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光裕在导演并主演一出出精彩的商业戏剧时,去忽略了这个舞台上还有许多其他的角色,他们也渴望拥有足够的戏份。
身 份:国美集团董事局主席
企业规模:年销售额424.79亿元
人生轨迹:
1986年承包北京珠市口东大街420号国美服装店,开始创业。
1987年将国美服装店更名为国美电器店,正式走上家电零售业。
1999年国美进军天津,此后开始大规模向全国扩张。同年,创办了总资产约50亿元的鹏润投资有限公司,进行资本运作。
2001年12月,国美在12个城市共拥有49家直营连锁店及33家加盟连锁店,总资产达到5亿元。
2003年资产达到18亿元,在胡润百富榜上排名第27位。
2004年,国美以借壳方式在香港上市。当年,黄光裕以104亿元的财富成为中国内地首富。
杨建伟对面坐着的男子半仰着身子,低着头,双手不停地翻转着新款的诺基亚9210C手机。
与其说两人谈了半小时,倒不如说是杨的个人独白。对方只起了个头,然后以“把杨先生送到机场”结束了谈话。
这是2002年11月27日下午杨建伟在北京接受面试时的场景。此后3天,杨成了浙江国美电器有限公司总经理,那个漫不经心玩弄手机的人就是日后成为中国首富的国美董事局主席黄光裕,时年33岁。
6年后的11月24日,黄光裕因涉及经济问题被北京警方调查。两年前,黄也曾因涉及有关问题传闻被拘,那一次黄安然无恙。
这一次,黄并没有那么幸运,形势朝着恶劣的方向挺进。国美不得不为“后黄光裕时代”做最坏打算。
杨建伟曾于2003年5月后任国美电器常务副总裁张志铭(国美电器二号人物)的助理,于2004年初离开国美电器回杭州创办鸿伟摩尔(中国)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并任董事长。这位在公司管理上深受黄光裕影响的老板,对黄的被拘感到相当“意外”。
黄光裕被误读?
国美到处散发的是黄光裕的理念,是黄缔造了这家全国最大的家电连锁企业。
22年前的黄光裕还是一个落魄的青年,他在北京前门经营一个100平方米的名为国美的服装店。第二年,他将国美服装店更名为国美电器店。此后,黄则开始专注资本市场,并掀起狂澜,被誉为“一个玩弄资本的鬼手”。他三次荣登中国内地首富宝座。
在杨建伟看来,外界对于黄光裕有误读的地方。对早期的黄光裕来说,资本市场并不是他的全部。杨曾于2002年底参加在北京密云召开的国美全国区域经理大会,看到了作为一个实业家的黄光裕。
黄在会上做的总结细到无可挑剔的程度,从服务员的服务细节、采购、配送到与上游企业的谈判注意事项、扣点方式的利弊等一一道来。
“只有把企业当成自己孩子的时候,才能做到这样的程度。”当杨建伟自己操持一家企业的时候,他更能感受到黄当年对国美的投入。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一时期的黄光裕称得上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实业家。
黄光裕在商业上信奉汕头同乡李嘉诚的“商者无域”。在国美的有关宣传手册上,不断出现另一个小LOGO——“商无域”。而在商业模式上,他努力效仿沃尔玛,不愿赚下游消费者的钱,而是逼迫上游供货商改变生产方式、不断提升效率以降低成本。即使是国内最强势的家电厂家也承认,每与国美谈判一次,就“如同被扒了一层皮”。
但是国美至今未能具备如沃尔玛一样强大的号召力,更没有足够实力改变上游供货商的生产模式。黄的这一理念,被供货商理解为是“对其无情压榨”的证据。
充满杀气的性情中人
在国美有一句广为流传的话,国美的男人不是人,国美的女人是铁人。言即国美电器是一个管理严苛的企业,黄光裕本人则很欣赏狼性管理。
一位前国美高管说:“为什么离开呢?因为我发现,在国美工作有点受罪,老板用人用得有点狠。向老板汇报的话,可能就得等一夜。因为他的工作习惯是中午上班,到天亮下班。”
于1993年加入国美成为黄光裕得力干将的原国美副总裁何炬,2004年夏天因不满人事变动安排辞职,加盟了中国建材集团投资的易好家商业连锁有限公司。就在易好家开张前3天,黄不惜给各大厂商发出《通函》,威胁合作厂商们不得与易好家发生任何业务关系。
这些传闻开始不断涌现依附在黄光裕的身上,构成了所谓的黄的江湖味和国美的黑帮文化。而在2008年11月24日被调查前,这些仍属于“黄光裕个性”的范畴。
“的确,他的杀气很重,”这是杨建伟初见黄光裕时曾留下的印象。但杨目睹了黄的个性及商业、用人等策略后,认为这不是件坏事。
黄光裕永远只抽11元一包的“扁555”香烟,这是黄最为个性化的一面。这与他过于注重个人与国美形象风格截然不同。如果在某一区域出现三篇以上国美的负面报道,那么这位区域经理就该下岗了。这常令很多区域经理感到惶恐。
“黄光裕具有很强的生存能力,做不到绝不罢休。”这也是很多接触过黄光裕人士的普遍看法。他的创业经历、国美电器在香港曲折上市、野蛮扩张门店意图鲸吞其他连锁家电企业,都是黄光裕这一性格的写照。
