2002年和2003年凭借石油衍生品交易为中航油取得了巨额收益。两人都是公司的明星级人物,也都被一开始赚取的利润冲昏了头脑,开始忘乎所以。其实,所有的金融交易都有基本的防火墙:前台做出交易的指令和判断,后台进行清算和监督。后台和前台是严格分开的,后台能知道前台的所有情况,并能纠正前台的错误(仓位太重、亏损超过止损点等等)。比如巴林银行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就是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两个不相容的职务是不能由一个人来负责的。前台和后台就是两个不相容的职务。中航油则在内部规定,损失20万美元以上的交易,需要提交给公司的风险管理委员会评估;累计损失超过35万美元的交易,需经总裁批准才能继续;任何导致50万美元以上的交易将会被自动平仓。 巴林银行事件的发生,实际上就是因为里森同时操控了前台和后台,总部的人才没有及时发现漏洞,让他投机的筹码越来越大,造成的亏损也越来越大。实际上,在1994年巴林银行的内部审计过程中,审计部门已经发现里森权力过于集中,在海外同时掌控前台和后台,就此向巴林银行总部董事会和管理层上报,并做了风险提示。但是巴林银行的高层却对这种风险的警示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如果巴林银行能够及时发现和重视里森造成的亏损,显然会制止这种盲目的、可能造成重大损失、超出公司承受能力的重大行为。但是为什么他们对风险视而不见?因为里森是巴林银行的功臣,在1993年和1994年的时候巴林银行五分之一的利润是里森和他的团队创造的。出于这种对功臣的绝对信任,巴林银行的管理层在对明星交易员的信任和对制度的依赖方面出现了一些偏差,才会给里森创造违规操作的温床,种下倒闭的恶果。 同样,2002年和2003年,中航油由于在石油期货市场上大手笔做空而创造了利润。可是从2004年初开始,石油价格持续上扬,中航油持有的空头头寸开始发生亏损。但陈久霖等人坚信石油价格会回落,从而不断追加空头仓位,而这一举动竟然受到本该阻止风险继续发生的公司风险管理委员会的多数支持。当时,中航油的账面浮动亏损已达3000万美元,远远超出内部规定的50万美元上限。 金融市场本身就是一个不确定市场,既可能赚钱,也可能会赔钱。至于赚钱还是赔钱,跟企业判断力有关,也跟企业风险控制的能力和是否严格执行内部控制流程有关。所以八项注意之五也出现了:风险需要管理。在这两起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人”的地位已经凌驾于“制度”之上,任何规定都成为一纸空文,对人的行为毫无约束力。我们很难去追究当时企业的心态如何,不知道是当事人的盲目自信和赌徒心态还是管理层的过度信任。但是,“实际上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制度高于一切已经被违反了。”长江商学院金融学教授周春生说,“我们不能因为这个人做过贡献就拥有超越制度的权力。内部控制必须有权威性和全面性。 制度如果因为一个人的业绩、影响力或他的职务就可被违反的话,那么整个内控就得不到有效的贯彻实施,从而可能埋下祸根。” 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就是风险和利益间的权衡。我们承担的风险必须在我们的承受范围内。“一定要弄清楚你最多能搬动多大的石头。”周春生说,“如果所搬的石头的重量超出自身承受能力,轻则被砸脚,重则被砸死。所以量力而行是风险控制的一个重要理念。” 不论是英国巴林银行的里森、法国兴业银行的凯维埃尔还是中航油的陈久霖,敢于如此过分投机,就是在很大程度上抱着侥幸心理,以为通过这种“赌博”式的投机可以赚取超额利润。华盛顿州立大学教授、投资者心理和行为金融学专家诺夫辛格把这称之为一种“赌场的钱”效应,即人们在初次获得收益或利润之后,愿意承担更大的风险,因为在他们看来,取得的收益和利润反正不是自己的钱(其实,为什么不是呢?),因此可以用作于更大的冒险。 这是一种实实在在的侥幸心理—风险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既然是投机,那么风险就会以两种形式存在,一是获取利润,二是承担亏损。巴林银行、法国兴业银行、中航油,一开始都是因为“偶然”地获得了超额收益而胃口越来越大,所以不断加大投机筹码。这时,“必然性”就出现了。常言道,夜路走多必逢鬼,一旦撞上了“判断失误”这个鬼,以前的违规操作就必然带来巨额亏损。 我们不能去对抗天灾的发生,但是我们可以防止人祸的隐患。“从风险管理角度来说,我们要求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和和风险管理体系,就是为了防止各种偶然的因素或制度性的因素导致的侥幸心理给企业带来的重大打击甚至是致命打击。”周春生说。 都是金融衍生品交易惹的祸? 回顾近年来的诸多“人祸”危机事件,我们发现,很多致命性的风险都是由于进行金融衍生品交易导致的,业内也有很多人指责金融衍生品是导致经济和金融不稳定的罪魁祸首之一。那么,金融衍生品真的存在很大的风险漏洞吗? 任何金融上的创新都有一个基本特点,就是跟风险打交道。应当说期货已经是比较成熟的金融衍生品,而所有的金融衍生品都有较高的杠杆率,因此风险较高。那么,为什么在市场上还需要和允许金融衍生品的交易呢?事实上,所有的金融衍生品都是双刃剑,一方面他们可以用来对冲风险,另一方面也是很重要的投机工具。要知道,金融衍生品最原始的功能是进行套期保值,是企业防范风险的重要工具。周春生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金融衍生品就像安眠药,它能帮助很多失眠的人解除痛苦、提高睡眠的质量,但如果安眠药服用不当,或者有意去大剂量地服用安眠药,就可能导致后遗症甚至死亡。这不是安眠药本身的问题,而是吃安眠药的人出现了问题,或者说是监管方面出现了问题。对金融衍生品来说也是同样的道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 银行风险大事记 2008年1月 法国兴业银行因为一名在巴黎的交易员凯维埃尔利用银行安保系统漏洞,擅自设立仓位,利用虚拟交易掩盖其行为,并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大量投资于欧洲股指期货,导致法兴银行蒙受49亿欧元的损失。 2007年9月 法国最大的零售银行--法国农业信贷银行(CreditAgricole)纽约分公司的美国交易员因为进行未经授权的交易,使银行损失2亿5000万欧元。 2002年 爱尔兰联合银行巴尔的摩分行外汇部的一名外汇交易员鲁斯纳伪造大量的外汇交易单据、制造虚假记录,造成银行约7亿5000万美元损失。 1999年 日本住友公司的首席铜交易员滨中泰男,利用公司的名义以私人帐户进行期铜交易,导致公司蒙受26亿美元(约37亿新元)亏损。 1995年2月 具有230多年历史的英国巴林银行宣布倒闭。前台首席交易员兼后台结算主管里森未经授权在新加坡国际货币交易所从事东京证券交易所日经225股票指数期货合约交易失败,致使巴林银行6亿英镑亏损并直接倒闭。 1991年 在近70个国家设有办事处的国际商业信贷银行(BCCI)因涉及利用离岸银行为恐怖分子和贩毒集团洗钱、盗窃银行资金、侵吞国家资产等多项欺诈案,被下令收盘。负责监管的英格兰银行也被控三项罪名:滥发许可证、监管不力、拒不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