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三个博士姐妹的家庭教育:玩学习》
朗读训练的目的不是想提高朗读的速度,我觉得朗读的速度没有多少空间可做文章的了,我的目的是想借此提高朗读技术水平——朗读的准确度,间接训练阅读的准确度,因为阅读的准确度难以直接测量。? 有什么方法能迅速提高朗读的准确度呢?有些小孩朗读的误读率为什么那么高呢?朗读的准确度究竟应达到多少呢?? 对于学生朗读误读率高的原因,家长和教师们多半归罪于小孩读书时不用心。请有这种想法的家长和教师们用心地、认真地朗读一篇1000字的小学语文课文。? 你“用心”地朗读,结果怎样?有没有误读的地方——一样有,再来一次,又有,是不是? 你分明是用了心,为什么会错呢?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呢?——朗读技术不到家。?朗读有哪些技术呢?朗读技术也不是什么高难技术,主要难在眼、脑、口的配合上,小学生都会。但要求误读率在千分之一以下,这里就存在一个技术问题,解决这一难题的“技术专利”应属于本书作者。? 我是在发现小淑华的误读率高的时候,才立4“专项”进行了专项研究后才发现的。我整天想呀想,总觉得会有一个解决的办法,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才想到用“一次高速阅读”+“一次朗读的办法,终于使问题得以解决。? 具体来说,在朗读时,“眼”要像进行高速阅读那样,以多个字为一个“阅读单位”,对这个“阅读单位”用高速阅读的方法进行第一次不出声的“读”,紧接着再次对这同一个“阅读单位”中的字逐个用出声的“读”来读。? 这个奇怪的朗读方法,开始学习时,会令人觉得不开心,别扭。但是一旦掌握了之后,能非常明显地提高读写算记等各个学习技术的准确度,这也是一种学习技术,应当努力掌握。 其实,100%准确地朗读一小段文章,很多人能做到这一点,但要将100%准确朗读的过程清楚地描述出来,却不是容易的事,这个非常微妙的生理过程和心理过程的协调过程是非常难体会的,真是意会不易,言传更难。? 具体训练时,也可以采取这样的办法:? 先将一个有5个~8个字的简单句子教孩子用目光一次全部注视一秒钟,然后冉让他出声朗读,例如:? 中华人民共和国?
![第19节:高速度高准确度的阅读技术(3)](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0415357420228.jpeg)
这个7个字的词组让小孩先注视一秒钟,并问一问他是不是可以在不转动眼球的情况下一次全部将7个字都看下来,如果小孩说可以,就让他出声朗读出来。? 这时家长要通过交谈来让小孩仔细地体味一下刚才那个一次“高速阅读”,加一次出声“朗读”的模式和技术,然后再来几次强化:? 中国人民解放军? 王码电脑公司? 武汉市江夏区? 这个过程非常微妙,其间的动作持续时间短,不易观察,只能通过其读音是否有误来判断,如果一字不误,则算过关。? 这是初步训练,接下来是一个不断加长句子长度的逐步“升级”的训练。例如:? 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王码电脑公司软件中心? 武汉市江夏区卫生学校? 这种训练需要反反复复进行半个小时,使小孩能初步掌握这种方法,形成这种特殊的阅读习惯,再次测试小孩的误读率,可能会出现惊人的进步。当然,没有一下子就能达到上面的达标误读率的,经过近一年的时间可逐步达到。掌握任何一门技术都需要反反复复地进行训练,仅仅知道方法是不行的。? 我们可以算个大概账,如果小学生的读写算记的技术提高了,读写算记的综合速度提高了3倍,原来每天每花3个小时来完成作业,现在可以节省2个小时,这2个小时中用1个小时来学英语和其他的东西,用1个小时来进行课外阅读,如果阅读速度是每分钟600字(大多数成人的阅读速度),每人的阅读量就是600X60=36000,一年的阅读时间以300天计,36000×300=1080万字。如果选择适合小学生水平的读物,小学生是很喜欢进行阅读的。小学生的课外读物,我认为应以民间故事、童话故事、神活故事、笑话为主,初中生应以中外名著为主。我还觉得,如果家庭经济条件允许,应当为孩子多购置一些中外名著、民间故事、童话故事、神话故事,还应当购置一些青少年百科全书类的书籍供小孩选择阅读。国家教育部重新修订了出台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十分重视中学生的课外阅读,还对中学生的阅读总量作了要求,要求初中生每学年的阅读总量不得少于80万字,高中生每学年的阅读总量不得少于300万字,并向中学生推荐子30部课外阅读书目。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件非常值得高兴的事。但是,去年下半年试了一下,学生反映做不到,家长反映做不到,老师也反映做不到,是什么原因呢?学生们反映名著太厚、内容太深、时间太紧,但没有一个家长、一个老师反映学生的阅读速度太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