在用人上,黄光裕借鉴了“商者无域”的理念,能不拘一格用人,且从不会一次性否定某个人。一次,一位孙姓区域经理因虚报财务数据,被黄光裕就地免职打入冷宫。但不久后,黄又重新启用他,并调入北京总部担任要职。
种种迹像表明,黄光裕是一个敏感的男人。他常常上网搜索“黄光裕”,在他意外地搜到有人称国美是“黑社会老大式的企业文化”时,他被激怒了。他说:“零售连锁业最关键的在于可以复制,如果不用很严厉的手段把每个环节都做到非常纯熟,那搬到别的地方就会变味,连锁不了。他们(指其为黑社会老大的人)不了解这个行业,不尊重这个行业的个性。”
“做连锁企业程序和流程不能有任何差错。”杨建伟认为,这种严苛管理是一个企业老板的风格,也是一个管理者的正常手段,并无可指责之处。曾有国美高管回应说,“没有他(黄光裕)的霸道,也不可能成就他现在这么大的盘子。”
事实上,草根出生的黄光裕被公众化之后,他最初的那份质朴和纯真已经被稀释。
一些采访过黄光裕的媒体记者觉得,其实他为人很是直率质朴。成为首富后,黄光裕说,他所做的最奢侈的事情是,“现在想吃点什么好吃的东西不用再先问价钱了”。两年前,在国美咖啡厅里为黄光裕举行的一个简单的生日聚会上,“他面对着生日蛋糕时,竟然笑得那么孩子气。”
成也资本,败也资本
资本市场是黄光裕冲上人生巅峰的工具,却也是他滑向“地狱之门”的滑梯。
2000年,黄光裕认识了香港金牌“壳王”詹培忠。詹曾于1991年至1998年代表金融界担任香港“立法局议员”,1998年因伪造文件罪入狱一年。詹把“京华自动化”的壳推荐给了黄光裕。
这个颇为耗时的借壳之策,在操作的技术含量上并无高明之处。2000年,詹培忠先期购入京华自动化大部分股权后,再通过定向增发等方式,逐渐为黄光裕打开进入壳中的门缝。2002年7月,京华自动化正式更名为“中国鹏润”。2004年9月10日,“中国鹏润”正式更名为“国美电器”。
此后,黄光裕多次卖股套现达114亿港元。黄也因此两次揽得“胡润富豪套现榜”冠军。在A股市场上,黄光裕的动作幅度更大。某一只股票一旦与黄光裕联系起来,就有了无限炒作的空间。2007年2月,黄光裕的哥哥黄俊钦控制的ST金泰连续拉出42个涨停板,就有人怀疑这里有黄光裕的影子。
坦率地说,相比在资本市场的光芒,黄光裕在地产方面的表现并不抢眼。现在看来,他奔向房产市场的动机还在于换着法子从资本市场获利。
美国《时代》周刊评选“影响世界的100位人士”时选定了黄光裕。这本杂志对黄光裕的评价令黄失望,称“在这成功的荣誉背后,却隐藏着不正当的以权谋私的骗术”。这一评价,与官方现在调查所呈现的初步结论不谋而合。2008年11月28日,中国证监会表示,2008年3月28日和4月28日对三联商社、中关村股票异常交易立案侦查,发现实际控制人为黄光裕的北京鹏润投资有限公司有重大违法违规嫌疑。北京警方同时确认,黄光裕涉及经济问题被调查。
守法:企业家的安身立命之本
过去30年,中国的企业家把大量的精力花在应对体制政策的不确定性。黄光裕无法脱离于这个商业制度中,他必须面对某些潜规则。这是一个商业系统的问题。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潜规则,一旦运用不到位就会伤害到自已。“并不排除黄光裕曾经用过某些非常规手段、运用潜规则以帮助企业发展的可能。”一位接受《浙商》记者采访的浙江企业家说,但如果放在一个大环境下去思考,“诸如市场操纵和内幕交易在中国股市里并不奇怪。但为什么今天被调查的会是黄光裕?”这位人士认为,黄是一只出头的鸟撞到了监管的枪口上。
但这样的解释,虽有其逻辑合理性,却是一个悖论。浪莎控股集团总裁翁荣弟说,对企业家来说,任何触及法律底线的行为都是危险的,甚至是致命的。遗憾的是,所有的企业家都以为自己聪明,不会引爆这个导火索。
当国美吃下大中电器、永乐电器时,必然会有人不满。黄一直想把中国家电卖场统一起来,但这并不是一个好的主意;当他在资本市场自如来去的时候,资本散发的诱惑以及由此引发的嫉妒又是显而易见的。
黄光裕在导演并主演一出出精彩的商业戏剧时,却忽略了这个舞台上还有许多其他的角色,他们也渴望拥有足够的戏份。
商务部曾在2006年安排500亿元政策性贷款扶持全国20家大型流通企业,但国美意外落选。国美于是曲线介入,黄光裕用了两年时间收归大中、好易家、三联商社,后二者正是上述受扶持的对象。商务部一位官员解释国美出局时称,黄光裕本人很少出席主管部门举行的活动。习惯于当主演的黄光裕已经无法适应做配角了。
黄光裕的光芒因身限囹圄而逐渐消失。他曾经感慨,在中国像他这样做了20年的企业家寥寥无几。在他的身上具备了书写一出悲情故事的所有元素。鸿伟摩尔(中国)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建伟说:“无论如何,中国应为曾经拥有黄光裕这样的企业家而骄傲,他的商业传奇无法复制。”
但是,很难相信,他的这一看法会成为当下的主流认知。