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系列专题:《三个博士姐妹的家庭教育:玩学习》
《早期教育与天才》一书给了我一个重要的启示,父母要当孩子的玩伴,要有意识地引导小孩。那本书中,有很多地方是讲述卡尔的父亲如何如何教小卡尔“玩”的。卡尔的父亲是个乡村牧师,家庭条件比我们一般人要好多了。我记得书中说卡尔的父亲为了培养小卡尔,专门在房后建了一个大院子,铺上厚厚的黄沙,专门供小卡尔一个人坐在沙地上玩耍,当时我家住农村,根本没条件做到这些,但我还是力争做到一些能做得到的,记得我做了一二件,其一是模仿卡尔的父亲在墙边上约七八十厘米的地方贴上白纸,放上一些粉笔和铅笔,让小中静、小中州可以学写字,这大约是在1980年前后,小中静有5岁多,小中州有4岁,但是做是做了,我花了好大功夫贴的白纸,几个月后仍然是白纸,当时我琢磨了好久,为什么小卡尔就喜欢在墙上的白纸上写写画画,而小中静、小中州一个都不喜欢呢?? 我思考了好一阵子终于明白了。照方抓药,治不了病。主要原因是没有父母的参与。父母要与小孩一起“玩”,一起在墙上“画”,这样才能引导小孩来画,不然,小孩是没有兴趣一个人在墙上画来画去的。? 说真的,是在这时,我才真正懂得了“寓教于玩”的具体操作法。这也是我“引导”小孩爱书、爱学习的一个新认识。父母要做小孩的玩伴、学伴,和他一起玩、一起学,这也是早期教育,这也是开发儿童的智力。只有这样,才能当个引路人。? 给孩子引路,应当视为一项重要的不可不做的“家务”。当然,这项不可不做的“家务”,有的家庭是没有条件来做的,有的是没有能力来做,也有的是有能力、有条件但不知道要这么做的,也就是说,很多人没有认识到这是一项关系到孩子“饿饭不饿饭”的“家务”。在我家,别的家务事,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三姐妹的“全职”妈妈干的,就是这项特殊的“家务”是专由我一个人承担的。我认为,对干这项“家务”,我意识得早一点,意识性强一点,兴趣高一点,经验多一点,成效也比较大一点。我非常希望现在的年轻爸爸、年轻妈妈都能意识到这件“家务”的意义。? 孩子不喜欢读书,怎么办? 很多家长来电话问我,我的孩子从智商来看,还可以,就是喜欢玩而不喜欢读书,对读书没有一点兴趣,你说我该怎么办?? 看来,如何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这也是家长们在管孩子的过程中遇到的一个大难题。? 这样的难题,我有太多的感受。我在卫校搞了二十几年教学,也深深地觉得这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特别是近几年,卫校的生源紧张,生源质量大大下降,很多学生都不怎么喜欢读书,可以说,少数学生对读书完全没有兴趣。1996年~1999年,我担任过一个班的班主任,对一些完全没有读书兴趣的学生,我也试图进行一番教育,想使之转变过来,但几乎没有什么成效。此后,我悟到,读书的兴趣,要从小进行培养。也可能,正如教育家们所说的那样,各种能力的培养,有一个“最佳时期”,错过了这个最佳时期,教育效果就差多了,甚至没有效果。? 我的三个女儿都比较喜欢读书,在我本人所进行的家庭教育中,没有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很遗憾,我的确没有这样的法宝:将一个不怎么喜欢读书的孩子,一下教育成非常喜欢读书的孩子。? 但是,在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这个问题上,我还是多少有些成功的经验。就这个很多家长关心的话题,我想谈一谈我家的一些读书的故事,或许,家长们可以从中获得些什么。? 有些事情,是偶然的,但又是必然的。这样的事例,可以举无数个,比如,家里没米了,要去市场买10公斤米,钱备好了,到了市场,“要买10公斤米”,这是必然的,但是,最后买到手的是姓张的卖的10公斤米,还是姓李的卖的10公斤米,这又是偶然的。又比如领工资,我每月1000元,到了出纳员那儿,名字签了,我要领1000元人民币,这是必然的,但是到手向究竟是哪几张人民币,那又是偶然的。又比如,一个小孩,长大了,到了谈朋友的年龄,要谈一个朋友,这是必然的,但最后是和谁谈成结婚,这又是偶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